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廷极

郎廷极
  • 姓名:郎廷极
  • 别名:字紫衡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
  • 出生日期:1663
  • 逝世日期:1715
  • 民族族群:

郎廷极(1663—1715),字紫衡,一字紫垣,号北轩,家世显赫,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的儿子。郎姓,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载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渊源有自。郎廷极19岁时即因为是官家子弟蒙受荫惠而授任江宁府同知,后经推荐升云南顺宁知府,并先后为官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由浙江布政使升江西巡抚,驻南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至十一月期间,江苏巡抚张伯行参总督噶礼贿卖举人得银50万两,命噶礼解任,以郎廷极署理奉旨接替噶礼署理担任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的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调驻江宁(南京)。


《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传》附有郎廷极的小传,很简略:“(郎)永清子廷极、廷栋。”“廷极累擢江西巡抚。江西多山,州县运粮盘兑,民间津贴夫船耗米五斗三升,载赋役全书,岁分给如法。户部初议驳减,总督范承勋以请,得如故。至是户部复议停给,并追前已给者,廷极累疏争之。寻兼理两江总督。五十一年,擢漕运总督。卒,谥温勤。廷栋,字朴斋。官湖南按察使。”《清史稿》除了对郎廷极官职升迁的记载之外,主要叙说了他为江西争取保留了民间津贴的事。


其他的文献资料有关郎廷极的记载不多,因此有必要根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再补充郎廷极康熙五十一年的几件事如下。五月,江西巡抚郎廷极来金陵署制府事,写有《舟次集唐诗》廿七首。此时,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为郎诗作跋。可见郎廷极是一个有雅兴的人,诗歌也写得不错。此处列举其所撰《秀峰寺纪事》二首,以参见其诗歌风格:


庐峰天下秀,新号称禅林。宝墨龙章焕,雕文鹤驭临。飞云穿竹出,好鸟和松吟。入夜登台望,祥光满碧岑。


漱玉亭前立,悬流响若雷。真从银汉落,似转雪车来。激荡侵岩树,澄泓洗石苔。愿将泉作酒,长奉万年杯。


同年八月,郎廷极代江宁士民、机户、车户、匠役、丝商人等向康熙皇帝请求仍以曹颙为织造之职,皇帝批准了。八月二十七日,郎廷极折:“江西巡抚奴才郎廷极谨奏,为奏闻事:窃照江宁织造臣曹寅在扬州府书馆病故,已经具疏题报。今有江宁省会士民周文贞等,并机户经纪王聘等,经纬行车户项子宁等,缎纱等项匠役蒋子宁等,丝竹行王楷如等,机户张恭生等;又浙江杭、嘉、湖丝商邵鸣皋等,纷纷在奴才公馆环绕,具呈称颂曹寅善政多端,吁恳题请以曹寅之子曹颙仍为织造;此诚草野无知之见。天府重务,皇上自有睿裁,岂臣下所敢妄为陈请;奴才亦何敢遽以入告。因身在地方,目睹舆情,亦足征曹寅之生前,实心办事,上为主子,下为小民也。谨据实具折奏闻,奴才曷胜冒昧悚惶之至。”批云:“知道了。”


三年后(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任内。享年五十三岁。


郎廷极对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还有一件值得提说的,那就是他所督造的瓷器是顶尖级的,被特称之为“郎窑”。郎廷极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任江西巡抚时兼景德镇督陶官7年。当时正值清朝康熙皇帝在位,他除了文治武功以外,也十分喜爱古代瓷器,于是责成郎廷极为皇宫仿制古瓷器。郎廷极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别具一格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叫“郎窑红”,或称“郎窑”。


郎窑是怎样的瓷器,有什么价值?刘廷玑于康熙四十年至四十四年间(1701—1705)曾任江西按察使,与郎廷极在南昌共事一年,他在《在园杂记》“卷四”中特别记载到“郎窑”的瓷器:“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宣(德)成(化),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予初得描金五爪双龙酒杯一只,欣以为旧,后饶州司马许玠以十杯见贻,与前杯同,询之乃郎窑也。又于董妹倩斋头见青花白地盘一面,以为真宣也;次日,董妹倩复惠其八。曹织部子清始买得脱胎极薄白碗三只,甚为赏鉴,费价百二十金,后有人送四只,云是郎窑,与真成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郎窑产品在当时已经十分昂贵,关键是其高超的仿古技术,尤其是在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官窑方面,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刘廷玑所举出的几个例子,如“描金五爪双龙酒杯”“青花白地盘”“脱胎极薄白碗”等,皆以非常惊讶的语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康熙当朝人对“郎窑”仿古技术的赞叹。“其摹宣成,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此句表明,“郎窑”当中有对明代宣德、成化官窑绝对忠实仿制的作品,胎体、釉色、款识、绘画均达到了“比视成宣欲乱真”的程度。


郎廷极的著作除《胜饮编》外,还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北轩集》、《师友诗传录》1卷、《集唐要法》(丛书集成本)。《八旗文经》采录其文。


郎廷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庸斋集

庸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赵汝腾(?—1261)撰。六卷。汝腾字茂实,号庸斋,福州(今属福建)人。宝庆进士,历迁籍田令,召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终官翰林学士承旨。此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诗凡二百二十一首,文九十五篇。表文最多,奏状次之。主张奖善罚恶,兴利除弊。其文反复详明,言直语切,深中时弊。其诗多酬赠之作,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慨。亦有崇尚道学,矫激沽名之流弊。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广蚕桑说辑补

广蚕桑说辑补

清代后期的著名蚕书。沈練撰,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沈練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曾任安徽绩溪县教官 他在绩溪提倡蚕桑,除家中栽桑养蚕为绩溪农民示范外,并以其家人栽桑养蚕方法写成《蚕桑说》一书,在绩溪散发。后又参考其他蚕书加以增订,并改名为“广蚕桑说”。1875年和1907年先后由仲昴庭和章震福用按语的形式,逐段作了补充校订。此书自沈練初刊后,数十年间,一再增补传刻,是清代后期蚕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广蚕桑说》叙述简练,处处以实用为务。说桑19条,自桑地说起; 说蚕60条,自留种说起,次序一丝不乱,按照蚕桑生产的过程,使读者能依次作业,是此书的一大特色。光绪初年,浙江严州府知府宗源翰设立蚕局,推广蚕桑,请淳安县的学博仲昂庭对沈练的《广蚕桑说》加以疏通证明,又增补了一些内容,题名为《广蚕桑说辑补》,重新付刻。《广蚕桑说》不完备的地方,仲氏都加了按语,作了补充,内容更加完善了,被推为蚕桑善本。

周易传注[标点本]

周易传注[标点本]

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曾师事颜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学问之本,又从王余佑学兵法,从毛奇龄学乐律。官至通州学正。其学恪守颜元家法,主张以行求知,提倡实学,为颜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此编要义,说圣教少言性命与天道,乾坤四德,必归于人事。屯卦“建侯”、蒙卦“初筮”,每卦都是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刘牧《钩隐》以及探测无极、推衍先天者,均是使易道变成无用之学,《参同契》、《三易洞玑》各书,都是异端方技之传,其论说足以扰乱《周易》。即便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各说,均为在三圣所说之外再出枝节,因此此书极为淳实,没有支离破碎、虚无漂渺的言论。他驳斥卦变之说,以讼卦彖辞为例证;驳斥河图洛书之说,以《系辞传》为例证;驳斥先天八卦之说,以《说卦传》为例证;其余则只阐明经义,不再辨驳纠正旧文。《凡例》说先儒辨难,卷不胜载,惟甚有关者,才不得已加以辨正。大致以观象为主,并且也兼用互体。对古人之说,多采李鼎祚《集解》;对近人之说,多取自毛奇龄《仲氏易》、《图书原舛编》、胡渭 《易图明辨》。有绣谷亭抄本、道光二十三年刊本,收入《四库全书》 与1923年 《颜李丛书》。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

一卷。王国维撰。本书为戏曲杂考札记一类,对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目、杂剧传奇的本事、曲家、曲目、南曲源始等多有考证。采取分条列项的说明方式,眉目十分清楚。其中有些材料被作者纳入所著《戏曲考》、《宋元戏曲史》等著作中。由于作者写作此书时,许多关于戏曲的刊本、抄本尚未传世,故所考亦有疏失。此书写于宣统元年(1909),初刊于上海《国粹学报》第六年第五号至第七号,后收入1927年《王忠悫公遗书》第四集及1936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王国维戏曲戏文集》亦收入。

圆觉经类解

圆觉经类解

圆觉经类解,八卷,前附十二章颂,宋行霆解,沉应辰跋。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轨》同卷,总不出撰集,及译人名,恐是此土人所集,非西土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