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

- 姓名:阿尔贝托
- 全名: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性别:男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90年9月26日
- 民族族群: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意大利作家。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冷漠的人们》,已显示出他是一位注重心理分析的作家。作品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庸俗、虚伪的生活描写,揭示了那些资产者冷漠、空虚、堕落的灵魂。三、四十年代,他又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类似精神分析的小说,例如《未曾实现的抱负》 (1935)、《假面舞会》 (1941)、《阿谷斯蒂诺》 (1944)、《罗马女人》 (1947)、《违抗》(1948)、《随波逐流的人》 (1951)和短篇小说集《瘟疫集》 (1944)等。这些作品一般色彩较灰暗,明显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五十年代,莫拉维亚的小说多取材于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例如短篇小说集《罗马故事》 (1954)和长篇小说《乔恰拉》 (1957)等。六、七十年代,他的小说又转向对资产阶级的“异化”现象和心理进行描写,写出那些富有的资产者和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在不由自主情况下出现的一些异化和反常心态。如长篇小说《愁闷》(1960)、《注意》 (1965)、《我和它》 (1971)以及短篇小说集《不由自主》 (1963)、《东西就是东西》 (1967)、《天堂》 (1970)、《另一种生活》 (1973)、《嘿》 (1976)等等。其中《梦游症患者》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妇女种种梦幻式的错觉,在这里,梦幻与现实已融为一体,梦境似乎就是现实,而现实似乎全处于梦境之中,人的潜意识得到充分展现。这种视梦幻为现实的表现手法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莫拉维亚在意大利当代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阿尔贝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弹琴杂说
乐学论著。明杨表正撰。杨为明代古琴声乐派——江派中著名的演奏家。美学思想上,认为琴的功能,在于“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以儒家关于“和”的审美标准,要求操琴者,“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乐其趣也。”强调弹琴所发生的陶冶身心,育其情性的效果。注重演奏者操琴的环境和气氛,提出“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又说:“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反映其重视审美主体心灵净化与情绪的平静,审美环境的烘托等观点。主张以意趣深入琴曲的底蕴,并以遇知音或自得其乐,作为审美接受的条件。指出“如不遇知音,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巅猿老鹤而鼓耳,是为自得其乐也。”又说:“如是鼓琴,须要解意,知其意则知其趣,知其趣则知其乐;不知音趣,乐虽熟何益?”强调弹琴演奏者,“务要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能与道妙会,神与道融。”反对以“手势花巧”和“声音艳丽”而令人感到“好看”和“好听”,要求以高度人生修养和知识结构表达演奏者的审美观:“德不在手而在心,乐不在声而在道,兴不在音,而自然可以感天地之和,可以合神明之德。”又说:“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要读书。”其美学观点,对于明代古琴声乐派有相当的影响。有《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卷一所录明刊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石井昌子《真诰の成立をめぐる资料の检讨》认为本诀稍后于《真诰》。述存思及服云牙成仙法,含有房中内容。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随着近几十年考古不断发现先秦的文献,直到70年代出土的相关史料表明,孔子家语不完全是杜撰的。它的资料来源与论语同源。证实《孔子家语》的确为先秦古籍。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肯定。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和孔子的遗文轶事,综合而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清代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孔颤乐处 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乐境。孔,指孔丘;颜,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达到至高的道德境界之后所具有的那种心胸袒荡、不计得失、从心所欲不逾矩、洞察幽微、仕处自如的乐境。《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谓孔颜重义轻利、乐道安贫,践行道德之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至也。’”是说孔颜发愤进取之乐。《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此谓孔颜仕处自如、行道自得之乐。孔颜的道德之乐,曾特别受到宋儒的崇尚。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 ,1卷,唐不空。编号零八六一。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元肇禅师语录,一卷,宋元肇说,实仁、宗文等编,日本楚奖题记。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又名《淮海肇和尚语录》、《淮海和尚语录》。主要辑录其住报恩光孝、万岁、广惠等禅寺的上堂语,佛祖赞颂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延寿命经
亦称《延年益寿经》、《益寿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如来将入涅槃,延寿菩萨请佛住世以救众生之苦难,佛为说此经,谓若抄写、散转、受持、读诵,可令短命众生长寿,并获如来救护。此经见录于《大唐内典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录》等,皆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敦煌遗书中又有另一种《延寿命经》,内容与此经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