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渊明
  • 姓名:陶渊明
  • 别名:名潜,字元亮
  • 性别:
  • 朝代:东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352或365年
  • 逝世日期:427年
  • 民族族群: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籍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东晋最著名的诗人。因曾自撰《五柳先生传》,后人或称之“五柳先生”。曾祖陶侃官至东晋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曾担任东晋地方官。他生活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易代之际,出生时家境已衰落。青少年时偏爱老庄却胸有建功立业的壮志。从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先后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和彭泽令等职,然都因不堪官场腐败污浊而很快辞退。其中出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就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放弃对时世所抱的一切幻想,躬耕田园,拒绝征召,不再出任。后半生耕读吟咏,貌似潇洒,其实备尝清苦,满怀忧愤,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6年)病逝。生平事迹在《晋书》、《宋书》、《南史》的隐逸传中都有记载。作品有《陶渊明集》等传世,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两篇四言韵文:《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其中,《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闲情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并记》等都是历来传诵的文学名篇。尤以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或寄寓田园风光,或歌咏农业劳动,或反映乡村生活,或描绘理想中的美好社会蓝图,或咏史抒怀。以省净冲淡、率真清新的田园诗及其异军突起的现实主义风格,突破曹魏以来文坛偏重形式、玄言笼罩的僵化和浮华局面,独树一帜而有“田园诗人”的美称。他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历代“拟陶”、“和陶”、“学陶”相沿成风,到唐代就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质朴自然、清新隽永而富有田园气息的诗篇至今颇受人们喜爱。他不愧是中国四、五世纪有高度成就的诗人之一,也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和至今深受人们祟敬的诗人之一。

猜你喜欢的书

策林

策林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如“辨兴亡之由”;“议盐法之弊”;“备边并将置帅”;“禁厚葬”;“议释教”等。该书多与白居易文集并行,也有名《白氏策林》单行者。

心印绀珠经

心印绀珠经

综合类著作。元末明初李汤卿撰(一作元朱㧑撰。今从《四库全书提要》说)。二卷。约成书于洪武元年(1368)。凡九篇。其中“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出十二经水火分治之法。“推运气”篇,为五运六气学说。“明形气”篇,简述脏腑经络学说。“评脉法”篇,介绍脉学。“察病机”篇,主要论述运气为病,兼述内伤诸病。“理伤寒”篇,述及六经传受、汗气传染、内外伤辨及主疗心法等。“演治法”篇,首论标本、七方十剂,后述中风、风痫、风寒湿痹、霍乱吐泻等症。“辨药性”篇,包括药之气味、十八反、六陈、李东垣论诸品药性等内容。“十八剂”篇,将方剂的类别分为轻、淡、清、解、缓、火、暑、湿、寒、燥(一为涩)、甘、平、温、和、调、补、荣、夺十八剂,各列代表方剂一首。汤卿学术上尊崇张仲景、刘守真、张子和、李东垣诸家,重视运气学说。论述简要,可供学习、研究参考。有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当涂邢址福建重刻本,嘉靖二十六年(1547)关中赵瀛(文海)据江洲陈守义(南棠)藏本所刻嘉兴府本。【图片请参阅PDF版】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

现代中篇小说。老舍著。初载1937年7月《文学》第9卷第1期,初收1939上海杂志公司年8月版中篇小说集《火车集》。上海惠群出版社1947年1月出版单行本。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城市底层人物一生的辛酸经历。“我”做过裱糊匠,因为老婆同人私奔,“没脸再上街口去等生意”,改而做了被人戏称为“马路行走”、“避风阁大学士”的三等巡警。“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谨小慎微,生怕丢了差使。但后来还是丢掉了,罪过是“年老与过于办事认真”。这以后,“我”又做过煤矿“卫生处主任”、矿村“警察所所长”,当过“盐务缉私队”的兵,在为人处世上,也开始信奉“别再为良心而坏了事;良心在这年月并不值钱”。尽管这样,还是难得混上较为安逸的日子。最后,儿子猝死,孙子年幼,“我”也年过半百,连一个“三等警”也干不了,只好忍着饥寒去做搬运工或泥水匠、小工等,以勉强糊口度日。围绕“我”的活动,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图景,反映出旧中国复杂的社会关系,从一个最平凡、最常见的生活领域,提出了千百万城市贫苦人们的命运问题。

黄金世界

黄金世界

长编小说。清末碧荷馆主人撰。二十回。多数篇幅描写国内商、学界反华工禁约运动,而以描写华工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部分最有意义。美国殖民主义者来广东贩买“猪仔”(蔑称华工),途中对华工倍加摧残,华工生活不如牛马,展示出殖民主义残酷本性。然华工亦绝非任人宰割之羔羊,在忍无可忍时起而反抗,对大小工头“拳脚交下”,使之鲜血直冒,“倒地乱哼”。洋人勃来格调戏女工陈氏,亦遭到有力回击。是晚清小说中描写反华工禁约运动、揭露殖民主义迫害华工罪行、表现华工反抗斗争的较好作品。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于《小说林》。

中国通史(第五册)

中国通史(第五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五册是中国通史第国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叙述宋王朝的建立与南迁,即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第二章叙述宋王朝的南迁与灭亡,即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与经济状况。

复社纪略

复社纪略

编年体史书。四卷。明陆世仪撰。约成书于清初。本书记事,始于天启元年(1621年)陈晋卿等改为知社,终于崇祯九年(1636年)徐怀丹作复社十大罪檄文,按编年体叙述。在正文之前,冠以《复社总纲》,将崇祯元年(1628年)至十六年(1643年)复社主要成员科举、官场之进退以及社中大事,按时间先后分年排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总纲以下分为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