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玘

李昭玘
  • 姓名:李昭玘
  • 别名:字成季,号乐静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南(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昭玘,宋代诗人。字成季,号乐静先生,济南(今属山东)人,或作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少时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称道。元丰二年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为徐州教授。以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改校书郎,加秘阁校理,通判潞州。召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历提点永兴军、京西、京东三路刑狱。坐元符党籍夺官。徽宗即位,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为陈次升论劾,出知沧州。崇宁初,主管鸿庆宫,复入党籍,闲居十五年。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绍兴初,追复直秘阁。昭玘不汲汲于仕进,闲放以后,寓意于书画,戏称为“燕游十友”。其学识精深,又与苏轼游从,故为文章旷荡磊落,无依阿之态,亦无愤戾之气。擅长四六文(《四六谈麈》)。李邴称其章疏等应用之作“博古切今,琢削稳密,不伤乎骨”,歌诗“奇丽惬适,章断句绝,馀思洋溢,得诗人味外之味”(《乐静公文集后序》)。胡仔谓其诗清丽,然而时有不工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四《雪浪斋日记》)。吴曾举其“日边雁带腊寒去,雪底梅将春信来”,“静疑多事非求福,老觉无心胜摄生”(《北园书事三首》),称为佳句(《能改斋漫录》卷八)。著有文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后世刊本均称《乐静先生集》,今存《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四年味经书屋抄本、陆心源跋影宋抄本。《全宋诗》卷二八九至二九一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二○五至二一七收其文十三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三四七本传。

李昭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台风杂记

台风杂记

台风杂记是日本人佐仓孙三撰的。他在台澎割让後入台,供职於台湾总督府民政局的警务部门有三年之久。他曾到各处去巡视过,和台湾社会接触较多,因此把所见所闻的事情记载下来成为这部书。书中记事共计一百一十四条,举凡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教育程度以及农工商贾、器皿产物,莫不有所叙述。每条之後,皆附评语,是佐仓氏的几个朋友写的。评语除补充事实外,多以台湾与日本本土作比较,说明台湾习俗,有些很好而足资取法,有些不良而应加改革;大体可以说是持平之论。若以此书与那些摘录方志和私家着述纂为台湾风土记之类的着作相比较,自以此书能显出当时的真相。因此将省立台北图书馆藏的明治三十六年(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东京国光社排印本抄录出来,加以标点,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宋代中国的改革

宋代中国的改革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名剑记

名剑记

明李承勋撰。本书记有轩辕剑、尽形剑、夏禹剑、照胆、昆吾、辟邪剑、越王剑、龙泉太阿、吴二剑、吴钩、神剑、镇山剑、水心剑、千金剑等各种名剑。其书收于《说郛正续合刊》续卷三十六,《古今图书集成》第二百八十六卷中。

石墨镌华

石墨镌华

碑刻辑录。明代赵崡编。六卷,附录二卷。编者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其家附近为汉、唐故都,古代碑刻较多,加上嗜好金石,故蓄有众多旧碑,且多是宋、元以上为欧、赵所未收者。将其跋尾共二百五十三种刊刻成册,每碑目下,各注明其地。取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中的句子,名为《石墨镌华》

春阿氏

春阿氏

章回小说。近代王冷佛著。十八回。又名《春阿氏谋夫案》。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春阿氏年仅19岁,是旗人阿洪阿之女,嫁与本旗春英为妻,按照旗人以名代姓习惯被称为春阿氏。春阿氏是旧时代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原本已有婚约,待嫁与她青梅竹马的表弟玉吉,不料对方父母双折,家里便悍然毁约,改将她嫁给春英。婆家的人口复杂,大婆婆严苛,二婆婆刁钻,丈夫愚蛮,还有太婆婆与小叔小姑们,都需她伺候,每日不堪其苦。一晚玉吉前来不意为春英撞见,玉吉一时性起砍倒春英。待婆家发现时玉吉逃逸,春阿氏自此一口咬定是自己失手杀了丈夫,至死决不改口。该案经官府审理,久拖不能定夺,后虽审定为永久监禁,春阿氏却病死狱中,玉吉殉情亦自缢而去。《春阿氏》是该事完结不久即问世的长篇小说,构思不周及结构未工之处确有一些,但是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读春秋左氏赘言

读春秋左氏赘言

十二卷,提荆溪后学王升著,同邑后学吴骙校。王升明代人,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明万历16年(1588)贺邦泰序刊本,平装为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