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

- 姓名:柳诒徵
- 别名:字翼谋,号劬堂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镇江市人
- 出生日期:1880年2月5日
- 逝世日期:1956年2月3日
- 民族族群:
柳诒徵(1880年2月5日—1956年2月3日),文史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字翼谋,号劬堂。镇江市人。自幼丧父,随母寄居外公鲍氏家,读经史,攻《尔雅》、《说文》,习篆隶分书。17岁考中秀才,自此课徒谋生。31岁中优贡。1901年经陈庆年介绍到南京江楚编译局任分纂,1903年随同缪荃荪等东渡日本考察教育,1905年秋改任中等商业学堂教员兼江南高等学堂教习。1908年受聘于两江师范学堂。1911年回镇江担任临时县议会副议长及镇江中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历任北京明德大学堂历史教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员,河海工程学校国文教员,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大学教授。1927年就任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职,其中曾兼任《江苏省通志》编纂委员、国史馆纂修。1948年当选为前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退休。建国后,寓居上海,受陈毅之聘为上海市文管会委员。早年热爱教育事业,两次赴日本考察,学习办学经验,与宗嘉禄等人在南京创办思益小学,茅以升、宗白华等曾受业其门。任图书馆馆长达20年,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祖国文化典籍费尽心力,终使国学图书馆的藏书(含八千卷楼藏书)得以保存至今。他注重收集藏书,整理版本目录,编定《国学图书馆总目》44卷、《图书馆年刊》10册、《版本略说》1册以及《国学图书馆小史》、《国学图书馆概况》等。建国后不顾年老体衰,为恢复镇江绍宗藏书楼多方征集图书,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一生清廉正直,办事认真负责,治学勤奋,仅学术论文发表于《史学杂志》、《学衡》、《国风》等刊物的就达百余篇。早年编写的《历代史略》,是新体例史学教科书的第一部著作,是当时风行的新式课本。代表作《中国文化史》上中下三编,条理旧闻,分题纂述,并对前代史学名家及其著述,提出了创见,被钟山书局、正中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几度印行,是研究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参考读物。1942年撰成的《国史要义》亦为我国史学义例的传世之作。对地方志编纂甚为关注,曾参加编写《江苏通志》,对镇江县志、山水志的编纂,亦多有考订、指导之功。
柳诒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华帝国史
我们了解中华历史吗?从上古部落到大清王朝,中国真的是天朝上国吗?中国曾处于世界历史中何等的地位?不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不可能真正自省于当下,不了解过去兴衰的历程,不可能深刻理解如今复兴崛起的意义。格鲁塞的这本《中华帝国史》,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三皇五帝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大气而又有细节。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尊重史实,公正评述人物,让读者从中得到史学和文学双方面的陶冶。
经济发展理论
美国熊彼特著,于1912年出版。作者善于从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在本书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存在着以“创新”为主要职能的企业家而实现的。“创新”就是将以前从没有出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的组合。科学进步虽然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家是实现其经济作用的关键力量。至于人口、欲求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动都是引起生产扩张的外在因素。经济发展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形式的变动。”像生物界的进化一样,经济发展“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作者除了强调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之外,还讨论了私营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和桥梁作用。不同的社会中,企业家的职能可能体现在不同的对象上,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来消除经济的“静态平衡循环”,从而使经济向前发展。本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态进化过程,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消亡的可能性,社会进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咸丰武定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李熙龄修,邹恒纂。李熙龄,江西南城人,咸丰八年(1858)任武定府知府。旧志自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赫达色修后,已过百年未有续修了。且旧志因历时既久,版章残缺不全,漫漶过半,内容漏略讹误甚多。李熙龄莅任后,恐百年文献渐至湮没,与郡人谋为重纂。令各州县官绅,分任采访之责,整理文献,网罗旧闻,取旧志为蓝本,正其舛谬,补其缺略,增以近事,再三审订,历数月而书成。《武定府志》咸丰九年(1859)刻本。全书三十八卷首一卷,志目为:星野、沿革、疆域、形胜、风俗、物产、山川、城池、公署、乡都、市镇、学校、坛壝、古迹、驿递、田赋、兵制、祥异、封建、职官(文秩、武秩)、宦迹、选举、征辟、进士、举人、副贡、拔贡、文化官、武进士、武举人、武仕官、封赠、恩荫、人物、名医、忠节、循节、循吏、孝友、儒林、文苑、武功、列女、艺文、杂记。卷首有序,凡例、辨误和图考。此志不分纲目,只列门类,唯选举、人物、艺文等门下附以细目。其虽分卷多,而编次条理,叙述清晰。对旧志中的谬讹,订正甚多。新增门类,皆加注明。可称之处是卷首有辨误一篇,考据详博,使读者不为旧志之说所混淆。然其不足之处,即艺文志所占篇幅太多,所收太冗太滥。
三国演义
长篇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作。系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三国戏和某些有关传说资料创作而成。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又对嘉靖本辨正史事、增删文字、更换论赞,并合二则为一回,以对偶标目,成为现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至王濬平吴结束,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近百年间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反映人民在动乱时代所受灾难和痛苦,暴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提供许多生活斗争经验和策略。作者“拥刘反曹”,始终以蜀汉为全书主导方面,把刘、关、张和诸葛亮当作小说中心人物。在一百二十回中,自桃园结义至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五十一年间事占一百零四回,以后四十六年仅写十六回即草草结束。所写四百余人物,多栩栩如生,曹操、关羽、诸葛亮、张飞等形象尤为我国人民所熟悉。作品善于表现战争,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如“温酒斩华雄”、“空城计”、“安居平五路”等许多故事都脍炙人口。文字用浅近文言,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但作品诋毁黄巾起义,描写人物亦有“夸过其理”之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影印明嘉靖壬午刊本和1973年排印本等。
华严心要法门注
华严心要法门注,一卷,唐宗密注,内题答顺宗心要法门。
箭喻经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是《中阿含经》第二百二十一《箭喻经》的异译本。经中谓摩罗鸠摩罗问佛世间有边无边等义,佛为说此喻。有鬘童子,欲佛说一向世之有常,佛呵责之,说拔毒箭之喻。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