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疾

樗里疾
  • 姓名:樗里疾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战国
  • 出生地:渭南阴乡樗里(一作楮里)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前300年
  • 民族族群:

樗里疾(?―前300年),战国秦惠文王时左庶长,秦武王、昭王时右丞相。名疾。一作楮里疾。秦孝公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家居渭南阴乡樗里(一作楮里),爵邑严道(今四川荣经县),故俗称樗里子,号严君疾。初任右更庶长。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韩、赵、魏、燕、楚五国合纵攻秦。他将兵迎击,败韩、赵、魏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虏韩将(一作鲠)、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公子鱼,斩首八万二千级。十一年,攻魏,取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降焦(今三门峡西)。次年,将兵伐赵,虏赵将庄豹,取蔺(今山西离石西)。后又助魏章攻楚,大败楚师于丹阳(今河南丹水以北地区),俘楚将屈匄及裨将逢侯丑等七十余人,斩首八万级,取汉中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功封樗里子,号严君。秦武王二年(前309),秦初置丞相,与甘茂为左右丞相。武王欲“车通三川,窥周室”,命其以车八百乘入周,周恭敬迎接。昭襄王初立,仍为相,权势更盛。与甘茂伐魏皮氏(今山西河津),未克。与魏媾和并助魏冉平定叛乱。为人善辩,诙谐多智,素称智囊,秦人谚语至有“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之说。昭王七年(前300)卒,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今西安市西北约3千米处,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位于汉长安城所在的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龙首原地势最高点)之东,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著有作品《青乌经》,传于世。

樗里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书法钩玄

书法钩玄

元代苏霖编撰。全书共四卷,其内容辑录历代名家书学论著,如:杨子云书论、卫夫人笔阵图、王右军论书、欧阳询书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李阳冰论古篆、苏东坡书说、永字八法、刘须溪评书等等共六十五篇。此为明嘉靖三十六年严嵩序刊本。本书例仿《法书要录》《墨池编》《书苑菁华》等书,收录内容也大都在以上三部书之内,其中论著作者最早为汉代的杨雄,最晚为宋代刘辰翁,全书不按时代编次。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八卷,陈守真著,1930年汉口汉康印书局石印本,中医儿科著作。

小名录

小名录

轶事小说集。唐陆龟蒙撰。《宋史·艺文志》题《古今小名录》5卷,《直斋书录鲜题》作1卷,《四库全书总目》作2卷,今有《续百川学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小名录》记述了从秦到隋的许多人物的小名,包括帝后官宦,才子雅士,还载录了一些女性的小名。由小名而连带出许多有趣的小故事,遂具有了小说的性质。虽然成书于文人有意为小说的唐代,却颇具《世说》遗风,文笔洗练,风雅有趣,更像六朝轶事小说,如《张梨》条,吴人张冲过继于伯父景彻,彻字榶;父邵,小字梨。宋文帝戏景彻曰:“楂何如梨?”“彻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楂何敢及”。《小名录》还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一些小故事。《阿娇》写汉武帝幼时,长公主问其欲得阿娇为妻否,武帝笑答:“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由长公主作主成婚。《匡衡》则通过匡衡为富豪而多藏书之家“作而不求直”,“愿得主人书遍观之”,生动地刻画了淡迫而好学的匡衡形象。《小名录》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对后世有直接的启发。宋朋溪居士的《侍儿小名录》、乐史的《小名录》等就是例证。

周官集注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着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着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着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着《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春秋识小录

春秋识小录

九卷。清程廷祚撰。此书为考证《春秋》经传之职官,地名、人名之作。凡《职官考略》五卷,《地名辨异》三卷,《人名辨异》三卷。《职官考略》首为数国共有之官,次为一国特有之官,皆分列排纂。凡与《周礼》异同者,一一根据注疏为之辨正,颇为精核。末有《晋军政始末表》,序晋军八变之制,并详列将佐之名,又以御戎、戎右附表于后,相当完整。《地名辨异》首为地同而名异,次为地异而名同,末附《晋书地理志证今》,因为杜预注《左传》,用的是晋代地名。《人名辨异》自一人二名至一人八名者,皆汇列而分注,大致与后蜀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互有出入。此书以归类考证为主,简洁是其特色,无烦琐考证,间亦有所发明。如《春秋职官考略》卷上“司城”条云:“春秋宋无司空而有司城,所谓以武公废司空。”认为司城为宋独有之官,但哀公七年《传》有曹伯阳使公孙强为司城以听政之记载,程氏据此云:“司城,宋官,曹不应有。盖曹后衰弱,奉宋之政令已久,其见灭于宋宜矣。”现存《艺海珠尘》本、傅氏刻本、《金陵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