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

德慧
  • 姓名:德慧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德慧(梵文Gunamati,约440—520),音译“窭拏末底”、“求那摩帝”、“瞿那末底”等。“唯识十大论师”之一。安慧的老师。据《大唐西域记》卷八、《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等,为古南印度人。精通三藏,又善禅学。时摩揭陀国有数论师摩沓婆,受国王崇敬,被他辩输,呕血而死。从此受王崇信,以外道封邑建寺院。曾在那烂陀寺传法。主要著作有《随相论》、《唯识三十颂释》、《中论注》等。

德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朝圣者之歌

朝圣者之歌

散文集,黑塞的一切作品都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怀上。他的作品总是捍卫着个体和人性和人格,为之呐喊、为之请命。在他看来,个体面对的是力量强大的群体,各种权威在限制着个体的发展。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说,他以小说闻名于世,不过,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主要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洞见,散文则更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管锥编

管锥编

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著。钱锺书著。4册。第1、2册1979年8月、第3、4册1979年10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集作者多年文学研究之心得,分别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进行批评。辄取一字词、典故,博考中外例证,或精析微义,或阐述己理。例如书中论《诗经》六义中的“兴”,先引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胡寅《斐然集》卷18《致刘叔易书》中李仲蒙语、项安世《项氏家说》卷4等书文中前人关于“兴”的理论论述,后举汉代民歌、古诗十九首、现代儿歌,西方民谣等运用“兴”这一手法的例证。最后指出:“毛、郑诠为 ‘兴’者,凡百十有六篇,实多 ‘赋’与‘比’;且命之曰‘兴’,而说之为‘比’,如开卷之《关雎》是。说《诗》者昧于‘兴’旨,故每如项安世所讥‘即文见义’,不啻王安石《字说》之将‘形声’,‘假借’、等字作‘会意’字解。即若前举儿歌,苟列《三百篇》中,经生且谓:盖有香蕉一枚、苹果二枚、梨一枚也;‘不怕’者,不辞辛苦之意,盖本欲乘车至外婆家,然有电话可通,则省一番跋涉也。鼷钻牛角尖乎?抑蚁穿九曲珠耶?”全书体例,大致与此相仿。因叙述全用古文,凡举国外之例又多引原文,故一般读者往往畏其艰深,难以卒读。但其价值却是为当代中国学者所公认的,并且已有专门研究该书的论文与学者。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一卷。宋彭耜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有的只重注释不重音读。彭耜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老氏之学的一句一读,据其于卷首序所述,“安有辞义之未通,而理道之顿悟?惟览者互考焉。”由此可知,其观点明确,即重视句读。该书依《政和御注》解老氏音义异文。他将在《老子》中所校、所注音、所释的字句,都分章录出,集李畋《老子音解》、林东《音释》二家注释,补陆德明释文之未备。自序称“其经之正文,则专据《政和御注》本,而诸家之同异,亦互见于其中”实非妄言。该书对于后世学者了解前人研究《老子》的诸家异文,实为可参; 并可窥知今已亡佚的关于《老子》的 《音解》、《音释》等诸说。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真意堂本。

三门街前后传

三门街前后传

又名《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守宫砂》。章回小说。八卷一百二十回。作者不详。叙明正德年间李广,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与忠良后代楚云、萧子世、张谷、桑黛等结为兄弟。楚云女扮男装,原为李广幼年聘妻,因离散多年,更名易姓,故两人相见不相识。萧子世善知过去未来之事,知刘瑾联合奸党,勾结皇叔永顺王,图谋在元宵节弑君篡位。李广乃集合弟兄及各山寨人马,前往救驾,活捉永顺王。刘瑾等逃往红毛国。正德帝遂命李广为大元帅,楚云为副帅,率军征伐红毛国。刘瑾等途穷自尽。正德帝钦赐楚云与李广完姻。有民国二年(1913)上海天机书局石印本。

孝经定本

孝经定本

一卷。元吴澄撰。该书以 《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熹《孝经刊误》的体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后附录朱熹所删语句一百七十二字与古文《闺门》章二十四字。书末有大德七年 (1303) 门人张恒跋:“ (澄)观邢疏而知古文之伪,观朱子所论,知今文亦有可疑。因整齐诸说,附入己见,为家塾课子之书,不欲传之,未尝示人。”该书所定篇第虽多分裂旧文,然诠解简明,秩然成理。当与朱氏《刊误》并行为《孝经》的两种改本。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亦有明朱鸿编 《孝经十书》本。

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

马鸣菩萨造, 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湛山倓虚大师著。人生于两大之间。对于环境之森罗万象。莫不欲探讨其原。彼天之渊然而苍者。其上复何所有耶。地之庞然而大者。其中复何所蕴耶。山何为而峙。海何为而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