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兼

- 姓名:张孟兼
- 别名:本名丁,以字行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浦江(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338年
- 逝世日期:1377年
- 民族族群:
张孟兼(1338年—1377年),本名丁,以字行。浦江(今属浙江)人。以古文名世。刘基曾为明太祖言:“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臣基,又次即孟兼。”太祖洪武三年(1370),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孟兼性傲,尝被谪为输作,后复官,未几出为山西按察司副使,以廉劲疾恶、施政严猛,为奸猾所惧,声闻朝廷,擢为山东按察副使。山东布政使吴印,原为僧,为太祖所宠眷,孟兼负气凌之,数与之争。吴先上言,太祖怒曰:“竖儒与我抗邪。”逮至京,捶楚至死。孟兼死后,诗文零落,传世很少。其诗温雅清丽,多可诵之篇。如“访古来钟阜,寻僧问草堂。千年猿鹤静,一径石苔荒。泉落春冰细,梅留腊雪香。乡心怜薄暮,矫首碧云长。”有《白石山房稿》、《蜀山遗集》,皆未传世。现存《白石山房逸稿》乃后人所辑成。方孝孺为撰《张孟兼传》。《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张孟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子午流注说难
2卷,近代吴棹仙著。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后分上、下两卷。上卷本输穴说难,介绍子午六十六穴、别络十二穴、下合穴三穴共八十一穴,每穴设部位、证治、针灸、按等项,后附穴位图谱;下卷介绍与子午流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针灸手法,并有医案七则。书末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读史述九章
《读史述九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咏史诗,所咏者依次为伯夷与叔齐、箕子、管仲与鲍叔、程婴与公孙杵臼、孔门七十二弟子、屈原与贾谊、韩非、鲁二儒、张挚。全诗九章,每章均为四言韵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人情淡薄的慨叹,流露出对故国灭亡的哀痛,抒发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怀抱。组诗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结构排列颇具艺术性。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孝宗8年(1657)时,修正了光海君时期所编纂的《宣祖实录》,然后编纂成《宣祖修正实录》。光海君时期,由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执掌大权,《宣祖实录》为这一时期所编纂。《宣祖实录》的编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7月,完成于光海君8年(1616)11月。最初参与编纂的人士以总裁官李恒福为首,还包括李好闵、申钦、柳根、李尔瞻、李廷龟、李尚毅、尹昉、朴承宗、李睟光等。不过,光海君5年,随着癸丑祸狱(仁穆大妃被废位)的发生,政治上出现了变动,编纂改由奇自献、李尔瞻、朴健等北人主导完成。《〈宣祖大王〉实录修正厅仪轨》(孝宗8年,1657) 然而,对于罢黜光海君后执掌王权的仁祖及西人来说,全部接受《宣祖实录》有些困难。特别是仁穆大妃是因光海君而被废位,并成为庶人的。因此和其相关的记录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从西人执政的仁祖初期起,便展开了对《宣祖实录》的修正作业,不过,该修正作业并没有完成。因为以李适之乱为首,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等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修正作业被迫中断。而且,主导修正作业的李植身亡,这也给修正作业造成了影响。修正作业到了孝宗时期才最终完成。
经集
巴利名Sutta-nipa^ta 。属南方上座部经藏(小部)之巴利语经典。因其他各经分别有其独自之特征,故均有其特定之名称,唯有本集乃是由杂多之经所集成,故称经集。本集之形式,有长短不同之诗集,间亦有散文。内容分为蛇品、小品、大品、义品、彼岸道品等五章,系原始佛教圣典中最古老之作品。尤其是义品、彼岸道品两章乃最早独立流通者,故可谓为佛教最古老之圣典。五章之中,蛇品(巴Uragavagga )有十二经;其中之‘蛇经’反覆喻说比丘之修行应如蛇之蜕换旧皮而舍弃彼此两岸之分别;另一‘犀角经’则收有著名之诗,喻说修行者应如独角犀之独立修行。小品中收集较短之诸经而成,计有十四经。大品则收集较长之十二经,其中之出家经(大品第一经)、精勤经(大品第二经)、那落迦经(大品第十经)等三经系保存有关佛陀传记之最早资料者。又大品第九经说明四姓平等之理,第十二经则以简单之形式说明缘起之理。至于义品(巴Atthakavagga )之名,解为八偈品,如窟八偈经(第二经)、嗔怒八偈经(第三经),大部分均为八偈合成之经;计由十六经构成,相当于汉译之‘义足经’(亦有十六经)。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全章富有统一性,内容系十六学童请教佛陀,佛陀答覆之十六节,加前之序偈、后之结语二节,计有十八节。
集大乘相论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三卷,唐菩提流志译。宝楼阁经三译之一。广大宝楼阁善住者,陀罗尼名。说其缘起及功德。示其修法。序品第一,佛初成道,华说神咒。秘密主欢喜请问咒所从来?佛与大众同往东方宝灯世界,妙种种色宝善住清净佛处,普集一切诸佛,现宝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说其往昔因缘,乃说大明咒王。根本陀罗尼品第二,心随心咒品第三,持心咒法品第四,诵随心咒法品第五,杂咒品第六,结坛场法品第七,手印咒品第八,画像品第九,火祭品第十,普光心印品第十一,手印品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