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

- 姓名:阿尔贝托
- 全名: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性别:男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90年9月26日
- 民族族群: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意大利作家。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冷漠的人们》,已显示出他是一位注重心理分析的作家。作品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庸俗、虚伪的生活描写,揭示了那些资产者冷漠、空虚、堕落的灵魂。三、四十年代,他又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类似精神分析的小说,例如《未曾实现的抱负》 (1935)、《假面舞会》 (1941)、《阿谷斯蒂诺》 (1944)、《罗马女人》 (1947)、《违抗》(1948)、《随波逐流的人》 (1951)和短篇小说集《瘟疫集》 (1944)等。这些作品一般色彩较灰暗,明显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五十年代,莫拉维亚的小说多取材于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例如短篇小说集《罗马故事》 (1954)和长篇小说《乔恰拉》 (1957)等。六、七十年代,他的小说又转向对资产阶级的“异化”现象和心理进行描写,写出那些富有的资产者和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在不由自主情况下出现的一些异化和反常心态。如长篇小说《愁闷》(1960)、《注意》 (1965)、《我和它》 (1971)以及短篇小说集《不由自主》 (1963)、《东西就是东西》 (1967)、《天堂》 (1970)、《另一种生活》 (1973)、《嘿》 (1976)等等。其中《梦游症患者》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妇女种种梦幻式的错觉,在这里,梦幻与现实已融为一体,梦境似乎就是现实,而现实似乎全处于梦境之中,人的潜意识得到充分展现。这种视梦幻为现实的表现手法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莫拉维亚在意大利当代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阿尔贝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心雕龙集校
《文心雕龙集校》是2015年3月梁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勰。本书主要内容为《文心雕龙》传世三大孤本唐敦煌写本残卷、宋刊《太平御览》征引文本、元至正刊本的原貌影印与集校,卷首著名“龙学”家王元化、王更生序和集校者总述三大孤本的前言。书末附录《异文对照表》、《研究论文选录》、《成教录》、《后记》。本书集校使用了诸多善本,汇聚了古今学者的主要校勘成果,其全面性受到王元化先生的高度称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尸子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黄白镜
一卷、续黄白镜 一卷。明李文烛(生卒年不详)撰。李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今属江苏省丹徒县)人。撰有《黄白镜》、《续黄白镜》各一卷。古来修丹者,常以黄金白银比喻丹药之宝贵。又以其颜色比喻炼外丹先白后黄的变化状态。或借以言炉火修丹道而称黄白之术。李文烛则以内丹作黄白之说。他所撰《黄白镜》一书,专言丹汞之术,称土禀中央之气,色象故黄;铅禀西方之气,色象故白。称黄者为药,白者为丹;一药一丹,是谓黄白,自得丹药以至成仙。按其次序分二十六条,其前有自序,后有自跋。他所作《续黄白镜》收《醒醒歌》二十七则,《水心篇》五十则。卷末也有自跋。其跋云:“昔,余遭刘青田(刘基)累,几成孔北海(三国时孔融)祸。姑苏拙老独不避去,于是多老遂欲以修炼胎仙之法告之,故续此境”。题万历辛丑年(1601)午月。然万历辛丑距刘基死时(1375)二百多年,不知其受何累。所以《四库提要》称其“大抵荒诞之谈”。此书传本很少,《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宝颜堂秘笈》本。
南华真经直音
宋贾善翔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善翔以直音及反切二法为《庄子》三十三篇难字注音,凡一千余字。注音仅至《天运篇》,以下盖阙。《续修四库提要》指出其间又有误字。误字盖刊刻不精所致。
潜溪诗眼
诗话著作。宋范温撰。范温,字元实,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范祖禹之子,秦观之婿,吕本中之表叔。曾直接从黄庭坚学诗。该书亦简称《诗眼》,卷数不详,当时曾为各家所引,宋以后散佚。今传《说郛》本仅三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二十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二十九则。就所见各则来看,每则字数动辄在数百字乃至千字以上,与此前以闲谈记事为主、三言两语式的诗话大不相同。其诗学观点,大抵推崇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理论为旨归。其内容,则以谈论诗法为核心。所谈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字法。如称“好句要须好字”,“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二是句法。如称“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句法不当重叠”等。三是章法。如称“自古有文章便有布置”,“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屋,各有定处,不可乱也”。四是命意。如称“炼句不如炼意”,“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等。范温认为,这些字法、句法、章法和命意之法,就是作诗的关键、诀窍,也即所谓“诗眼”。这种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的探讨,对于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意义。“诗眼”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学诗、评诗要有眼光、有识见。如引黄庭坚语:“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又称:“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此处所称“识”、“正法眼”、“悟门”、“悟入”,已开借禅喻诗之先河。其所评诗,则善于比较研究,如对杜甫和韩愈樱桃诗的比较,刘禹锡和李商隐马嵬驿诗的比较,陶渊明诗句、李白诗句与时人同类诗句的比较等,“每两相对照,以显优劣”,“固是别具一只眼目者”(郭绍虞《宋诗话考》)。书中以论、评为主,未见考证及闲谈琐事,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批评价值。有《宋诗话辑佚》本。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