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昇

- 姓名:黄昇
- 别名:字叔旸,号玉林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闽之建安(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黄昇,宋代词人。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闽之建安(今属福建)人,隐居于玉林之散花庵。早年弃科举,专意读书。后有意功名,曾以诗卷干谒阁学游九功、闽帅楼秋房。又与魏庆之为挚友,时人并以“泉石清士”目之。淳祐四年,为魏庆之《诗人玉屑》作序。能诗,时人誉其诗“秀句盈章吐”,“璀灿烂寒芒,晴空见冰柱”(游九功《答黄叔阳》)。工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谓其“上逼少游,近摹白石”。其词多写景咏物之作,尤擅长抒写飘逸洒脱之江湖兴、山林乐,在艺术上多取法南渡词人以景言志、以境写心一路,风格以超迈旷逸为主。如《贺新郎·题双溪冯熙之交游风月之楼》云:“曾驾飙车蟾宫去,几回批,借月支风敕。斯二者,惯相识。”语从朱敦儒词出。下片又云:“玲珑窗户青红湿,夜深时,寒光爽气,洗清肝膈。似此交游真洒落,判与升堂入室。有万象,来为宾客。”语从张孝祥词出。又《酹江月·夜凉》词云:“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划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塑造孤鸿幽人式的自我形象,借环境衬出胸襟,令人想见苏轼人格、词格之流风遗韵。所编《绝妙词选》,凡二十卷,其前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名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其后十卷名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有陶湘摹刻宋刊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从俗称《花庵词选》。又著《散花庵词》一卷,有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彊村丛书》本。《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三十九首。《全宋诗》卷三一五四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七七五九。事迹见胡德方《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序》、《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
猜你喜欢的书
法兰西内战
德国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著。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举行了革命,本书是马克思受第一国际总委会委托,就巴黎公社革命而写的宣言,定稿于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在书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客的本质,论述了巴黎公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无产阶级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进而夺取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并论证了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原则;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精神。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国家机器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马克思阐明了公社的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它是生产者同占有者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高度赞扬了公社实行的真正民主制度,该著作还指出,公社式的工人政府,不是资产阶级议会式的,它应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经过长期斗争,经过一系列使环境和人都改变的历史过程。该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力作。中译本由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石隐园藏稿
明代诗文别集。八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毕自严,字景会,淄川 (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松江推官,累迁至太仆卿,后改右佥都御史,官至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致仕,卒。著有 《石隐园藏稿》。是集凡八卷。前有高 (珩) 序。集中有诗一卷,文七卷。自严为官数十年,以政事为重,而诗文非所留意。其文多为实用文体,其诗则颇有台阁之气,典重而死板。今存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刻本,《四库全书》本。
现代日本小说集
一九二三年六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发,署周作人编译,其中鲁迅十一篇,周作人译十九篇。《现代日本小说集》的目的是在介绍现代日本的小说,所以这集里的十五个著者之中,除了国木田与夏目以外,都是现存的小说家。至于从文坛全体中选出这十五个人,从他们著作里选出这三十篇,是用什么标准,我不得不声明这是大半以个人的趣味为主。但是我们虽然以为纯客观的批评是不可能的,却也不肯以小主观去妄加取舍;我伞兵方法是就已有定评的人和著作中,择取自己所能理解感受者,收入集内,所以我们所选的范围或者未免稍狭;但是在这狭的范围以内的人及其作品却都有永久的价值的。
潜溪诗眼
诗话著作。宋范温撰。范温,字元实,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范祖禹之子,秦观之婿,吕本中之表叔。曾直接从黄庭坚学诗。该书亦简称《诗眼》,卷数不详,当时曾为各家所引,宋以后散佚。今传《说郛》本仅三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二十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二十九则。就所见各则来看,每则字数动辄在数百字乃至千字以上,与此前以闲谈记事为主、三言两语式的诗话大不相同。其诗学观点,大抵推崇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理论为旨归。其内容,则以谈论诗法为核心。所谈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字法。如称“好句要须好字”,“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二是句法。如称“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句法不当重叠”等。三是章法。如称“自古有文章便有布置”,“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屋,各有定处,不可乱也”。四是命意。如称“炼句不如炼意”,“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等。范温认为,这些字法、句法、章法和命意之法,就是作诗的关键、诀窍,也即所谓“诗眼”。这种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的探讨,对于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意义。“诗眼”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学诗、评诗要有眼光、有识见。如引黄庭坚语:“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又称:“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此处所称“识”、“正法眼”、“悟门”、“悟入”,已开借禅喻诗之先河。其所评诗,则善于比较研究,如对杜甫和韩愈樱桃诗的比较,刘禹锡和李商隐马嵬驿诗的比较,陶渊明诗句、李白诗句与时人同类诗句的比较等,“每两相对照,以显优劣”,“固是别具一只眼目者”(郭绍虞《宋诗话考》)。书中以论、评为主,未见考证及闲谈琐事,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批评价值。有《宋诗话辑佚》本。
松陵集
唐诗总集。十卷。唐陆龟蒙编集皮日休、陆龟蒙苏州唱和诗,皮日休作序。吴郡松江,又名松陵,因以名集。懿宗咸通十年(869),皮日休为苏州刺史崔璞从事,陆龟蒙携诗相访,往复唱和,凡一年,得诗六百五十八首,又附以崔璞及吴中名士之作,编为十卷。是集按往体诗、今体诗、杂体诗、联句问答分体编排,或抒写用世之志与壮志难酬之感慨,或描绘山水景物,表现隐逸生活之情趣,或谈玄说道,咏物唱酬,足以见出皮、陆当时“道义志气、穷达是非,莫不见于是”(《松陵集序》)。清王夫之评曰:“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诚不可掩。”(《唐诗评选》卷四)而贺贻孙则谓“必欲炫才斗巧,以骇俗人,则亦过矣”(《诗筏》)。元、白以后,皮、陆为唱和诗之巨擘,对宋以后之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故此集能流传不衰,《新唐书·艺文志四》、《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均有著录。旧有明刘济民弘治壬戌(1502)刊本,都元敬序。近人陶湘翻雕汲古阁影宋钞本,最为精审。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佛教典籍。定慧译(撰?)。一卷。由序言及八段韵文组成。序言称:菩提达摩自南天竺携《楞伽经》至东都,求那跋陀罗译出,其经“文字浩瀚、意义难知。和尚慈悲,广济郡(群)品,通经问道,识揽悬(玄)宗。穷达本原,皆蒙指受。又嵩山会善沙门定慧翻出《悉谈章》,广开禅门,不妨慧学。不著文字,并合秦音。”八段韵文的主旨论述静心禅观,直进菩提。韵文领起时,句中、末尾常有音译词汇。据序文谓“彼与鸠摩罗什法师通韵,鲁留卢楼为首”,凡领起之音译均为该偈颂之韵脚,故当与音韵有关。此文究系由原文翻译,抑由中国僧人撰述,待考。P.2204末有题记:“天福陆年(941)辛丑岁十二月十九日,净土寺□比丘僧愿宗题迷头上小自后再堪知敦煌悬□公索。”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据P.2212、2204录文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