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本

季本
  • 姓名:季本
  • 别名:字明德,号彭山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1485
  • 逝世日期:1563
  • 民族族群:

季本(1485-1563),明代哲学家。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建宁府推官。曾召拜御史,后谪为揭阳主簿、弋阳知县,升南京礼部郎中,长沙知府,因铲除豪强,被罢官。此后20余年,寓居于禅寺,专事著述。其学先师王文辕,后转师王守仁,为浙中王门传人之一。在传播师说方面颇有特色。与同门王畿“学当以自然为宗”相对立,主张“学贵主宰而恶自然”。认为社会或自然现象都以“理”为其主宰,否则若任自然,就会流弊深远。“理者阳之主宰,乾道也;气者阴之流行,坤道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季本传》)。“自然者,必以理为主宰可也”,“圣人言学,不贵自然”,“一入自然,则易流于欲”(《说理会编》)。并抨击佛老之学“于义不精,随气所动,惟任自然而不知其非者也”(同上)。其因“悯学者之空疏,祇以讲说为事,故苦力穷经”(《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季本传》)。提倡“慎独”,把儒学的实质归为慎独。谓“圣人之学,只是慎独”。慎于独知,即知致也”(《说理会编》)。认为工夫就是本体,“本体工夫初无二事,盖道之所显者用也,而工夫则归于本体”(同上)。其承袭王学“知行合一”说,强调“虽若以知行分先后,而知为行始,行为知终,则所知者即是行,所行者即是知也”(同上)。反对以实训诚,主张存心养性。其治学主张经世,故又致力于实用之学。其主要著作有《易学四同》、《四书私考》、《春秋私考》、《说理会编》、《乐律纂要》等。

季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龙虎还丹诀

龙虎还丹诀,原题「李真人述」。约出于五代或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李真人《还丹歌》一卷」,似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包括《望江南龙虎诀》十首,《菩萨蛮还丹诀》十首,并附录《沁园春注解》。前两种歌词均言外丹,对金丹根蒂、药物、鼎器、水火、节行、秘诀、功用等,皆逐一点明其要。谓金丹之源是真铅,象先天一气,为北方水,即铅中丹砂。炼丹以金水为良媒,亦称龙虎、坎离。即真水火。金水交结,「火在水中求,水从火里流」。鼎器以中宫戊己土为城廓,火候法度依十二消息卦,春夏进火,秋冬退火。结成丹药,服之可长生飞仙。其说与《参同契》略同。又《沁园春》词相传为吕洞宾作,本篇加以注解。其注多以卦理解释,亦以先天一气为真铅,与外丹说相近。但注文称丹基在人身中,则实为内丹。注文中屡引「真人云」,盖为李真人门徒所注,而附录于师传丹诀之后。

诗谭

诗话著作。明叶廷秀撰。叶廷秀,字润山,号谦斋,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天启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后进兵部右侍郎。著有《西曹秋思》等。《诗谭》十卷、续录一卷,卷首有自序、例言。自序谓:“以为谭诗也可,谭道也可,即以为谭天下事也亦可。”说明《诗谭》的内容很广泛。书中半录旧文,半出己论。其论诗多从程、朱理学中求活计,故论诗主明道、主教化,强调事君事父,勤政爱民,宣扬“忠孝大道理”,认为“诗文无关世教,虽工何益?”所以多辑录忠臣孝子之作和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又认为“诗生于情”,吟咏情性,必须抒写性灵。如称:“情至之作,自能动人。”所以书中也辑录了不少抒情写景的作品。其品评作家作品,较为深刻公允。有崇祯八年胡正言十竹斋刻本。

晋陶母剪发待宾

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待宾,给儿子作了榜样。后来陶侃果然成名。这部戏,比较多地宣扬了封建的义夫节妇,孝子贤孙等伦理道德。

周礼白话文

《周礼》是西周根据周王朝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朝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有属官63;地官司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的教养,有属官78;春官宗伯,称为礼官,管理宗教及文化,有属官70;夏官司马,称为政官,管理军制、步骑、兵甲、交通及各方诸侯有关事务,有属官69;秋官司寇,称为刑官,管理刑狱、司法政务,兼掌礼宾等,有属官66;冬官司空,称为事官,管理工程建设兼及沟洫、土地、水利等,这一部分在汉代发现时已缺,当时取《考工记》抵充,有属官30。旧时常约言共有官360,实为376,每一官职皆有不少属员,合计数万人。《周礼》以官制的职掌联系各种制度,目的在于富国强兵,组织民户,广征贡赋,充实府库,为治理统一的大国提供设计蓝图。这部书原是先秦旧籍。郑玄认为该书“乃周公致太平之迹”,遂被认为是周公的著作大行于世。此为周礼白话文。

三圣御制佛牙赞

《三圣御制佛牙赞》,北宋太宗、真宗、仁宗所撰赞佛牙诗。曾於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立石,时称「三朝御制佛牙赞碑」,可参见《佛祖统记》卷四十五。根据大足碑刻尾记,大足此碑刻转录自庐山西林乾明寺,则可知大足此碑刻实际是北宋《三朝御制佛牙赞碑》之辗转复刻,甚可珍贵。敦煌遗书中藏有仁宗赞佛牙诗,题作《李相公叹真身》,文字略有参差,可参见斯4358号。 该《三圣御制佛牙赞》位於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下部,额横刻碑目:「三圣御制佛牙赞」,其中「圣」字作「[王/珏]」,意为北宋的三个皇帝。碑文左右有双勾竖刻七字对联一幅,作:「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千松笔记

全一卷。明代僧大韶着,明末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辑录大韶住辨山千松禅院时所记述之千松笔记、禅宗合论、楞严击节、杂着等四篇,而以卷首之千松笔记作为题名。内容揭示参禅悟道可于世间法内检出出世间法,于出世间法内检出世间法。或谓本书原系五篇,尚有金刚正眼一篇;然卍续藏并未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