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哈拉

奥哈拉
  • 姓名:奥哈拉
  • 全名:约翰·奥哈拉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
  • 出生日期:1905年1月31日
  • 逝世日期:1970年4月11日
  • 民族族群:

约翰·奥哈拉(英语:John O"Hara,1905年1月31日-1970年4月11日),小说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长期以记者为业,当过杂志编辑和专栏作家。从1928年起开始在《纽约人》周刊上发表短篇小说,1933年开始专事写作。曾获纽约剧评界奖(1952)、全国图书奖(1956)和美国文学艺术院奖章。他一共写了三百七十四篇短篇小说、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六个剧本,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半个世纪当中的美国社会的沧桑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奥哈拉说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均已成为历史,但我不满足于让历史学家和编辑为其撰写历史。我要记录下来人们的言论、思想和感情,以诚恳的心情,从不同的角度将其记录在案。”


第一部长篇小说《萨马拉的约会》(1934)是他的最佳作品,发表之后立即使他跻身到美国一流作家之列。该小说以宾夕法尼亚东部煤矿区为背景,通过写朱利安在1929年经济崩溃后自杀之事,向读者提出“谁要对他的死负责?”这是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他的许多作品都写人类的命运问题等类似问题。奥哈拉认为金钱、纵欲和争夺地位往往是导致二十世纪的美国人走向毁灭的祸根。《巴特菲尔德八号》(1935)是一部以纽约市为背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成的小说。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内文斯说过,不读这部小说就不能了解三十年代的美国。《天上的希望》(1938)写好莱坞题材。早期的这三部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他以后的作品也多是以这三个地点(宾夕法尼亚、纽约市和好莱坞)作背景写成的。奥哈拉自己特别欣赏的


《从乡下来的人》(1958)写一个在小乡镇上长大的宾夕法尼亚小伙子来到纽约和华盛顿,平步青云,变成了金融大亨和政府官员,但他最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十分空虚和无聊。


约翰·奥哈拉的短篇小说题材相当广泛,形式多样,从不同的社会角度揭示了人们的孤独、痛苦和堕落。其中最著名的是《乔依小伙子》(1940)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故事组成,用书简形式,通过内心独白,奚落了乔依·伊万斯这个“反英雄”。作者将它改编成一个音乐剧,轰动一时。他在自己的小说中熟练地运用内心独白写作手法显然是受林·拉德纳影响的结果。他的小说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细节真实。奥哈拉是美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奥哈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惊险的浪漫

惊险的浪漫

惊险的浪漫【Parker Pyne Investigates】又译作:派恩探案,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另一侦探帕克·派恩的华丽探案集,关键词:神奇,浪漫。波洛日后的老搭档奥利弗夫人和秘书李蒙小姐此时都被派恩先生聘用。

默堂集

默堂集

宋代诗文别集。22卷。陈渊撰。作者尝榜其室曰“默堂”,门人沈度编次其诗文,因以名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22卷,《宋史·艺文志》则称26卷、词3卷。《四部丛刊》三编据昆山徐氏传是楼所藏宋刊本影写本辑入本集,仅有诗10卷而无词,其余12卷为启、表、札子、奏状、书、杂文、杂说等各种文章,其中书为5卷。卷首载沈度、杨万里序。书末附赵万里跋。《四库全书》据鲍士恭进呈本著录,但与《四部丛刊》本相比,有两处缺页。陈渊文集另有12卷本,名《存诚斋集》,但其集有文无诗,且第1卷末少启3篇、第9卷末少书2篇,文字也多所讹缺。杨万里为《默堂集》所写的序称:“其辞质而达,其意坦而远,其气畅而幽。至于立朝廷、当言责、正君心、排权臣,蹇蹇不折也。是岂今之所谓文哉!盖道学之充乎其中而溢乎其外、形乎其躬而声乎其言者欤!”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中国文化的出路

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源自1933年作者在中山大学所作的一次同名演讲,经过充实完善而成,7章,既包括作者关于“文化的根本观念”,也有对当时流行的文化观批评和对作者文化主张的重点论述。此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对作者在中山大学演讲中的“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为中国的前途计,我们要为它寻找一条出路”的展开和深化。同时,此书也坚持了对于晚清以来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3种主要主张的划分,即以张之洞为主要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折衷派”;以梁漱溟为主要代表、主张保存中国固有文化(“尊孔复古”)的“复古派”;以作者(包括胡适等人)为主要代表、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全盘西化派”(“西洋派”)。作者分篇对前两种主张进行了剖析和批评,指出前者“昧于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的真意”,后者“昧于文化发展变化的道理”。并基于其文化观念和对中西文化之构成、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坚决主张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全盘西化的道路,这不仅是因为“欧洲近代文化的确要比我们进步得多”,而且因为西洋现代文化是“现世的趋势”。陈序经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之“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激进的观点,在因悠久的传统文化骄傲的中国自然会招致诸多争议和批评,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带来一场“中西文化论战”,“全盘西化”的主张至今也依然主要是批评的对象。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章回小说。题“冷血撰”,疑即近代陈冷。五回。叙唐僧师徒四人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出来考察新教,结果到上海后,看到许多新事物,闹出许多笑话。如想进饭馆却进了报馆,将报纸当菜单。又把电灯当星星、月亮,还上烟馆吸上鸦片烟,等等。有宣统元年(1909)小说林社铅印本。

福建台湾奏摺

福建台湾奏摺

沈葆桢著。福建台湾奏摺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亦称《沙门法琳别传》、《沙门法琳传》、《法琳别传》等。佛教传记。唐彦悰撰。三卷。是一部记述唐代僧人法琳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以纪年为纲,除记载法琳行状及重要言论和著作外,还汇集了不少反映唐初佛道斗争的历史资料。是在《续高僧传》的基础上,增补《集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等资料编纂而成,总计二万六千余字。本书约成于唐高宗乾封年间(666—668),因法琳被唐太宗判处流放,书成后即遭查禁,故《开元录》未录,历代大藏经也缺载。今见载于《高丽藏》、《频伽藏》和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