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成

吕天成
  • 姓名:吕天成
  • 别名:字勤之,号棘津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80年
  • 逝世日期:1618年
  • 民族族群:

吕天成(1580年~1618年),明代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小说作家。字勤之,号棘津,别署郁兰生。出生于仕宦家庭,从小嗜声律。祖母孙氏,好储书,收藏戏曲甚富,吕天成得以纵览。万历间诸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前后,在南京作过小官。他与沈璟、王骥德过往甚密,最为服膺沈璟。卒时年仅39岁,未能尽展其文学才华。


他的《曲品》,凡2卷,是一部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 上卷品评作家,先述姓氏里居,继之以四六骈文评议。下卷专论作品。共品评万历以前的戏曲作家90人、散曲作家25人,戏曲作品192种。凡嘉靖前的作家、作品,都划入“神”、“妙”、“能”、“具”4类,对隆庆至万历期间的作家、作品,分“上上”、“上中”一直到“下下”9类。许多戏曲作家、作品首次被著录,为研究南戏及传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吕天成品评作家、作品,坚持其外舅祖孙的看法:“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他还注意吸收“吴江派”、“临川派”之长。“倘能守词隐先生(沈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汤显祖)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他的品评有不少卓见,但有过于偏重声律,注意文采之弊。而且,赞美多,批评少,“如乡会举主批评举子卷牍,人人珠玉,略无甄别”。《曲品》原刻本已佚,后来的版本品评作家、作品均有所增益。


他著有杂剧8种:《夫人大》、《秀才送妾》、《儿女债》、《耍风情》、《姻缘帐》、《胜山大会》、《缠夜帐》、《齐东绝倒》。现仅存《齐东绝倒》1种。著有《烟鬟阁传奇十种》,包括《神女记》、《金合记》、《戒珠记》、《神镜记》、《三星记》、《双阁记》、《四相记》、《四元记》、《二淫记》、《神剑记》。前人戏曲论著还提及他有传奇《双栖记》、《李丹记》、《蓝桥记》、《碎琴记》、《玉符记》等5种。这15种传奇均亡佚。他年青时还写过小说《绣塌野史》、《闲情别传》。他的诗集今存有《红青绝句》1卷。

吕天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乾巽子

乾巽子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说散见于《太平广记》里,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闻异事,有简洁的琐记杂录,也有内容丰实的长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说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杂记琐事的小说集,它有综合性。

酒后

酒后

在一般有贪杯习惯的人们的意识中,谁都承认酒这东西有特殊的效用。那些旧式的酸溜溜的先生们,往往把“解愁”和“钩诗”的字样来讴颂酒德。比较有些新知识的人物对于酒的评价却不同了。说上什么“刺激神经”“畅流血液”,“提振精神”一类的考语,似乎也承认酒有兴奋的功用。但我的老友霍桑对于这些见解都是反对的。他说酒精中含着毒素,能够使神经麻木,减弱官觉的性能,总是有报无益。这句话我以为说得太过,也曾跟他辩论过。我认为饮酒若不过量,并不一定有害;但若使酒性太猛,或饮酒过度,那才有流弊可言。幸而霍桑也不是像“在理”的人一般地涓滴不尝的人,所以辩论的结果往往是一笑了之,并不曾面红耳赤过。可是在那天晚上,我经历了这一件奇怪而有趣的事实,才使我感得霍桑的见解确有科学根据。

前定录

前定录

唐代志怪小说集。1卷。钟簵(今本署钟辂)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钟簵《前定录》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著录:“唐崇文馆校书钟簵撰,凡二十二事,别本又有续录二十四事。”钟簵生平不详,仅知是唐文宗大和时人。现存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唐人说荟》本、《学津讨原》本等。《旧小说》选收有《前定录》14则。书中有钟簵自序,说明写作目的是宣扬人的寿命长短,富贵得失甚至饮啄食料都已前定,任何个人努力都是徒劳,暗寓劝戒之意。全书记命由前定的故事23则,情节公式化,也不注意刻画人物,一般总是说某人经术士或鬼神预言未来,至期一一应验,事多牵强。通行本还附有《续前定录》1卷共24条,或不署撰者,或一并归于钟簵名下。观其中分“唐明皇”与“唐玄宗”为两条,“柳宗元”条又全引《龙城录》,显然是杂采众书,随手补入,不会是钟簵所作。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七一。

解脱道论

解脱道论

梵名Vimoks!ama^rga -s/a^stra 。凡十二卷。阿罗汉优波底沙造,南朝梁代僧伽婆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依坐禅人解脱之阶次分别解释戒、定、慧等解脱法门。共有十二品,即:因缘品、分别戒品、头陀品、分别定品、觅善知识品、分别行品、分别行处品、行门品、五通品、分别慧品、五方便品、分别谛品。第一品至第三品谈戒,叙述三学、八正道、破三十四法障碍道、八行四观、十三头陀等僧人修行之戒律与途径;第四品至第九品谈定,叙述四禅及十不净想、十念、十一切入、四无量心、四大食、不净想等三十八行处之种种修定方法;第十品至第十二品谈慧,阐说四谛、五阴、十二入、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佛教教义。此书被认为是觉音撰清净道论之重要理论依据。据日本学者长井真琴之研究,本书与巴利文之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类同,然清净道论所举之多数譬喻,本书则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