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

王充
  • 姓名:王充
  • 别名:字仲任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
  • 出生日期:公元27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97年
  • 民族族群: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出身“细族孤门”。少时家贫好学,常去书铺借阅。后到京师洛阳,受业于太学,师事著名文史学家班彪。好博览群书,而“不守章句”,常游洛阳书摊,过目即能成诵,勤于思考,不盲从传注旧说,“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学识渊博。回归故里后,授徒讲学。早年曾做过几任州、县的官吏(功曹、治中),多属幕僚性质,终因家世寒微,与权贵不合,辞官归家,于户牖墙壁各置刀笔,闭门不出,潜心著书。后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汉章帝,荐其才学过人,誉其为“虽前世孟轲、孙卿,近人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章帝特下诏征召他入京为官,王充适逢患病,未能成行。一直过着“贫无供养,志不娱快”的潦倒生活。汉和帝永元年间,病逝于家中。


王充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著书立说,曾作有“讥俗之书”、“政务之书”、“论衡之书”、“养性之书”(见《论衡·自纪篇》),但只有《论衡》流传至今。《论衡》30卷、85篇(今缺《招致》一篇),是他历时30年完成的。该书首先破除了对天神的迷信。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了天的自然存在,否定了天的神秘性和神圣性,破除了当时的谶讳神学和各种荒诞虚妄的迷信观点。同时,他也否定了圣人“神而先知”、“圣贤所言皆无非”的错误观点。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由“气”形成,“气”是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他反对谶讳神学,以烛火喻形神,“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他否认“人之生而知之”,认为人要获取知识,必须用人的感觉器官同外界事物接触,通过耳闻、目见、口问才能获得,“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在文论上,他注重文章的实用价值,要起到“匡济薄俗”、“劝善惩恶”的作用,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批判贵古贱今的错误文学观点,这对后世很有影响。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但其思想有很大局限性,在其论述天命时,认为“命”是“吉凶之主”、“自然之道”,这未免陷入宿命论的泥坑。

王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写于1603年。海丽娜是一位名医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一直由罗西昂伯爵夫人监护。后来,她爱上了伯爵夫人势利的儿子勃特拉姆。适逢国王患病,许下诺言,谁能治好他的病就给予重赏。于是海丽娜呈献了一副治愈的药方,让国王下令勃特拉姆娶她为妻。刚举办完婚礼,勃特拉姆就携带随从帕洛去意大利参战。他写了一封信给海丽娜,说,若她想让他接受她为妻,就必须获得他手上的一枚戒指,并怀上他的孩子——这两件事,他认为她是无法办到的。海丽娜遂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朝圣者,去了弗罗棱萨。她想在那里找到勃特拉姆,不然就去当修女。恰巧她寄宿在勃特拉姆寄宿的一个寡妇人家,并同寡妇的女儿狄安娜交了朋友。其时,勃特拉姆正想引诱狄安娜,而狄安娜也假装允诺,暗地里让海丽娜替代她与勃特拉姆上床,取了他手上的戒指。勃特拉姆心想引诱狄安娜已经成功,又听说海丽娜死在法国,于是打算返回家乡。回到法国之后,勃特拉姆计划迎娶老臣拉佛之女。关键时刻,狄安娜出现了,手上戴着一枚戒指(不过,它并非勃特拉姆的戒指,而是先前法国国王赠送给海丽娜的那枚)。她斥责勃特拉姆先是允诺同她结婚,后又将她遗弃。勃特拉姆愤怒地否认此事。正当狄安娜即将被捕时,海丽娜进来了。她不但手上戴着勃特拉姆的戒指,而且肚里怀着他的孩子。信中的条件丝毫不差地实现。勃特拉姆别无选择,只得接受海丽娜为妻。

燕台花事录

燕台花事录

戏曲杂记。蜀西樵也撰,张次溪辑。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品花:有对清光绪初年在北京演出的戏曲演员朱霭云、王喜云、李玉福、孟金喜、贾桂喜、善双喜等22人的简评。中,咏花:收有作者与其文友咏赞戏曲演员的对联、诗、词、曲数十首。下,嘲花:记有戏曲界异闻轶事数则。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历验再寿编

历验再寿编

《历验再寿编》,童月轩编著的一部方书类中医著作。刊于1924年。全书载方二百余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及禽兽方,其组方简单,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人不能无病,病欲求愈,则赖于医。医之效否,则系乎方。吾国成方浩繁,有经方、时方、单 方之别,经方时方,非个中能手莫能施用。惟历验单方,人人能知。既便于马足船唇,复裨乎寒 家贫士。且其奏效,有胜于经方时方者,此世之慈善家所以汲汲焉以刊传单方为急务也。本书 为童月轩家藏抄本,方剂简单,药无贵品,历试亲友,活人甚众。承王理堂社友惠寄,爰亟寿诸梨枣。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人物栩栩如生、传神阿堵.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台湾学者赵孝萱女士称该书是“张恨水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作品最高巅峰”。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系统记述了“庄廷钅龙之狱”、“戴名世之狱”、“查嗣庭之狱”、“陆生楠之狱”、“曾静、吕留良之狱”、“谢济世之狱”、“胡中藻之狱”等著名文字狱的始末。

唐高僧传选译

唐高僧传选译

《唐高僧传》,又称《续高僧传》或《高僧传二集》。其称《续高僧传》者,盖因在此之前,已有一系统之僧传——梁慧皎之《梁高僧传》,而慧皎之《梁高僧传》史上常径称《高僧传》;加之此传在体例等方面乃续《梁高僧传》而作,因此有《续高僧传》之称。此外,因此传成书于唐代,系唐代僧人道宣所撰,故佛教史上又多以《唐高僧传》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