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礼

崔敦礼
  • 姓名:崔敦礼
  • 别名:字仲由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181年
  • 民族族群:

崔敦礼(?—1181年)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绍兴三十年,与弟敦诗同举进士,父邦哲以累举奏名,父子三人同日解褐,乡人以为荣。历高邮军主簿、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晚年定居溧阳(今属江苏常州)。以爱溧阳山水,买田卜居。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史浩荐其“学问该通,辞藻华赡”(《陛辞荐薛叔似等札子》),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卒。著有《崔宫教集》二十卷(《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十二卷,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库全书》本、《螺树山房丛书》本。又有《刍言》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造文规摹扬雄、王通,无语录鄙俚之习,“于人情物态,抉摘隐微,多中窾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七)。所为诗格律平正,词气畅达,周规折矩,颇具典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其词如《念奴娇·和徐尉》、《水调歌头·垂虹桥亭词》,风格颇近苏轼。《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六首。《全宋诗》卷二一○五至二一○六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六○六六至六○七四收其文九卷。《宋史》无传,事迹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宋史翼》卷二八。

崔敦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包氏父子

包氏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 初载于1934年4月上海《文学月刊》第2卷第4号。初收于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移行》。主人公老包是刘公馆忠驯的仆役。他省吃俭用,借债求情,千方百计供儿子包国维到洋学堂读书,希望包国维能象个人样。但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花花公子郭纯等的引诱下,却染着一身流氓气。他品行恶劣,灵魂腐朽,欺侮女学生,帮郭纯打架。最后包国维被学校开除了,老包的理想落空,再加上债主索债,终于昏倒在地。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庸俗的“向上爬”心理,但笔触却深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社会的病象和矛盾之中。老包忠厚善良,不乏老式市民的传统品德。但又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期望儿子爬上去。这个人物属于旧时代的遗迹。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影响下,已变成洋场恶少式的小市民。他不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只希望通过向郭纯讨好、献媚, 爬到郭纯们的行列之中。父子两代小市民虽然都极力想“向上爬”,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影响却形成明显的矛盾。小说形象地说明,在日益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都市里,老一代小市民不能爬上去,新一代小市民也更加堕落。作品特别善于通过典型化的细节,剖析人物的心理,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在针砭病态人生的同时,又折射出时代的侧影,因而成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的名篇。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二十八则,清代俞蛟撰。俞氏为乾隆、嘉庆年间山阴人,多年“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颇广。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乡曲枝辞》即其中的一种。该书笔法与《聊斋》近似,但内容大多信实(个别篇章杂有因果报应之事),其中《某侍御》、《狱卒纵囚记》等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据民国石印本整理。

经咫

经咫

一卷。清陈祖范(生卒年不详)撰。祖范字亦韩,又字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举人,会试中试,因病未得殿试。乾隆中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卒于家。其着作除此书外,尚有《掌录》、《司业文集》、《司业诗集》。此书皆其说经之语,名“经咫”者,取《国语》晋文公“咫闻”之意。祖范膺荐时,曾以此书稿录呈御览。后其门人归宣光等刊行。包括《易》、《书》、《诗》、《春秋》、《礼》、《论语》、《中庸》、《孟子》各若干条,列有关礼义的杂文八篇于《礼》后。祖范论《书》不取梅赜,论《诗》不废小序,论《春秋》不取义例,论《礼》则不以古制达人情,表明他对诸经颇有己见,虽只有一卷,却发前人所未发,或考正前贤之误,多有独创,又辞意和平,繁略得中,正如原书序中所谓“文不离乎六经四书,说不参乎支离怪僻”。

诸教决定名义论

诸教决定名义论

全一卷。慈氏菩萨造,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如开陈唵字、吽字等诸字之奥义;行者若了知诸字之如实义,并由此谛观万法,安住于正念,则可达涅槃大乐之境地。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二万比丘,一万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及说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等集众德三昧经

等集众德三昧经

三卷,西晋竺法护译。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之异译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