王巩

- 姓名:王巩
- 别名:字定国
- 性别:男
- 国籍:
- 出生地:大名莘县(今属山东聊城)人
- 出生日期:1048
- 逝世日期:1117
- 民族族群:
王巩(1048-1117)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大名莘县(今属山东聊城)人,生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卒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王旦(真宗时宰相)之孙,王素(庆历年间与欧阳修等人合称“四谏臣”)之子。熙宁间,为大理评事,徙秘书省正字。元丰二年,复太常博士。与苏轼相友善,苏轼得罪,王巩亦贬监宾州盐酒务。王巩仕宦流离,三次贬谪广西。神宗年间,因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谪监宾州盐酒税,哲宗年间,新党执政,因议论朝政,送全州编管,徽宗年间,“党籍兴,再贬广西。大观中,例还,遂致仕。撰《论语注》十卷,自信不惑,请门奏上之。元祐初,为宗正寺丞,通判扬州,历知海、密二州,管勾太平观。六年,除知宿州,言者论劾之,别除管勾鸿庆宫。元符元年,坐累上书议论朝政,特追毁出身以来告敕文字,除名勒停,送全州编管。徽宗即位,复朝散郎。崇宁元年,再入党籍。王巩善书法,工诗文,黄庭坚谓其“作诗及它文章,不守近世师儒绳尺,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欲以长雄一世”(《王定国文集序》)。文集今不存。又撰有笔记《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主要记载朝廷大事、典故沿革,可补史传所未详,亦间涉神怪之事,近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今存宋刊本、影宋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全宋诗》卷八三九录其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一八四○至一八四一收其文二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四○、《宋史》卷三二○本传、《宋元学案》卷九九、《宋史翼》卷二六。
猜你喜欢的书
危地马拉传说
《危地马拉传说》是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本充满魔幻色彩的神话故事集,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作者根据早年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为素材写成的,1930年在马德里出版。全书包括《危地马拉》《现在我想起来》《火山传说》《幻影兽传说》《文身女传说》《大帽人传说》《花地宝藏传说》《春天风暴的巫师》《库库尔坎 羽蛇》这9 篇神奇而富有诗意的民间传说。这些作品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原始、魔幻、令人赞叹的世界。作者同时对危地马拉的独特自然风光作了美丽的描绘,全书仿佛一幅幅绮丽多彩的油画。这些传说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印第安人的著名神话故事《波波尔•乌》的题材和技巧,笼罩着浓重的魔幻色彩。
清平山堂话本
明世宗嘉靖年间短篇小说集。是最早见诸文字的话本选集。原名为《六十家小说》。洪楩编集,因清平山堂原本是作者的斋名,又书版中多镌有“清平山堂”字样,后马廉在出版影印本时,始冠以《清平山堂话本》之名。《清平山堂话本》共编为六集,名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每集各分上下卷,每卷五篇,每篇演一故事,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为日本内阁文库库藏十五篇,马廉发现之《雨窗》、《欹枕》二集残本十二篇;阿英发现之翡翠轩和梅杏争春残本二篇。《清平山堂话本》是宋元时期说话艺人表演时的“底本”,内容以宋元话本为主,是话本中的“小话”(相对于讲历史故事的“平话”而言),但也有少数文言作品。其内容或是描写市民的婚姻恋爱生活,或描写新兴商人的经商活动,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封建社会城市生活的面貌和状况,反映出市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其优秀篇章为《快嘴李翠莲记》,以喜剧的形式塑造出一个聪明伶俐、快人快语、不守封建礼法、不为传统所容的青年妇女形象。另一篇《张子房慕道记》把揭露目标直接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也是一篇比较好的作品。由于作品未经过文人加工润饰,其艺术上略显粗糙,但多数作品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本书在话本小说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作品为冯梦龙修改编集收入“三言”。
半夜飞头记
小说,平江不肖生撰。名妓陈珊珊爱慕王无怀,两人私订婚约。另一妓女白玉兰也对王颇有好感,却被王拒绝。不料王父也同时为自己的儿子订下婚约,王因家规甚严无法出门告知陈。珊珊在一义士的帮助下,逃出了虎口,并拜师学剑。王父在白玉兰的唆使下大闹儿子的婚礼,珊珊赶到,杀了白,还将与白私通的家仆的头和手砍下给王父看,王父恍然大悟。无怀和珊珊得以团聚。
金刚经破空论
金刚经破空论,一卷,明智旭造论。
杂集论述记
杂集论述记,十卷,唐窥基撰,日本佚名题记,内题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是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的注释书。设六门:教起所因、论兴所为、彰体性、显宗旨、释题目、解本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续第七十四套第四册至第五册。
古今译经图纪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一一附载译者之小传。本书原系靖迈题序‘古今译经图变’(画于大慈恩寺译经堂内壁上)之文。其后,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增补自智通至金刚智等,共二十一人所传译之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