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葵

赵葵
  • 姓名:赵葵
  • 别名:字南仲,号信庵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衡山(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186年9月4日
  • 逝世日期:1266年12月24日
  • 民族族群: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一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之子。少随父军中,与兄赵范俱有志事功,以郑清之、全子才为师。嘉定十四年,以军功补承务郎、知枣阳军。十五年,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宝庆元年,以擅离职守奉祠。三年,起为将作监丞。绍定元年,出知滁州,加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四年,诛李全,召至枢密院禀议,除枢密副都承旨,寻进兵部侍郎。六年,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端平元年,议收复三京,上疏请战,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败归,降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移司泗州。嘉熙元年,知扬州。二年,拜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在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淳祐二年,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改福州。四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同年末,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特授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九年,特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十年,判潭州、湖南安抚使。宝祐二年,宣抚广西。三年,改镇荆湖。开庆元年,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寻授沿江、江东宣抚使。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寻奉祠。咸淳二年卒,年八十一,谥忠靖。工诗文,刘克庄《信庵诗序》称其有七绝一百四十三首,七古七律十八首,五绝五十首,五古五律五首,六言六首,“发旷怀雅量于翰墨,寓雄心英概于杯酒”,“至于陶写性情,赏好风月,虽《玉台》、《香奁》诸人极力追琢者不能及”。又称其所记时政圣语,辞简事核。其集已佚。《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三○二二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四七二收有其文。事迹见《宋史》卷四一七本传。

赵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省愆集

省愆集

二卷。明黄淮撰。黄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年 (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建文入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 (1414),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 《明史》本传。著有《退直》、《入觐》、《归因》等集。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气,舂容安雅。黄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黄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黄淮为有力者。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故特存之,以见其著作之梗概。至其退直、入觐、归田三稿同编为《介庵集》,门径与三杨不异。此集四库已存目。

北风扬沙录

北风扬沙录

书中记述了女真族的由来,契丹耶律阿保机征服女真各部后管理措施,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气候、习俗、衣食、物产以及社会的官制、兵制、法令等内容,是了解女真族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北风扬沙录》留传至今的文字不过一千余字,但所记熟女真、生女真的情况十分详细。对于女真的语言,作者还用汉字记录了五、六组,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早期女真语言的第一手资料。女真所建金朝,曾统治我国北方地区长达119年(1115—1234年)。其疆域不仅远拓外兴安岭、库叶岛,而且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

菉竹堂集验方

菉竹堂集验方

方书。明姚思仁撰。六卷。思仁字善长,又名罗浮山人,嘉兴 (今属浙江) 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 《律例解》、《救荒全书》 等。历官四十余年,利用公余之暇,抄录方书,搜集散失于民间之秘方,参以己见,分别门类,编撰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卷一,分固精、种子、妇人诸门; 卷二,分小儿、诸风、痰火、须发诸门; 卷三,分眼目、咽喉、牙齿、咳嗽、心气、脾胃、安神、蛊胀诸门; 卷四,分疟疾、痢疾、下部、扑跌、火疮、瘰疬、杨梅疮诸门; 卷五,分乳痈、肿毒、臁疮、痔漏诸门; 卷六,分腋气、杂科、伤寒、黄疸诸门。共分三十门。载方约六百五十首。包括临床各科病证。选方以验方为主,多为屡试有效之方。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 重刊本。

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

明道正觉森禅师语录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该书为其门人超德等人所编,分上中下三卷。收在《乾隆大藏经》及《禅宗全书》中。

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五十万苾刍众,万二千菩萨,及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剎,劝慈氏菩萨同来听法,慈氏不来,辩积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发心久近?佛举过去本事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萨现瑞入会,与大迦叶互相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发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发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问妙吉祥。广为解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法门。

缘本致经

缘本致经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义。致者生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