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成

- 姓名:吕天成
- 别名:字勤之,号棘津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80年
- 逝世日期:1618年
- 民族族群:
吕天成(1580年~1618年),明代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小说作家。字勤之,号棘津,别署郁兰生。出生于仕宦家庭,从小嗜声律。祖母孙氏,好储书,收藏戏曲甚富,吕天成得以纵览。万历间诸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前后,在南京作过小官。他与沈璟、王骥德过往甚密,最为服膺沈璟。卒时年仅39岁,未能尽展其文学才华。
他的《曲品》,凡2卷,是一部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 上卷品评作家,先述姓氏里居,继之以四六骈文评议。下卷专论作品。共品评万历以前的戏曲作家90人、散曲作家25人,戏曲作品192种。凡嘉靖前的作家、作品,都划入“神”、“妙”、“能”、“具”4类,对隆庆至万历期间的作家、作品,分“上上”、“上中”一直到“下下”9类。许多戏曲作家、作品首次被著录,为研究南戏及传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吕天成品评作家、作品,坚持其外舅祖孙的看法:“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他还注意吸收“吴江派”、“临川派”之长。“倘能守词隐先生(沈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汤显祖)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他的品评有不少卓见,但有过于偏重声律,注意文采之弊。而且,赞美多,批评少,“如乡会举主批评举子卷牍,人人珠玉,略无甄别”。《曲品》原刻本已佚,后来的版本品评作家、作品均有所增益。
他著有杂剧8种:《夫人大》、《秀才送妾》、《儿女债》、《耍风情》、《姻缘帐》、《胜山大会》、《缠夜帐》、《齐东绝倒》。现仅存《齐东绝倒》1种。著有《烟鬟阁传奇十种》,包括《神女记》、《金合记》、《戒珠记》、《神镜记》、《三星记》、《双阁记》、《四相记》、《四元记》、《二淫记》、《神剑记》。前人戏曲论著还提及他有传奇《双栖记》、《李丹记》、《蓝桥记》、《碎琴记》、《玉符记》等5种。这15种传奇均亡佚。他年青时还写过小说《绣塌野史》、《闲情别传》。他的诗集今存有《红青绝句》1卷。
吕天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伊豆的舞女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发表于1926年的中篇小说,为作者成名作。小说以沉郁的浪漫笔调描写青春的觉醒和真诚的爱情。主人公——20岁的大学生“我”在旋途中和情窦初开的14岁舞女萍水相逢,逐渐倾心,“我”尾随舞女所属的民间表演艺人一路飘流,希望能与她朝夕相伴。最终因经济困窘,兼之舞女养母的干涉,“我”不得不忍受感情的折磨与其分手。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而古朴,但作者却凭借丰富的感觉和心理描写,使古意翻新,别取蹊径。它赋予书中景物以灵魂和性格,使环境与人物合成一体,将感觉隐藏于抒写之中。通篇讲爱,却无一个爱字,但又令人幽忽心醉。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如“我”雨夜听鼓,先怕舞女受不三不四客人的欺侮,心感种种不安,既而又恐自己心念不净,将丰富感觉传达给了读者。语言朦胧深婉,以静写动,含情脉脉,余音颇多。正如郁达夫所评:“写男女的恋情、写思妇怨男的哀慕、或写家国兴亡、人生的流转、以及世事的无常,风花月夜的迷人等等,只有暗暗淡淡、疏疏落落几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将得纤屑不遗。”
柳氏叙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春芜记
传奇剧本。明王錂作。二卷二十九出。叙战国时楚人宋玉,沉抑未显。一日,与东邻相国之女季清吴相遇,一见钟情。经清吴侍女秋英牵线,二人相会,清吴赠春芜罗帕为证。宋玉西邻住着大夫登徒履,垂涎清吴美色,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阻挠宋玉与清吴相会。宋玉友荆生仗义打伤登徒子。时楚襄王游云梦台、望高唐观,欲寻高才作赋以纪盛况。宋玉作《高唐》、《神女》,得授上大夫职。登徒子诋毁宋玉好色,襄王查明实情后,革去登徒子官职,并亲为宋玉和清吴主婚。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杜撰。有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六十种曲》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前者影印。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及杂稿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及杂稿》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讲义及部分涉及魏晋时期历史的研究性杂稿,是一部系统的断代史之作。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及杂稿》覆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问题、新发现: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统分,陈朝是南方蛮族创立的朝代,东汉、孙吴和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个阶级等。
四书考异
清王夫之撰。全书一卷,凡87条,考析四书中名物和字词语义。如譬如北辰、不逾矩、人焉廋焉、吾不复梦见周公、诲人不倦、斗筲之人、孔子辞以疾等,书名注为“许慎所引古文九经字义不同者”。有益于研究四书原文古义。有清光绪年间刻本,后收入《船山全书》。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一卷,不空译。文殊师利问经字母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