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裔

- 姓名:郑兴裔
- 别名:字光锡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开封(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126年
- 逝世日期:1199年
- 民族族群:
郑兴裔(1126年-1199年)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属河南)人。徽宗郑皇后外家三世孙。绍兴四年,以后恩授成忠郎,监潭州南岳庙,除干办祗候库,充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内外都巡检使。十一年,除镇江府提辖榷货务都茶场。二十年,为秀州兵马钤辖。二十五年,改宣州兵马钤辖。三十一年,授平江府兵马钤辖。隆兴元年,为江东路兵马钤辖。乾道三年,改福建路兵马钤辖。七年,除福建提刑,加领高州刺史。八年,除成州团练使。九年,迁江州观察使,除两浙东路提刑。淳熙元年,改两浙西路提刑、江东路提刑,请祠归里。召知门事,兼提举皇城司公事,迁枢密院副都承旨。四年,奏请录用赵鼎、岳飞子孙。丁母忧。六年,服阕,起复故官,抗论时政得失。八年,除均州防御使。九年,召为国信使,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十一年,授枢密院都承旨,知庐州府,兼淮南西路总领财赋制置安抚招讨大使。十五年,知扬州。绍熙二年,召赴行在,提举醴泉观,奏请录用刘过。三年,奏请擢用陈亮。孝宗卒,充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庆元元年,知明州。四年,奏请弛伪学之禁、追复赵汝愚官职。五年,拜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柱国、少师、武泰军节度使,致仕,筑退庵於赐第。卒年七十四,谥忠肃。兴裔喜读白居易《长庆集》,诗必取法。立朝多正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称其“《请起居重华宫》及《论淮西荒政》诸疏,词意剀挚”。著有《退庵集》三十卷、《四朝奏议》三十卷,已佚。其后裔郑起泓等辑其遗文,题为《郑忠肃公奏议遗集》,有清康熙三十二年刊《郑氏六名家集》本、《四库全书》本。《全宋文》卷四九九○至四九九二录其文三卷。事迹见周必大《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本传。其孙郑竦编有《郑忠肃公年谱》。
郑兴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笥集
元诗别集。9卷。邓雅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八年(1375)何淑序,洪武九年丁节序,洪武十八年梁寅序,洪武 二十二年戴正心序,还收有梁寅致邓雅书,谢观题诗。据戴正心序,邓雅曾“舍于同里黎季敏氏垂十年”,由黎季敏搜集其诗编成《玉笥集》,并刊行于世。原刊本已不可见,今传本仅有几种清抄本及《四库全书》本。卷1为四言、五言古诗,卷2为歌行(七言),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拗体,卷6为五言长律,卷7为七言长律,卷8为七言绝句,卷9为《朝京纪行诗》,为洪武十五年被征召入京时所作的诗歌。《玉笥集》传本较罕见,他的诗长期为诗评家、诗选家所忽略。《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邓雅之作“气味冲澹,颇有自然之致,究为不失雅音,与梁寅《石门集》体裁正复相近,宜其契分之深矣。”
乾淳岁时记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法军侵台档案
收录了大量的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王安石传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执政前后活动、军事功绩、新政成绩、家庭与交友、文学成就等几个方面,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争议之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所宗”中指出外道观点可归纳为十六种。但法成在罗列了十六种观点的名称后说:“此十六论,有所立破,文繁不述。如《瑜伽论》二广明。”此疏则正面对这十六论进行论述批驳。因卷后残缺,现只剩“因中有果论”、“从缘显了论”、“去来实有论”等三部分,而这些文字实际又只是《瑜伽师地论》卷六有关部分的摘要,故无法对全疏作总体评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凡六卷。宋代知礼于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 系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玄义,并破斥广本观心释伪造说,抨击孤山智圆之金光明玄义表微记有词鄙、义疏、理乖、事误等四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