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鼎

董鼎
  • 姓名:董鼎
  • 别名:字季亨,别号深山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董鼎,字季亨,别号深山。生卒年不详,鄱阳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元代经学家。董梦程族弟。朱熹的再传弟子,治学注重师承。著有《书传辑录纂注》六卷、《孝经大义》一卷,皆传于世。

董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荀侍中集

荀侍中集

汉代文别集。1卷。荀悦著。荀悦曾任秘书监侍中,世称荀侍中。荀悦字仲豫,故其集亦名《汉荀仲豫集》。此集系后人所辑,明人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文章,分“序”、“论赞”、“著述”3类。“序”收《汉纪序》、《后序》;“论赞”收《郦食其谋立六国论》、《家令说太公论》、《贯高张敖论》、《高祖赞》等39篇;“著述”仅收《申鉴大略》3则。书末附《后汉书》本传。荀悦长于论赞,所作特多,有些见解也比较高明。如《昌邑王论》论述“六主”(“王主”、“治主”、“存主”、“衰主”、“危主”、“亡主”)与“六臣”(“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佞臣”),层层立论,层层加深,最后归结为“其存亡成败之机在于是矣”。全文仅673个字,但其见解之深刻,却为千古不刊之论。《申鉴大略》亦属政治论文。《后汉书》本传称:荀悦在朝,谋无所用,乃作《申鉴大略》5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申鉴》今存。《申鉴大略》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未由行矣。”体现了“通见政体”、“论辩多美”的特点。

咸淳玉峰续志

咸淳玉峰续志

石湖先生志吴郡尝与龚滕周三君子相铨次有某人持某事求入志不得遂哗曰志非石湖笔也石湖笑不辨昆山之作向出于二人之手事词或未一今夏不揆续修将以厘前误而纪新闻或有议其擅者其与议吴志者若相反焉于此可以知后进之视先达天地之相辽绝也于其锓梓之毕书以自讼此意边实敬书

玄霜掌上录

玄霜掌上录

玄霜掌上录,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篇约六百字。言制作「玄霜」之法。谓玄霜又名女玄霜、琼浆、玉液、地母乳、甘露浆、九转阴丹、醍醐酥。其作法大致为:取铅二斤于铫内扑细,入汞半斤熟搅作碉子,安于向阳坑内醋瓶上,用纸及瓷碗盖之;受热七日后,碢上如重雪倒悬」,见风变硬;扫取至一斤时,于瓷碗内加甜浆水和研如面糊,入甑蒸九次;再入熟绢袋清水内,于银器中摆动一伏时;用清水湿绵盖器口,晒干扫下研细,其状如春雪,其味甘美。以蜜丸如梧桐子大小,日服五丸,服至一年,「万病不侵,经夏不渴」。

珠玉词

珠玉词

词别集。北宋晏殊(991—1055)撰。一卷。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被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使尽读秘阁书。仁宗朝尤加信爱,历居显宦要职, 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培养、提携人才较多,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著有《临川集》、《紫薇集》等多散佚,文集仅存一卷,名《晏元献遗文》,有《四库全书》本。此词集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词承南唐冯延巳余风,为北宋初期词家之开祖。原集有张先序,己佚。今存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毛本收词一百三十一首,较为完备,《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皆据以收录。清咸丰二年晏端书辑《历代诗余》中晏殊词为《珠玉词钞》,而以毛本多出的三十七首为补遗。

玉涧杂书

玉涧杂书

笔记。宋叶梦得(1077—1148)撰。原十卷,存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叶氏见长于文学,一生著述甚丰。收集日常所记典故趣闻而成此集。故其条目内容,既有前人著述,又有叶氏文采。大致可归纳为前人轶事、当代趣闻、叶氏杂感等。叶氏崇拜陶潜、杜甫,述其轶事以隐居避世、同情民间疾苦为主,取材以前人诗文佳句居多。余皆借题发挥,或申述诗文理论,或讲求措词造句,或讨论文章规范。颇能代表宋代一派文风。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近代郑观应著。光绪十九年(1893)正式出版。几经修订增补后,其正规版本有3种:1894年5卷本,1895年14卷本,1900年8卷本。由1873年的《救时揭要》与1880年的《易言》演变而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刊行。正文共10004篇,附录130余篇。是作者阅读中外报刊而作的随笔札记。书中提倡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变法图强。指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是以“育才子学堂,论证于议院”为体,以轮船、火炮、洋枪等军事和民用技术为用,批评洋务派学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舍本逐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议院,以上下通气,传达民情。同时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比军事侵略更危险,“习兵战不如习商战”,要求“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以抵制侵略。主张建立自己的机器制造业,为发展民族工商业提供独立的技术基础;国家应扶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实行关税自主;翻译传播西方书籍等。这些主张对当时的知识界影响甚大,被誉为“医国之灵枢金匮”。1895年,光绪帝令印发2千册分发臣僚阅读,并风行日本、朝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版本甚多,有五卷本、八卷本、十四卷本。辛亥革命后,作者又编《盛世危言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