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三俊

- 姓名:袁三俊
- 别名:字籲尊,号抱瓮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袁三俊,清印学家。生卒年不详。字籲尊,号抱瓮。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不屑制举,唯肆力六书,在村塾中即喜篆刻,父师呵责不能止。印章师法秦、汉,兼得顾云美、汪虎文神韵。在篆刻美学上,主张“秦、汉、六朝古印,乃后学楷模”,“广搜博览,自然会心”。强调篆刻要有“士人气象”,以“雅”为贵:“惟胸饶卷轴,遗外势利,行墨间自然尔雅,第恐赏音者稀。”提倡“苍兼古秀”、“光即润泽”、“朴实浑穆、端凝持重”、“骨肉停匀”、“灵动”、“写意”、“天趣”等审美风格和审美观念;强调结构、章法、纵横、布局的精当;特别注重表达印章的精神,反对轻浮、薄弱、纤巧的作风。其美学观点,言简意赅,颇为后学所受用。著有《抱瓮印稿》、《篆刻十三略》。
袁三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咸淳玉峰续志
石湖先生志吴郡尝与龚滕周三君子相铨次有某人持某事求入志不得遂哗曰志非石湖笔也石湖笑不辨昆山之作向出于二人之手事词或未一今夏不揆续修将以厘前误而纪新闻或有议其擅者其与议吴志者若相反焉于此可以知后进之视先达天地之相辽绝也于其锓梓之毕书以自讼此意边实敬书
香祖笔记
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渔洋山人著述丛书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所作读书札记,内容以记叙传闻轶事,阐述名物源流,评议诗词,考订文字为主,纠正了前代笔记某些错误。也有一些条目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记京师卖水者,同人辈为其醵金娶妇事,见出清军抢掠贩卖人口所造成的悲惨后果。主要记载清初的典章制度、官吏升贬、京师名胜以及历代诗人的作品得失。随笔札录,是清初著名笔记之一。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
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宋间道士所作。南宋《秘目》和《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黄庭五藏导引玉轴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黄帝,以行气吐纳之术,论述五脏六腑补泻之道。书分肺、心、肝、肾、脾、胆六节。每节先列举脏腑图像,然后注明脏腑吐纳补泻方法及脏器生理、病理。如肺脏图,注称:「治肺与用咽,咽为泻,吸为补。」又详论肺脏方位,颜色、脏象、神主、功能、肺疾症侯及治疗原理,方法等等,其余心里等脏腑皆与此类似。本书所述脏腑理论和吐纳补泻方法,与《云笈七签》卷十四所收《黄庭遁甲缘身经》基本相同,又与唐人胡愔所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大同小异。
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六卷。又称《云庵真净禅师语录》、《真净大师语录》。宋代真净克文撰,法深、福深编录。集录云庵克文住筠州圣寿寺、洞山、金陵报宁寺、庐山归宗寺、宝峰禅院等处的语录、偈颂,并附录王安石的请疏、苏辙的序。收入《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二至四十五。另有一种《云庵克文禅师语录》,则收录请疏、行状、祭文、真赞、手帖、跋等,可视为前者的补遗,收入《续藏经》。
永嘉禅宗集注
凡二卷。明代僧无尽传灯重编并注释,熹宗天启二年(162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唐庆州刺史魏静曾编集永嘉集,揭示永嘉玄觉之修禅要义及悟道历程,然传灯以为永嘉集之内容杂乱,迭有讹谬,与永嘉玄觉之本意相去甚远,故将原有之十项目(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更改次序与内容为:归敬三宝、发宏誓愿、亲近师友、衣食诫警、净修三业、三乘渐次、事理不二、简示偏圆、正修止观、观心十门。又详予注释,并附录宋僧行靖所撰永嘉集注之注释,以阐明玄觉大师之止观观心宗旨。
金光明最胜忏仪
佛教忏仪书。宋知礼集。一卷。述说“金光明忏仪”中的“最胜忏仪”。内容相当于《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中“十科事仪第六”的三至六法。但未标题目,仪文也较简略。此书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