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溥

- 姓名:蒋溥
- 别名:字质甫,号恒轩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708
- 逝世日期:1761年
- 民族族群:
蒋溥(1708—1761年),字质甫,号恒轩,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苏常熟人。他是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年幼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雍正帝在他13岁那年曾见过他,问他诗书文章,蒋溥有问必答,应对自如,出语不凡。自此雍正帝便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大用。蒋廷锡也因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就严格教育培养他。雍正七年(1729)受赐为举人。次年年方22岁的蒋溥就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入值南书房。雍正十年(1732)父廷锡病故,蒋溥奉皇帝命回家发丧,临行前皇帝命他丧事料理完毕后即刻回京城供职。回京后,他继承了其父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之后升为内阁学士。乾隆五年(1740)任吏部侍郎。
蒋溥擅长于吏治,表现出了他杰出的才能,深为乾隆帝赏识。乾隆六年(1741)皇帝认为各省的总督、巡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命各大学士、九卿留心察访后上报朝廷。不久,蒋溥向乾隆帝反映了他所调查到的一些督抚为政的弊端。他说现在有一些督抚自立门户,任人唯亲,这样提拔起来的官吏只会为自己打算,碰到公事就互相推诿。而督抚不但不管,反而纵容姑息这些不称职的官吏,这样只会为害当地,败坏纲纪。一些督抚新到一地任职,就极力批评前任官员政绩不佳,或者强调地方地薄民穷,以此作为日后为自己推卸责任的借口,通过贬低对方来说明自己如何的勤政,炫耀自己的功绩。有的督抚的前任升官,后继者就为前任遮掩过失,极尽讨好之能事。但如果前任是贬官失势者,后继者就会落井下石,对前任吹毛求疵。按清朝惯例总督提出弹劾的官员要由巡抚评议,反过来巡抚弹劾的官员也要由总督评议。参加评审的官员往往不看事实,而是看主审者的声势地位。还有的督抚下面的属员揣测上司的想法加以迎合,以取悦于上级。乾隆帝看了蒋溥的奏折后,认为所言能切中时弊,便下令各督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乾隆七年(1742)蒋溥对朝臣的议事方式提出新的建议。过去九卿开会讨论问题的程序是由书吏将文件通读一遍,然后由九卿议处。这样使得开会的大臣们难以详细地了解事情的原委,一时难以作出恰当的处理。他建议在会议前就将文件下发,给大臣两天的准备时间,这样开会时与会者便能剖析畅言。如果是人命、盗窃等大案,刑部按例不先决定,要等议后再裁决,如果不是关系到人命、盗窃的大案,也应该先传送各有关大臣知道,庶乎审理谨慎。皇帝将此奏折下达各部议定,得以批准实行。
乾隆八年(1743)蒋溥被任命为湖南巡抚,他曾与主管文化教育的大臣去检查各省的文教官员。发现有许多官员不熟悉业务,有老弱者不能上班理事。就此事他上奏吏部要求罢免他们,以整顿地方吏治。乾隆帝看了蒋溥的奏折后,认为很好。鉴于许多省的督抚大都姑息迁就此类事情,就把蒋溥的奏折下发各地,让各位地方官都看一看,以便参照实行。按清朝惯例,各道、府、州、县行政长官的政绩都是自己申报。蒋溥认为这样做容易导致夸张失实现象,就上疏给皇帝,要求规定以后这种述职报告应由他们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加上评语,然后才能存档。
蒋溥处理政事讲求实际,常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从不主观妄断。在他任湖南巡抚时,乾隆帝曾写诗指示他如何处理当地政务。诗是这样写的:“简畀罗英俊,咨时切治安。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承流敷渥泽,应共洞庭宽。”诗中嘱咐蒋溥要根据地方实际多考虑民间疾苦,宣扬皇帝的恩德。蒋溥颇能体会乾隆帝的旨意。湖南住着许多苗民,蒋溥对他们实行了恩威并施的政策。他上奏说永顺府(今湖南永顺)和辰州(今湖南沅陵)和城步(今湖南城步)等地的苗民,尚有贪暴狡猾的恶习。近年来我一方面向他们宣扬皇上的恩德,严禁征发更多的苗民服兵役;另一方面我积极整顿驻军,加强战备,使得苗民懂得要遵纪守法。乾隆帝收到蒋溥的奏折指示他说:“治理苗民首先就是要不骚扰他们,使其安居乐业。其次是让他们知道国家军队的实力,使其不敢轻易造反。”皇上还表扬蒋溥所上的奏折符合这一原则,对蒋溥能体察皇帝的心意办事给予鼓励。当时给事中胡定曾上奏要求湖南百姓大力开垦湖边的荒地,修筑湖堤。皇帝下旨蒋溥调查后再做决定。蒋溥经过亲自勘查,发现由于近年来有的湖边淤地筑垦太过,使水流不畅,面临着湖水决堤的隐患,所以不能再开垦了。只有少数地方的湖边还能开垦,而且花费不多,如湘阴的文州围倚靠着大山,四周都有旧堤,这个地方可以试行。但有的地方地势不好,如沅江县(今湖南沅江)的万子湖,如要筑垦淤地就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而且它四面环水,一开垦就会使得上下水道不畅,所以不如不开垦。经过调查研究,蒋溥认为湖南湖边的土地已经筑垦得差不多了,现在重要的是防范水灾,不要再鼓励农民去开垦湖地了。乾隆帝肯定了他的建议。由此可见,蒋溥处理政务不仅精明干练,而且深入实际。这对于一个封建官吏来说的确难能可贵。乾隆十年(1745)蒋溥被调回京师任吏部侍郎,军机处行走。
蒋薄继承其父蒋廷锡之风范,多才多艺。他不仅学问高深,而且精于绘画。乾隆帝曾题诗称赞他“师承家法间图出,右相丹青有后生”。蒋溥在刑部任职时曾兼过浙江乡试考官,他对浙江考场的一些规定提出过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加之他文辞颇佳,所以他从湖南回来后先后任过《大清会典》馆副总裁、会试副总裁。乾隆十三年(1748)升为户部尚书,十五年(1750)加太子少保,兼管三库。十七年(1752)兼任《文献通考》馆正总裁。十八年(1753)任协办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掌管翰林院。十九年(1754)与汪由敦、董邦达一起纂修《盤山新志》。二十四年(1759)任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十六年(1761)蒋溥生病,皇帝亲自到他家中探病,对待这位宠臣病情十分关切。同年,蒋溥病故,终年54岁,谥“文恪”。
蒋溥死后,乾隆帝亲临祭奠,并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说蒋溥“为政动机纯正,工作尽责勤奋,谨慎小心,从不懈怠”。鉴于他的功绩,乾隆帝追赠他太子太保称号,命入祀贤良祠。蒋溥的事迹也被收入《国朝先正事略》。
蒋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南畿志
明代方志,由明朝陈沂撰、闻人诠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分总志与郡县志两类。卷一到卷三为总志;卷四到卷六十四为郡县志,依次为应天、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府,广德、滁、徐、和诸州。 总志分都城图、南都纪、南畿地理图、畿土世代表、志命官、志户口田赋、志水利、志戎备八门。 郡县志以府州为单位,分立沿革、区域、城社、建牧、学校、祠墓、古迹、宦迹、人物、列女、方外、艺文诸门。 此书记述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三地,这不但对江苏省,而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乃至当前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巢林笔谈
《巢林笔谈》6卷,《续编》2卷,清龚炜撰。龚炜字巢林,自称巢林散人。江苏昆山人,生活在康熙至乾隆间,一生怀才不遇。这部笔记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三十三年,又撰成《续编》2卷。作者在自序中说:“四十余年来视履所及,暨胸中所欲吐,稍稍见于此矣。”所记大抵系其平生见闻。本书分卷而不分类,内容大致按时间顺序编排,记事起康熙末年,迄乾隆二十八年左右。内中以有关清初史事及吴中风俗掌故的记载居多,尤其是所记昆山一带乡村生活的情况引入注目,如第5卷记当时乡村中粟米布帛鱼肉的市价,就为清史研究者所引用。第4卷记当时赌风之盛,“闾巷小人无论已,衣冠之族以之破产失业,其甚至于丧身者,指不胜屈”;又谓陇西有一深受其害的赌徒,曾抽刀自断左手一指,誓不再赌,但“左创未愈,而右执叶子如初”。这些记载是清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本书作者知识不是很广博,见闻也较狭,但所记本乡本土的见闻,仍足资参考。此书记事之中时夹议论,有些意见颇显通达。如第4卷谓南宋权臣韩侂胄未可尽非,对其封岳飞鄂王、夺秦桧王爵乃至出兵北伐都给予了肯定,不以成败论人。又如《续编》上卷引史载秦桧和罗汝楫的后人均在谒岳庙时吐血而死,作者认为这是出于后人附会,不足据信。此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异授眼科
眼科著作。佚名撰。不分卷。约撰于清顺治元年(1644)。首载明目论,言及五轮八廓所配脏腑及眼病病因证治等问题。次以歌诀形式论述眼病之寒热虚实及治疗常用中药的药性及治疗宜忌等。对点药法、演药法、制药法、煎膏法、研药法、合药法、用药法、服药法、禁忌等均有述及。附以常用药方及加减法。后设七十二则答问,分述眼科七十二症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论述简明扼要,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眼目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治疗多以阴阳五行及脏腑学说为基础,方药以内服汤剂、丸散为主,间有点眼之剂,如推云散等。流传较广。有清嘉庆十六年 (1811)休宁陈文盛堂重刊本,光绪九年(1833)太原濬文书局重刊本,豫章刘继礼重刊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与《一草亭目科全书》 合刊)。
小坡的生日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共同奋斗的主题。主人公小坡是侨居新加坡的中国孩子。他父亲原籍广东,是国货店老板,但是他瞧不起同是被压迫民族的印度人和马来人,对福建人、上海人也抱有成见。小坡不理解他父亲为什么讨厌一切“非广东人”,并对此反感。小坡心目中的“伟人”是看门的老印度,他的志愿是长大了当看门的印度人和马来巡警,也不认为邻居福建人林老板象他父亲说的那么可恶,而且对他抱有好感。小坡要好的朋友是两个马来姑娘,三个印度小孩,两个福建小孩和一个广东小孩。他常背着父母同这些小孩一起玩耍,在小坡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民族、种族的隔阂。作品共有18节,后7节写梦境,但也涉及现实生活。作者说,他“愿意把东方小孩全拉到一处去玩,将来也许在同一战线上去争战!”“因为东方已经是受着人类所有的一切压迫,从哪儿想,他都应当革命。”(《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
中庸直指补注
现前介尔一念。而实无量无边。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清净本然。寂然不动。谓之性。感而遂通。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者。谓之道。全性起修。为善去恶。造圆因以致圆果者。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二十卷,唐从芳述,存卷一末、二末、七末,日本定胤题记(后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