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法薰

石田法薰
  • 姓名:石田法薰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眉山(今属四川)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石田法薰,号石田,赐号佛海,眉山(今属四川)彭氏子。年十六,从丹稜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年二十二受戒,南游湖湘,访诸祖遗迹。见柏庭文、怀衲裢,又至天童见无用全,至峰见秀岩瑞、空叟印。复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侍行至凤山资福,为知藏。资福散席,历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遯庵演,至霅川道场,为分座。嘉定七年,初住平江府高峰寺。八年,住枫桥普明府。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宝庆元年,适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住景德灵隐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著《五会录》二卷,门人辑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全宋诗》卷二八六○至二八六二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六九七二至六九七四收其文三卷。事迹见释大观所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石田法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八卷,唐不欲子徐道符撰,宋元迄今,壬家奉为土臬,因其拟经作歌,用之无不验也。然世苦无全本,余求之十余年不可得。今年春,壬友吕君汉枫出写本壬书十数本示余,《心镜》其一,私心喜焉。惜转写讹误甚多,适程伟堂先生过舍纵谈壬术,亦以未观《心镜》全书为恨。自谓曾客维扬,于《通神集》集出一册,又未知有遗漏与误摘他文否。余以吕君抄本质之,程君雀跃后,即以其所集本与余校对,其本颇善,足以订正原文。然首例起九歌,非徐君之文,又《月将起例》、《十干课起例》、《天将顺逆》三歌,兹本无,未敢定为《心镜》。又《天将旦暮起例》一歌,兹载在《杂将门》之首;又《占怪?六丁歌》是他书而误采入;兵占一门,全未集入。程君语余依其序而复以臆裒辑。

入伍后

入伍后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28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除戏剧外,收《入伍后》、《岚生同岚生太太》等短篇小说8篇。

父母恩重经变经文偈颂

父母恩重经变经文偈颂

《父母恩重经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在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镌刻的父母恩重经变龛。父母恩重经变龛,位於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中部,图文并举。情节连贯地刻绘出父母抚育儿子成长的「十恩图」。 全国石窟群中,刻变像与变文并举的《父母恩重经变》仅此一例。龛刻经偈颂文,与安世高、鸠摩罗什先後译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均大异。石刻「十恩图」颂虽然多处提及慈觉禅师宗颐,但所言又浸透儒家伦理观念,是研究该典籍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 主建者赵智凤五岁出家,自幼奉母至孝。他营造的宝顶山石窟造像内容,充满儒家孝道伦理观念。南宋昌州刺史宇文屺诗碑序赞颂:「宝顶赵智宗(凤),刻石追孝,心可取焉」。

般若心经解义

般若心经解义

般若心经解义,一卷,清徐槐廷解义并跋。

诸法本经

诸法本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欲为诸法本,即中阿含诸法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