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葵

赵葵
  • 姓名:赵葵
  • 别名:字南仲,号信庵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衡山(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186年9月4日
  • 逝世日期:1266年12月24日
  • 民族族群: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一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之子。少随父军中,与兄赵范俱有志事功,以郑清之、全子才为师。嘉定十四年,以军功补承务郎、知枣阳军。十五年,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宝庆元年,以擅离职守奉祠。三年,起为将作监丞。绍定元年,出知滁州,加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四年,诛李全,召至枢密院禀议,除枢密副都承旨,寻进兵部侍郎。六年,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端平元年,议收复三京,上疏请战,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败归,降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移司泗州。嘉熙元年,知扬州。二年,拜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在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淳祐二年,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改福州。四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同年末,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特授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九年,特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十年,判潭州、湖南安抚使。宝祐二年,宣抚广西。三年,改镇荆湖。开庆元年,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寻授沿江、江东宣抚使。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寻奉祠。咸淳二年卒,年八十一,谥忠靖。工诗文,刘克庄《信庵诗序》称其有七绝一百四十三首,七古七律十八首,五绝五十首,五古五律五首,六言六首,“发旷怀雅量于翰墨,寓雄心英概于杯酒”,“至于陶写性情,赏好风月,虽《玉台》、《香奁》诸人极力追琢者不能及”。又称其所记时政圣语,辞简事核。其集已佚。《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三○二二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四七二收有其文。事迹见《宋史》卷四一七本传。

赵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戏剧论

戏剧论

文学理论集。郁达夫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7月初版。分6章。前2章论述戏剧的特点和希腊民族戏剧发达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历程;后4章探讨近代戏剧的发生、发展与分化以及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表现形式与技巧等。

京氏易传

京氏易传

易学著作。汉京房撰,以象数解释卦爻,共三卷。书虽以易传为名,但不诠释经文,也绝不符合《易》义。上卷中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八变卦,而分别注明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的关系,论述了圣人作《易》揲蓍布卦、纳甲法以及二十四气候(节气)配卦等内容,作者“以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作为自己解释卦爻的基础,在每卦的解释中五星、二十八宿、五行、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都用以验证其天人感应的理论。京氏《易》在诸多易学著作中自成学派,在汉代易学中有突出的地位。

发财秘诀

发财秘诀

又名《黄奴外史》。中篇小说。清末吴趼人撰。十回。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叙广东穷汉区丙,因穷困而到香港卖“料泡”(又称“滴滴冻”)及窑货小人。外国人争相购买,转瞬间变为富翁。又在香港开食杂店,给英国当侦探,向外国人提供情报,甚至利用叶铭琛好佛,帮助外国人得城,成为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为进一步发财,又让儿子阿牛学英文,以建立“汉奸世家”。又有陶庆云、花雪畦、魏又园等汉奸买办人物,利用外国人的势力欺压同胞,卖国求荣,无恶不作。作者站在爱国正义立场,对汉奸买办的无耻,中国官僚的昏庸及侵略者的威势, 痛加揭露、无情讽刺。

文天祥

文天祥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文天祥》孙毓修著。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治今江西高安)、赣州(治今江西赣州)等州。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治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逃脱后,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兵败,退守广东。1278年被俘,于狱中作《正气歌》,誓死不屈。后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见闻琐录

见闻琐录

江西宜黄欧阳昱撰。1925年百随砖斋刻本,2集,10卷,附刊1卷。其中前集卷1《林头战事》、《军令严肃》,卷4《陆建瀛》、《伪小天王》、《杀葬者》、《解散歌》,卷6《老童生献策》,后集卷2《胡元伟》、《句容一败》、《鲍武襄》、《借夷杀降》、《中兴功臣家》,卷4《曾文正妾》,皆有关太平天国之史料。其中记太平军自武汉沿江东下事较详。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最详的传记,前5卷记玄奘出家至印度求法之经过,后5卷记玄奘回国后翻译佛经等活动。书中保留不少古西域、印度历史资料,及玄奘西行途中见闻,对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情况反映颇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