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利它行者

- 姓名:芬利它行者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芬利它行者。《竹西花事小录》清芬利它行者撰。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据书序知为乾隆年间人。
芬利它行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南海志
又名《大德南海志》,中国元代的航海地理著作。陈大震撰。本书原刊于元大德八年(1304),凡20卷,现多佚散,仅有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卷6至10,卷7物产篇列舶货,诸番图。《永乐大典》卷119.07广字,也予收录。列举和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名共140余处。本书涉及元代海舶通商所至的广大亚非区域,对东南各国记述尤详,对印度地名的介绍也相当完备,还涉及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港口,对非洲各国,北起勾斯离(今埃及)、芦眉(今肯尼亚、坦桑尼亚)、麻加里(今基尔瓦)都已提及。其所述地名之广,实已超出宋元时代的其他航海地理著作,惜其残缺,难窥全豹。
非草书
书法论著。东汉赵壹撰。,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光和间辞赋家,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有文学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痛恨权奸当道,揭露黑暗政治的忧国之心。是篇乃如今可考的较早有关书法理论专著文章。认为对草书“专用为务”,“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用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实为迂腐儒生。疾呼要学经国之术,以免“志小者必忽大”。赵氏所言草书,主要指章草。第一篇确凿无疑的书法批评专文,《法书要录》、《书苑菁华》和《全后汉文》等均载此文。其文风如其《刺世疾邪赋》一样,极具批评锋芒,辛辣而不晦,直言而中恳。
表记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 《礼记》注五篇之二。《表记》为《礼记》篇名; 黄道周《自序》有言,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表记》之名由此而出。《表记》古注约分九节,陈浩《礼记集说》乱注疏伦次,强分为四十余章,后学者多以此非之。黄道周分为三十六章,后学者以为有乖于说经之法亦加指摘。是书解《表记》均引之于《春秋》,以《春秋》发其条例,多言君子恭敬仁义之德,必证之以 《春秋》,触类旁通,说解颇有发明。虽为《表记》集传,实则疏于《表记》本义,而专力于《春秋》,所发多有借鉴之处。后附黄道周 《春秋表记问业》十五条。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祇园正仪
祗园正仪,一卷,宋道楷述,日本中薰跋。《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 二十三套第五册,第454页右~左。
鼻奈耶
《鼻奈耶》是姚秦僧人竺佛念翻译的一部汉译佛经,全经共十卷,约八万字。主要阐释佛门戒律,是一部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佛经著作。
宝星陀罗尼经
又名《大集宝星经》、《宝星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暑30、芥50。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卷。前者属卷二,后者属卷九,均首尾俱残。此经共十三品,谓佛大显神通,降魔、破魔军,使五百魔女变为男身,大集十方佛,说诸神咒,护佑一切等。与《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为异译本,但篇幅约为《宝幢分》的两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