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雅

杨大雅
  • 姓名:杨大雅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965年
  • 逝世日期:1033年
  • 民族族群:

杨大雅(965年-1033年),原名侃,避真宗讳改今名,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端拱二年进士乙科及第,为新息主簿,改鄢陵。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咸平三年,交趾献犀牛,进奏《犀牛赋》,召试,迁太常博士。又奏所为文二十万言,擢直集贤院。出知袁、筠二州,提点开封府界诸县。入为三司盐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刑狱。坐考试国子监生失实,贬监陈州酒税。逾年,知常州,判户部勾院。天圣四年,迁集贤修撰,知应天府。还朝,同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毫州。明道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九。大雅好学,虽饮食仍读书不辍,喜著述。其《游梅山寺》诗:“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石蹬班春藓,松门韵晚风。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描写山寺风光颇为生动。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均已佚。《全宋诗》卷九九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二一一收其文四篇。事迹见欧阳修《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宋史》卷三○○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赤城集

赤城集

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 (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 (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年吴子良序,称此集分门荟粹,并诗为一。但此集仅有文一百八十二篇,并无诗。又明谢铎《赤城志》载《赤城集》二十八卷,有刻本。而此本只十八卷,据此推知,原本当尚有诗十卷。今本当为传抄时脱逸,已非当年原本。此集编《四库全书》时,录自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存目。

山海经广注

山海经广注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成书。约十八万字。 卷首有柴绍炳序及任臣自序、杂述,文以山、海、大荒三经列三大门。图分灵祗,异域、兽族、羽禽、鳞介五类一百四十六幅。收入《四库全书》时将图五卷删去。杂述采摭颇宏富,并足资考证,所涉逸文三十四条。正文为《山海经》本文断句,句间有郭璞及任臣注。两注均标明,是非明判。于明物训诂,山川道理皆有所订正,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是书不失为我国现存《山海经》注本中的佳本。有康熙六年刻本。

三洞众戒文

三洞众戒文

三洞众戒文,唐道士张万福编撰。原书二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三洞诸经说戒多矣,难以具详。因此作者从诸经中录出戒文,辑为一编,旨在方便道士诵习持守,戒除恶行。书中所录戒文有〈始起心入道三归戒文〉、〈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文〉、〈三戒文〉、〈五戒文〉、〈三诀文〉、〈八败文〉、〈三要文〉、〈十三禁文〉、〈七百二十门要戒律诀文〉等。作者或仅录戒文,或略述受戒持戒之法次要旨,强调以守心制心为奉戒之本。其中有加入张万福按语,如〈六情戒文〉后按称:六情为染罪之门,丧身之源,所以持戒先制六情,六情恬夷神道归。此书为研究道教戒文提供了参考资料。

绝妙好词

绝妙好词

词总集。 南宋周密(1232—1298)辑。七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小官,入元后隐居不仕。此集收录南宋词人作品,共一百三十二家,词近四百首。选词标准严格。南宋词集多有不传,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书以存,故此书具有南宋词史之价值。唯周氏偏向形式美,诸多忠愤填膺之优秀爱国作品全被排斥不选, 实为词坛憾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宋人词集,今多不佳,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清查为仁、厉鹗有《绝妙好词笺》,对作者生平史实及有关词的本事等,考证颇详。

靖康要录 [标点本]

靖康要录 [标点本]

编年体史书。十六卷。宋汪藻撰。成书所代不详。 此书所叙,起自钦宗未即位之前,迄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该书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奏议,均应有尽有,凡与金国和战经过,编载尤为详尽。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被誉为研究宋辽金关系的珍贵史料,而此所载,又多为会编所未收。此书完全具录秘阁所藏文献,因而极有史料价值。乾道三年(1167年),洪迈修钦宗实录,曾取材于此书。 是书原属佚名撰,后经考证为南宋汪藻所编。洪迈上奏,陈述史料放逸和收集史料极感困难时,提到汪藻所编靖康要录一事。此书旧本题孝慈渊圣皇帝要录。直斋书录解题和文献通考都著录靖康要录五卷。现通行本迄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高宗即位。因为高宗继位后,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一年的前四个月,仍属钦宗在位时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是:今观其书记事具有日月,载文具有首尾,决非草野之士,不睹国史日历者所能作。考书录解题又载钦宗实录四十卷,乾道元年修撰洪迈等进,此必实录既成之后,好事者撮其大纲,以成此篇,以要录名也。 此书有光绪末年十万卷楼丛书藏本。

五代春秋

五代春秋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后梁开平元年(907),终后周显德七年(960)。刻意模拟春秋笔法,于史实记叙较为简略。但编次尚属得体,可备一家之言。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曾约洙分撰,此书或即作于是时,然体用编年,与欧书例异。所载自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迄周显德七年(960)。笔削多为不苟,得谨严之意。收入《河南集》。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