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 姓名:王梵志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卫州黎阳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梵志(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约生于隋时,初唐时在世。《桂苑丛谈·史遗》谓其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因林木而生,取名梵天,后改为梵志。《云溪友议》卷下则云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可能皆出于附会。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称其曾为通玄学士。据其诗中所言,其家曾有田地奴婢,较殷富,但历经变迁,已趋衰落。曾娶妻,有数子。早年曾熟读儒家经典,后皈信佛教。享年可能超过七十岁。现代学者或认为“梵志”只是泛指在俗之佛教信徒,并不一定实有其人,世传其诗也可能出自众人之手。其诗以说理劝世为主,多宣扬佛教教义,常寓哲理于对世态人情之揶揄讥讽中。语言浅近俚俗,时有诙谐之趣。其诗在唐代民间流传颇广,对文人诗作亦有影响。《宋史·艺文志》曾著录其诗集一卷,后不存。传世典籍中,《诗式》、《云溪友议》、《鉴诫录》等书录有其诗二十馀首,《唐音统签》辑入,清人编《全唐诗》时视为偈颂而删去。敦煌遗书中有其诗抄本三十馀卷,包括三卷本、一卷本、一百一十首本等多个系统,各本间无重收现象,抄写年代始于大历间,迄于宋初。刘复《敦煌掇琐》有校录本、郑振铎《世界文库》所收校补本及日本《大正藏》所录本等,均仅存一卷。今人张锡厚编《王梵志诗校辑》六卷,为参据诸本校订而成,共得诗三四○馀首。但其中卷五所收诸诗,是否王梵志作,尚有待进一步考定。卷六录自《江村销夏录》之一组诗,为唐僧明瓒作,系误收。此书出版后,苏联所藏列一四五六卷王梵志诗始刊布,经与斯四二七七卷拼合,尚可补诗六五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二收诗一○一首、《续补遗》卷二收二○首、《续拾》卷五卷六收录二六五首。其现存诸诗,总计四百馀首。
猜你喜欢的书
一颗简单的心
《一颗简单的心》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也是作者最为杰出的短篇。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教虽殊,返本归真则一,故不必斤斤于“人我三教之分”。本经题“师仁寿授”。其中以内丹为道教修炼之要,倡会通三教之说,从其内容看成书当在北宋后。收入《道藏》第27册。
松窗梦语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等省的高级官员;又任过陕西巡抚、总督漕运、总督两广军务,后由南京工部尚书,于万历元年擢升为吏部尚书。万历五年,因得罪了首辅张居正受到排挤,回杭州故里。为作者晚年罢职闲居所作。因书斋“楹前一松”,“有承露沐雨之姿,凌霜傲雪之节”(自序),而取以为名。瀚历仕为官,见闻广博,经历丰富,因而内容广泛地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少数民族、对外关系等许多方面。许多内容都是他亲闻目睹的经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全书三十三纪。
正法眼藏
凡六卷。宋代大慧宗杲(1089~1163)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为古尊宿之机缘法语集,总计百余篇,并附撰者之短评。宗杲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因罪迁居衡阳,其间与诸方大德往来酬酢之法语,为侍者冲密慧然随手抄录,于绍兴十七年编录而成,寻即刊行。俗称大慧正法眼藏。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普善庵沙门慧悦及居士春门徐弘泽等,附圆澄及李日华之序,另加宗杲之答张子韶侍郎书,而加以重刻。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即《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从第一分至第十三分,但有心明,而无曼拿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