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

- 姓名:程钜夫
- 别名:字文海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49年5月30日
- 逝世日期:1318年8月14日
- 民族族群:
程钜夫(1249年5月30日-1318年8月14日),字文海,为避元武宗海山之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少时与吴澄同学,宋亡随叔父飞卿入燕京,是宋亡后最早仕元的著名文人之一。得世祖忽必烈重用,先为应奉翰林文字,不久进翰林修撰,累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四年(1287)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三十年出为闽海首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大德四年(1300)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大德八年召拜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十一年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复留为翰林学士。至大元年(1308)修《成宗实录》,四年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延祐五年(1318)卒,年七十,谥文宪。他历仕四朝,忠亮鲠直,为时名臣。虞集说:“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其散文工整典雅,被视为“有北宋馆阁馀风”(《四库全书总目》),《元文类》录其文十馀篇,大抵为诏诰碑版纪功铭德之作。虞集评他的诗冲淡悠远,这当是指他部分五言律绝而言,五律《孤云》的飘飘欲仙之气,《秋江钓月》的隐士情怀,五绝《卢学士诗卷》的悠长幽思等,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有的五言长篇略嫌板滞,且有说教的毛病,如《李秋谷》。七律以《送尹川归江西》写得较好,颇有章法。七古有遒劲之气。从总体看,他的诗不耐读,当是未能精思的缘故。钜夫亦善词,现存词五十馀首,而寿词竟占了三十多首,其馀便是次韵,送人之作,词风粗豪,成就平平。著有《雪楼集》三十卷。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揭傒斯所作行状,危素所作神道碑、贡奎所作祭文、卷首程世京所作年谱,《(至正)金陵新志》卷六、《元史》卷一七二、《宋元学案》卷八三、《新元史》卷一八九。
程钜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京岁时记
风俗志。蔡省吾撰。一卷。此书专记北京风俗。
芥舟学画编
画学论著。清沈宗骞述,齐振林写。四卷。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自序”云:“我吴兴山水清远,甲于天下,生其间,得其灵淑之气,每借笔墨以抒写其性灵。”反映其强调自然美与人性美相结合的美学观点。卷一、二,论山水画的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等;卷三论传神,分为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等;卷四为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强调绘画之美,应把握对象的真实,并要求在动态中迅速表现对象的个性。认为南北方虽有不同风格个性,却不分高下。肯定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正”与“偏”区分的根本标准:“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又说:“惟能学则咸归于正,不学则日流于偏,视学之纯杂为优劣,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也。”认为气韵生动,全赖用墨得法,“令光彩晔然也”。要求画家尊重自然,反对刻意摹写:“六书之有形象,即画之源也。且画之为言画也,以笔直取百物之形。洒然脱于腕而落于素,不假扭捏,无事修饰,自然形神俱得,意致流动,是谓得画源。若摹写过甚,加意求工,是因刻划而循流,其去源远矣。”原书早毁,独日本翻印《冰壶阁》刊本保存有译文,《画论丛书》、《中国画论类编》据以收录。
女范捷录
一卷,为封建时代女教书之一。全书列有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等十一篇,宗旨是宣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和节烈观。《女范》开宗明义就讲夫妇之道,“五常之德著而大本以敦,三纲之义明而人伦以正。”其“统论”篇云:“乾象乎阳,坤象乎阴,日月两普照之仪;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夫妇造万化之端。”“母仪”曰:“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相像父,性气像母。”在“贞烈”篇中,提出“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从婿,女无再适。”《女范》除一般地阐述女教道理外,各篇都列举历代各类名女作为妇德教育的楷模,大量地宣扬恪守封建伦理纲常的节妇、孝女、贤妻、良母等事迹。如称颂刘氏斩指取血和药以医治婆母病的孝行,称颂夏侯令截耳劓鼻以持身的贞烈行径等。《女范》也有些积极健康的因素,如称颂班昭的续《汉书》,梁红玉的击鼓败金等等,赞颂古代才女的学术贡献与巾帼英雄的爱国行为。在《女范·才德》篇中,作者主张对女子进行德才兼备的教育,斥责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殊非”的,要求“德以达才,才以成德”。在《智慧》篇中特别宣称“有智妇人,胜于男子”。表现了要求开通女子智育的思想,以及对德智相辅相成的认识。
雷法议玄篇
雷法议玄篇,南宋万宗师等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论述神霄派雷法,内载四篇论文:第一〈雷法议玄篇〉,南宋初万宗师撰。谓世传雷法之书多达数百篇,内容庞杂,行之无效。作者自称遇度师授以简捷雷法,指点要诀。认为风雨雷霆皆由诸天星宿主持,故修真之士行持雷法,当得三十六天炁之妙,知星宿运行变化之道,方能与道合真,而不在虚侈繁文。 第二〈雷法渊海正演数〉,南宋谷隐撰。论述雷法之要在于「正心诚意,与天为徒」。又称「古有行持之士,以心感物,以正御邪。心正则百神效灵,身正则万邪遁迹」。后世末流徒知以符术感神御鬼,以教法行雷借雷,非为正道。 第三〈歘火真形详论〉、第四〈太极雷坛祭四维神法〉,其撰人皆不详,亦出于南宋。内载书符行炁以召雷祈雨之法。
天涯红泪记
社会小说,二章,未完。苏曼殊著。载1914年5月《民国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小说写清朝末年“天下大乱”,燕影生辞去高等学校之职,“仓皇归省”。在舟中见一卜者,四目相接,“似欲有言而弗言”。归家后一日,燕影生外出游山,不觉至一僻壤之处,水光山色,疑为仙境。“隐约中,见高柳之下,有老人踞石行渔,神采英毅”。老者邀燕影生同归居处,且曰,此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往来唯农夫田老。老者家中,悬剑一柄,与燕影生交谈,“均剑术家言”。 日暮, 老者女儿以小舟送生归家,两人不觉互生爱慕之意。明日,燕影生复访老者。老者又向其“言剑法”,燕影生跪求受业。从此,就在老者处习练剑术。一日,老人之弟来,原是先前舟中所遇“卜者”。“卜者”出示燕影生小照一张,言此为早年一女郎所贻,女郎且曾言“此妾生生世世感戴弗忘之人”。“卜者”又言,今此女郎情愫已达君前,故小照可归还本人了。燕影生叹道,此女郎流离失所,今既无恙,我也就放心了。继而谈到历史上惩治无道,重建治平之世的人物和“为人排难解纷”的“任侠之流”……全文虽然只是小说的开端,但仍可看出作者对“乱兵攒刀蹀躞”的动乱世道的强烈不满和忧虑,对未受战乱骚扰的和平之乡充满憧憬,对于持剑行侠,匡救生民的豪迈举动深表钦慕。同时,小说也与作者其他几篇小说相似,有一条爱情的线索。
弥勒大成佛经
全一卷。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略称弥勒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故冠以‘大’字。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问,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国土。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