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廷极

郎廷极
  • 姓名:郎廷极
  • 别名:字紫衡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
  • 出生日期:1663
  • 逝世日期:1715
  • 民族族群:

郎廷极(1663—1715),字紫衡,一字紫垣,号北轩,家世显赫,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的儿子。郎姓,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载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渊源有自。郎廷极19岁时即因为是官家子弟蒙受荫惠而授任江宁府同知,后经推荐升云南顺宁知府,并先后为官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由浙江布政使升江西巡抚,驻南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至十一月期间,江苏巡抚张伯行参总督噶礼贿卖举人得银50万两,命噶礼解任,以郎廷极署理奉旨接替噶礼署理担任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的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调驻江宁(南京)。


《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传》附有郎廷极的小传,很简略:“(郎)永清子廷极、廷栋。”“廷极累擢江西巡抚。江西多山,州县运粮盘兑,民间津贴夫船耗米五斗三升,载赋役全书,岁分给如法。户部初议驳减,总督范承勋以请,得如故。至是户部复议停给,并追前已给者,廷极累疏争之。寻兼理两江总督。五十一年,擢漕运总督。卒,谥温勤。廷栋,字朴斋。官湖南按察使。”《清史稿》除了对郎廷极官职升迁的记载之外,主要叙说了他为江西争取保留了民间津贴的事。


其他的文献资料有关郎廷极的记载不多,因此有必要根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再补充郎廷极康熙五十一年的几件事如下。五月,江西巡抚郎廷极来金陵署制府事,写有《舟次集唐诗》廿七首。此时,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为郎诗作跋。可见郎廷极是一个有雅兴的人,诗歌也写得不错。此处列举其所撰《秀峰寺纪事》二首,以参见其诗歌风格:


庐峰天下秀,新号称禅林。宝墨龙章焕,雕文鹤驭临。飞云穿竹出,好鸟和松吟。入夜登台望,祥光满碧岑。


漱玉亭前立,悬流响若雷。真从银汉落,似转雪车来。激荡侵岩树,澄泓洗石苔。愿将泉作酒,长奉万年杯。


同年八月,郎廷极代江宁士民、机户、车户、匠役、丝商人等向康熙皇帝请求仍以曹颙为织造之职,皇帝批准了。八月二十七日,郎廷极折:“江西巡抚奴才郎廷极谨奏,为奏闻事:窃照江宁织造臣曹寅在扬州府书馆病故,已经具疏题报。今有江宁省会士民周文贞等,并机户经纪王聘等,经纬行车户项子宁等,缎纱等项匠役蒋子宁等,丝竹行王楷如等,机户张恭生等;又浙江杭、嘉、湖丝商邵鸣皋等,纷纷在奴才公馆环绕,具呈称颂曹寅善政多端,吁恳题请以曹寅之子曹颙仍为织造;此诚草野无知之见。天府重务,皇上自有睿裁,岂臣下所敢妄为陈请;奴才亦何敢遽以入告。因身在地方,目睹舆情,亦足征曹寅之生前,实心办事,上为主子,下为小民也。谨据实具折奏闻,奴才曷胜冒昧悚惶之至。”批云:“知道了。”


三年后(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任内。享年五十三岁。


郎廷极对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还有一件值得提说的,那就是他所督造的瓷器是顶尖级的,被特称之为“郎窑”。郎廷极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任江西巡抚时兼景德镇督陶官7年。当时正值清朝康熙皇帝在位,他除了文治武功以外,也十分喜爱古代瓷器,于是责成郎廷极为皇宫仿制古瓷器。郎廷极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别具一格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叫“郎窑红”,或称“郎窑”。


郎窑是怎样的瓷器,有什么价值?刘廷玑于康熙四十年至四十四年间(1701—1705)曾任江西按察使,与郎廷极在南昌共事一年,他在《在园杂记》“卷四”中特别记载到“郎窑”的瓷器:“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宣(德)成(化),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予初得描金五爪双龙酒杯一只,欣以为旧,后饶州司马许玠以十杯见贻,与前杯同,询之乃郎窑也。又于董妹倩斋头见青花白地盘一面,以为真宣也;次日,董妹倩复惠其八。曹织部子清始买得脱胎极薄白碗三只,甚为赏鉴,费价百二十金,后有人送四只,云是郎窑,与真成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郎窑产品在当时已经十分昂贵,关键是其高超的仿古技术,尤其是在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官窑方面,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刘廷玑所举出的几个例子,如“描金五爪双龙酒杯”“青花白地盘”“脱胎极薄白碗”等,皆以非常惊讶的语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康熙当朝人对“郎窑”仿古技术的赞叹。“其摹宣成,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此句表明,“郎窑”当中有对明代宣德、成化官窑绝对忠实仿制的作品,胎体、釉色、款识、绘画均达到了“比视成宣欲乱真”的程度。


郎廷极的著作除《胜饮编》外,还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北轩集》、《师友诗传录》1卷、《集唐要法》(丛书集成本)。《八旗文经》采录其文。


郎廷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奠基性著作和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著作。马歇尔著。第1版1890年伦敦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到1920年出了第8版。中译本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志泰译。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1842—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留校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还著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等。本书中译本由第1版和第8版著者序言,第1篇导论,第2篇一些基本概念,第3篇欲望及其满足,第4篇生产诸要素,第5篇要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第6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最后的13种附录构成。全书兼收并蓄,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学说的庸俗理论,什么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等,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折衷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体系。本书的分析方法,是用人们的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社会经济活动,认为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逃避“牺牲”这两类动机来支配的,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决定于这两类动机。把生物学中的进行论引进经济学,创立了一个“连续原理”,用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物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进经济学,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他的价值理论。

莲峰集

莲峰集

诗文别集。一作《莲峰家集》、《莲峰先生家集》。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尧弼撰。其集卷首冠以省斋、任清全二序。省斋序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谓编尧弼“平日所著文,凡三十卷,刊出与众共之”。然据任序,尧弼之文“至多,皆散落不存”,是乾道本所收已不足。任序作于宁宗嘉定六年癸酉(1213),谓乾道原刻至此时已漫漶,“莲峰兄长之嫡孙师道取而再刻之,加以南轩(张栻)少时一跋并诸公所跋附其后”。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未著录,流传不广。《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著录,谓三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同。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时,其集已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卷:卷一至卷二,收各体诗一百三十六首;卷三至卷一○,收各体文八十五篇。任序所称之张栻及其他跋文皆不见。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文三篇。今行世者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古文雅正

古文雅正

历代古文总集。十四卷。清蔡世远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语录者不登;以词为羽翼,而语伤浮艳者不录。”本集选录历代古文,上起两汉,下至元朝,共二百三十六篇。卷首有蔡世远自序。文章主要是序文、记传、论说、墓表、志铭、行状等。文风深醇平实。《四库全书总目》说:“其文溯源于六经,阐发周、程、张、朱之理,而远以韩、柳、欧、苏之法度。所谓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者。”他的诗清新淳朴。如《蕨寄蓝玉霖》:“结宇南山下,蕨生不费钱。脆当春菜美,青入野盘鲜。小雨迟舒叶,东风欲放举。莫云滋味薄,一熟动经年。”有浓厚的田家风味,辞浅意深,情趣盎然。此集在当时影响较大,堪称开《古文观止》的先声。有乾隆中刊本、林有席加评本、林乃普刊本、《四库全书》 本。

卞昆冈

卞昆冈

现代5幕话剧。徐志摩、陆小曼著。1928年4月23日作。初刊1928年4、5月《新月》第1卷第2、3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7月初版。收余上沅《序》1篇。剧本写刻石工人卞昆冈的悲剧。他长年在外雕刻石像,妻子青娥在6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一子阿明,由祖母抚养。他一双眼睛酷似他的母亲,使卞昆冈十分喜爱。祖母年迈,劝儿子娶年轻寡妇李七妹。卞娶七妹后,老母旋即去世,卞仍经常在外做工,七妹同炒货店老板尤桂生私通,常被阿明撞见,致使七妹视阿明为眼中钉。于是同尤桂生设下毒计,使阿明双目失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七妹又同尤桂生幽会,阿明从睡梦中惊醒,摸得一根拐杖,欲闯入内室,适尤桂生自内室出,即遭狙击。尤桂生将阿明拖至内室窒息而死,同李七妹仓猝逃走。天亮,卞归家见状,悲恸欲绝:他决心要为儿子报仇。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辽法悟撰并序,耶律孝杰序。

一切法高王经

一切法高王经

全一卷。瞿昙般若流支译。本经系表彰菩萨之成就过程及其功德,乃三世诸佛所示法门中之最上者,故又称一切法义王经、诸法勇王经、诸法最上王经。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一切法高王之法门,乃明示出家受戒者入于僧团(四双八辈),修行僧业(三十七菩提分),乃至获得僧利(四果),证一切漏尽之阿罗汉果,复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此回报众生及一切施主恩,并以成菩提道作如来之无上供养,故为诸佛法门中之最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