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

- 姓名:吴儆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休宁(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125
- 逝世日期:1183
- 民族族群:
吴儆[jǐng](1125~1183),宋文学家。原名吴偁,字恭父(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避秀邸讳改今名,字益恭,号竹洲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明州鄞县尉。乾道二年,知安仁县。淳熙初,通判邕州,秩满入对,擢知州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与朱熹、张栻、吕祖谦等道学家相友善,张栻称其“忠义果断,缓急可仗”。以亲老乞祠,得主管台州崇道观。七年,起知泰州,转朝散郎致仕。十年卒,年五十九,宋理宗宝祐中,追谥文肃。工诗文,程珌谓其词章“峭直而纡馀,严洁而平澹,质而不俚,华而非雕”(《竹洲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其诗文“意境劖削,于陈师道为近,虽深厚不逮而模范略同,盖以元祐诸人为法者”(卷一五九)。其《上蒋枢密书》论战和守之俱非,《与汪楚材书》论伊川之徒皆有卓识,《宰相论》论宰相之才,均为其文章风范之代表。诗如“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人家深蔽树,野水阔浮空”(《弋阳道中》),“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亦自清新喜人,而豪迈之气自不可遏,与东坡诗风相近(吕午《兰皋诗集跋》)。词作不多,以抒写宦情淡薄、归隐情趣、湖光山水最为真切,词风学苏轼,而较为平实简淡。《满庭芳》(水满池塘)、《浣溪沙》(十里青山泝碧流),描绘江南风光,清丁丙以为“置之白石集中亦无以辨”(《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著有《竹洲文集》二十卷,今存明弘治六年吴雷亨刊本、明万历七年吴瀛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二十九首。《全宋诗》卷二一二九至二一三○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四九六三收有其文。事迹见程卓《竹洲先生吴公行状》(明万历刊本《吴文肃公文集》附录)、《宋史翼》卷一四。
猜你喜欢的书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金陵春梦之二:十年内战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二集《十年内战》以1927年“四一二政变”为起点,讲述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对共产党苏区的五次军事围剿,同时揭露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及蒋氏独裁统治的巩固过程,贯穿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脉络。
金刚般若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门分遮无信,明有信。格量门分外施,内施、释迦往因。该义疏对解经有一定帮助,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
金刚经阐说
金刚经阐说,二卷,清存吾阐说并序,洪寿椿序及后序。
祖庭钳锤录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自聪禅师问达观颖和尚凡五问、觉梦堂重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全一卷。略称唯心诀。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为永明延寿阐明其唯心思想之着作。延寿主张千途异说归于一法,而万法归于一心;法华、般若、思益、华严、圆觉、楞严、大集等诸经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者在于观心而达一心,故于书中列举一二○种邪宗见解,以观心之法解其迷惑、照其暗冥,并谓观彻此一真心,是非取舍即可俱消,豁然清净,而达于圆融解脱之境。卷末并附定慧相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