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王实甫
  • 姓名:王实甫
  • 别名:名德信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人
  • 出生日期:约1260
  • 逝世日期:1336年
  • 民族族群:

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其生平事迹多不可考。《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其为前期作家。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从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三发现一篇《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知经筵事王公行状》,认为元代显宦王结之父王德信(约生于1253年),名既与实甫同,且时代亦颇相近,或即剧作家王实甫。然若无其他材料,尚难以证实。今从王实甫现存[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中,可略知其思想倾向。他自称“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可知其早年曾经做官,并在官场中遭逢不快之事,故后来退隐林间,根本原因在于官场之黑暗凶险,即所谓:“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事休。怕虎狼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其心有馀悸之情形。但其晚年似较舒适平静:“且喜的身登身登中寿。有微资堪赡赒,有亭园堪纵游。保天和自养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尘缘一笔勾,再休题名利友。”由“中寿”知其至少活了六十岁,六十以后则已不可知。


王实甫所作杂剧今知共有十四种,现存者三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残曲者二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贬茶船》;存有剧目者九种:《双蕖怨》、《矫红记》、《诗酒丽春园》、《赵光普进梅谏》、《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作宾客陆绩怀桔》、《才子佳人多月亭》。另存散曲套数三首,其中残曲一首,小令一首。一说杂剧《度翠柳》亦为其所作,然不可信。


王实甫亦为元曲之杰出作家,他虽未能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中,但历来评价甚高,尤其是其代表作《西厢记》,更为人所称道。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飙飙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太和正音谱》言“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乃指其绘写之美,故又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至明人王骥德时,则已将王实甫、关汉卿喻之为唐诗中李白与杜甫,且认为杂剧南戏诸作中,“法与词两擅其极,唯实甫《西厢》可当之”,故称其为“千古绝技”(《曲律》)。都穆亦言:“北词以《西厢》为言。”(《南濠诗话》)王世贞亦异口同声称“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曲藻》)。李贽则颇看中该剧本人物情思之真实与表现之自然,将其誉为“化工”,说即“如化工之于物,其工巧自不可思议”(《焚书》卷三《杂说》)。清初李渔称:“吾于古典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唯《西厢》能之。”故而总结说:“自有《西厢》而迄于今四百馀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闲情偶寄》)明人胡应麟则从剧场演出角度评曰:“才情既富,节奏弥工,演习梨园,几半天下。”自明代弘治年间始,仅明刊本《西厢记》即有六十馀种之多,已发现存世者亦近四十种。出现了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李贽、汤显祖、徐渭、沈璟、金圣叹等重要评点本,对研究该剧有重要价值。今人注本则有王季思与吴晓铃二家最为流行。有关王实甫生平材料见周德清《中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隋树森《全元散曲》。

猜你喜欢的书

落叶

落叶

散文集。徐志摩著。1926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收《落叶》、《青年运动》、《话》、《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海滩上种花》等8篇散文。书前有《序》。书中8篇文章,其中有3篇是讲演稿。作者对于这第一本散文集,自谦地说:“我印这本书,多少不免踌躇。这样几篇杂凑的东西,值得留成书吗?”(《序》)作者认为,只有《落叶》一篇,多少有点分量,或许值得留存,其他几篇,“不是质地太杂,就是笔法太乱或是太松”。《落叶》中的散文,杂谈性的文字较多,充满着理想和激情。这些写于刚回国后的作品,表示了徐志摩的政治理想: 中国建成一个欧美式的社会。在《落叶》这篇讲演中,他说:“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人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这是政治性预言,这婴儿是指一次大的革命,他在盼望着一次法国式的大革命。徐志摩的理想终于幻灭了。《落叶》被称为徐志摩“浪漫期”的作品,在杂谈之中,充满了幻想和激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思想的驳杂和幼稚。他不是思想家,却脱口而出地议论政治和时事; 他不是学者,却常常借题发挥讲艺术,讲外国作家。徐志摩曾引用他的友人的话说:“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 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徐志摩承认,说这“真的辣入骨髓的看透了我”。但是必须看到,《落叶》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初徐志摩的思想,那种杂谈式的散文,虽则驳杂,读来却亲切有味,诗人的激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时的徐志摩,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够理解,他那不能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还没有破灭,一股激情还是相当感人的。《落叶》曾多次再版,后被陆小曼编入《徐志摩全集》,迟至1983年10月才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广笑府

广笑府

笑话。明冯梦龙(墨憨斋主人)撰。十三卷。梦龙有《古今小说》等“三言”已著录。此编在作者《笑府》基础上略为增益的笑话集(末卷附录谜语)。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口腹、风怀、贪吞、尚气、偏驳、嘲谑、讽谏、形体、杂记、隐语,共十四类四百条。有与《古今谭概》重出者。前有作者序曰:“古今莫非话也,话莫非笑也。……后之话今,亦犹今之话昔,话之而疑之,可笑也;话之而信之,尤可笑也。经书之史,鬼话也,而争传焉。诗赋文章,谈话也,而争工焉。褒讥伸抑,乱话也而争趋避焉。”在他看来或笑人,或笑于人,笑人者亦复笑于人,笑于人者亦复笑人,古今世界乃一大笑府,人人都于其中扮演角色。所收明代(间有前代者)笑话既录全备,经作者加工,更极精练多讽,一着纸而解人颐。盖冯氏于明末作家中,素以才情跌宕,风流蕴藉闻名,被称为明季天才狂士,其文字潇洒倜傥而大胆,于整理笑话中更见功力,学界、民间视为珍品。有《国学珍本文库》本、一九三六年襟霞阁主人重刊本。

古楼观紫云衍庆集

古楼观紫云衍庆集

古楼观紫云衍庆集。元朱象先编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录古楼观唐、元碑记及唐、宋、元人题咏。

飞花咏

飞花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为《新镌批评绣像飞花咏小传》,又名《玉双鱼》。16回。无名氏撰。卷首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今大连图书馆和日本内阁文库有藏本。作品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辗转流离,终归团圆的故事。松江华亭县昌全有子昌谷,7岁时与端居之女端容姑订亲,以玉双鱼为聘礼。不久,昌全因编入军籍充边,被迫举家迁徙塞外,行至临清,把昌谷托付给郎中唐希尧为义子,改名唐昌。端容姑10岁时被无赖宋脱天抢去,后趁宋酒醉时逃走,恰遇杭州知府凤仪,试以《飞花诗》,爱其才而收为义女,改名彩文。凤仪与唐希尧本为表兄弟,所以当他进京述职时,把家眷留在唐家。唐昌与彩文因咏和飞花诗互相爱慕,私许终身。不久彩文进京,两人无奈而别。唐希尧有侄唐涂,为图叔父财产而忌恨唐昌,设谋打死唐昌,弃在郊外。恰巧端居路过救起,收为义子,改名端昌。凤仪在朝得罪了当权者曹吉祥、石亨,被贬为榆林驿丞,赴任时遇兵乱,与彩文失散。此时昌全因功擢升重任,恰遇彩文,收为义女。不久衣锦还乡。端昌得端居教诲,学业精进,进京应试,高中榜眼及第。回乡后端居、昌全老友重逢,知子女皆失,又各得义子义女,相对叹息,又想重议婚姻,但端昌和昌小姐都坚辞不允。后无意中见旧作《飞花咏》,方知端昌原是唐昌,昌小姐正是凤彩文,才喜结良缘。这时凤仪复官,和唐希尧一同来会端居、昌全,互诉往事,方才真相大白。《飞花咏》故事情节曲折反复,变幻离奇,是才子佳人小说所能达到的极至,却又结构完整,叙述生动,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确难得。但是,由于作者过分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忽视了故事的合理性,所以漏洞迭出,又是其不足之处。

维摩经义疏

维摩经义疏

凡五卷。日本圣德太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阐释维摩经之文义。初释经名,以维摩诘为已登正觉之大圣,次将经文分为三部分,佛国品至菩萨品为序说,文殊师利问疾品至见阿閦佛品前半为正说,见阿閦佛品后半至嘱累品为流通说。本书多参酌僧肇之注维摩诘经等,并援引僧肇、道生之说,此外亦列举己说。与法华、胜鬘二疏合称‘太子三经疏’。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收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收序,卷二十三收记,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收说,卷二十七收书札,卷二十八收题跋,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三收杂记,卷三十四是别录,收杂录《杖门随集》二卷。本书卷十有〈洞宗标正〉,以及关于五位说的详细记述与〈五位颂),颇能传达曹洞宗的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