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执中

- 姓名:王执中
- 别名:字叔权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南宋东嘉(今瑞安)人
- 出生日期:约1140
- 逝世日期:1207
- 民族族群:
王执中(约1140—1207),字叔权,南宋东嘉(今瑞安)人。著名医家。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初任从政郎、将作丞等京官,不久外调,历任澧州(今湖南常州)、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王氏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毕生致力于针灸医学研究,写成闻名中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医学专著《针灸资生经》。王氏从小体弱多病,饱受疾患的折磨。在治病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医学知识,并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除了学习应付科考外,他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读《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针灸甲乙经》等典籍。北宋著名医家王惟一曾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并由宋仁宗钦定而颁发天下,此书共分上、中、下三卷,被当时的医学界奉为经典。王氏熟读该书,并根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标穴位,每天坚持给自己扎针治疗。为了验证《内经》中“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之说,他不顾疼痛,反复在自己的身体上试针,最后逐渐摸索到所谓“气至”之要领。
王执中考中进士后,一直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医官院及其所属的医学堂。宋代对医学教育相当重视,医学堂分为十三科,有方脉科、针科、疡科等,各地选拔来的学生,须在此学习三年以上,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在朝廷当医官。由于平日里常来常往,王执中与院使、太医等都成了老相识,尤其是那些在针科里学针灸的学生们,都把他当成医官院的太医。在京城为官的这些年,他除了频频光顾医官院,向学有专长的太医们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外,还集思广益,凡是市医、乡人、僧道及药铺掌柜,只要听说对方有一技之长的,都会亲往拜访,留心吸取其经验。对于一些民间秘术、土法、偏方,只要试之有效,他也一一兼收并采,奉为至宝。
南宋嘉定元年(1208),王执中在澧州任州学教授时,完成了自己的医学专著《针灸资生经》。该书共7卷,约15万字,所载腧穴365个,附腧穴图46幅,书中对这些穴位的名称、取穴方法、体表定位、进针深浅及注意事项等,都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与详细说明。在《针灸资生经》问世之前,宋仁宗钦定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被医学界奉为经典而不可逾越。但身为官员的王执中撰写此书时,却大胆地删除《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部分繁复的内容,并进而订正其中某些不当之处。如对其“同身寸”的取穴标准,就提出了更改意见,他指出“寸”的长度要因人的身材高矮而异,此说更具科学性,所以一直为后人针灸临床沿用而不废。他还搜录经自己临床实践证明有显著效应的奇穴37个,至今仍有部分为医学界临床所应用,可见他治学的科学精神影响之深远。
王执中一贯推崇“针灸并重,针药兼施”的观点,主张因病而宜,综合施治,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他很注重灸法,书中对灸法的处方配穴、体位选择、艾炷大小、施灸顺序,以及对于灸后护理,如饮食调养、清洗灸疮、灸后促进灸疮化解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谓集宋之前艾灸治疗之大成。王氏还十分重视对民间疗法的收集,提倡采用一些民间土法、经方治病。他的医学著作除《针灸资生经》外,还有《即效方》一书,其内容大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经过反复试用而有疗效的验方。如以煅牡蛎、炮干姜为末,用赤土涂阴肿;用瓦片烧红投醋水,纸包热罨来治心腹痛不可忍者等。他还收录了宋之前《陆氏续集验方》《玉道单方》《灵兰秘典》《难经疏》《耆域方》等古籍中的验方。现在,以上古籍虽已失传,但经王氏收录的部分精华,却依然保留下来,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王执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补完计划
二十世纪最震撼的科幻预言! 人类终极进化的补完之路。 半个世纪的科幻神作,日本90年代最成功的科幻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原型出处,无数粉丝追捧的神秘概念,科幻大师考德维纳•史密斯作品集国内首次推出。全书40万字20个故事相互串联,建立起让人惊叹的“人类补完计划宇宙”世界观。 从1995到2020,风靡全球25年的日本动漫《EVA》,其故事内核人类补完计划,心之壁垒等多种构想就出自本书。 毁灭世界的,究竟是战争,还是人类?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幻作品,融汇宗教、哲学、心理学、神秘学,无数脑洞大开的构想与谜题等你揭开。人类补完计划、心之壁垒、生命神经机械学、精神污染、地下避难所、使徒……EVA作品中的谜题将在这里揭开。
夹漈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3卷。郑樵著。作者曾居夹漈山中,故以名书。此书前后无序跋,不知何时何人所编。上卷辑入古近体诗56首,中卷有记1篇、论1篇、书2篇,下卷收入书3篇。作者一生除有《通志》著称于世,据其《献皇帝书》称,尚有41种已完成的著作和8种未完成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不甚修饰,而萧散无俗韵;其文滉洋恣肆,多类唐李观、孙樵、刘蜕,在宋人中亦自为别调”。他在《献皇帝书》、《上宰相书》、《上方礼部书》中贬斥古人,秦汉以来的著述无一家能中其意,在《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和《与景韦兄投江给事书》中更是自夸自誉、傲睨万状,显得器量浅狭。他才高盖世也是事实。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尚有清初刻本行世,并收入《函海》、《艺海珠尘》、《丛书集成》等丛书,“知不足斋”写本是其善本之一。
大书长语
书论。此书卷一为正心、识字、师授、心悟、通变、结构、真态、神气、乘兴、贵熟等十则,凡二十一则。他认为“草书千字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故主张为大书者当先端正认识。一则“学书自做人始,做人自正心始”;二则深明六书之义,“恶有扁署而可作别字”;三则从明师指授八示、八病、运笔捉襟等法;四则“机巧由于心悟,所悟乃能造微”;五则“不可专习一体,须遍参诸家,各取其长而融通变化”。以上五则是大书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书写时需先经营位置,字个、间架、笔画等要相适配合;要尽字之真态而勿参己意;要“大字惟尚神气,形质次之,最忌修饰”;要“乘兴趣乃克臻妙,非兴到不书”;要“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笔下自然,应规入矩”。以上各则多关联笔法,是为大书者必须注意的事项。署书、堂扁、绰楔、镌漆、鉴定一则,叙述了各种大字不同的书写方法,尤强调鉴定一则,主张切不可护疾忌医,应“过得众人眼,始放老夫心”。原古一则叙述历代书法之流变,强调大书必须各极其旨,一字之中诸体兼备。客问一则是大书笔法的诀要,谓“字贵正锋,操笔要直,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体执有向背,气脉相联属”。纸说、笔说、墨说、砚说四则,皆从便于大书角度叙述之。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
存身中三部二十四神与《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基本相同。后附《太虚真人神仙内记》,述存思五星之法。
娱书堂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赵威伯诗话》。宋赵与虤撰。二卷。与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孙。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4卷足本,但已亡佚。本书成于南宋中期。此编杂记唐宋诗坛轶事,论诗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于庸腐。 作者鉴赏能力颇高,间有评议,常深中肯綮。近人丁福保以为“名章隽句,轶事遗文。亦络绎其间,未可以其芜杂并弃其菁华也。”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张文襄公事略
一作《五十年大事记》。清末四明听雨楼主人撰。十九节。卷首录宣统元年(1909)赐恤诏书。本文分事业、政绩、学问、新政、吏治、育才、举贤等门记述张之洞生平,所举事例,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密助唐景崧保台自立等,持论鲜明。其中对张氏之革新力加褒扬,而于其守旧则辩解为“稍形固执”,反映了时论之一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