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辉

冯承辉
  • 姓名:冯承辉
  • 别名:字少眉,一字伯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
  • 出生日期:1786
  • 逝世日期:1840
  • 民族族群:

冯承辉(1786~1840),清印学家。字少眉,一字伯承,号眉道人、梅花画隐。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所居曰“梅花楼”,“古铁斋”。一生嗜学,工诗词,善书画及文字学,能书法,篆学石鼓,隶学史晨、校官碑。兼善人物、花卉,尤长画梅。擅印学,不屑时俗风貌,行刀辛辣,布局潜心变化,直欲逼真魏、晋而又有独特风格。其篆刻美学思想,强调创作构思、精神饱满的重要性,提出“凡一印到手,不可即镌,须凝思细想,若何结字,若何运笔,然后用周身精神砉然奏刀,如风雨骤至,有不可遏之概,其印必妙。”“刻成后,间有不饱满处,或润一二笔,不可多润,多润则无天然之妙。”强调于“古朴中仍带秀气”、“疏落中却又整齐”,“光洁中仍有锋芒”,“似直而曲”,“似曲而直”,“虚实相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要求达到“绚烂之后,必归平淡”的审美境界。在审美接受效果上,“乍视之若无妙处,及谛审久,始觉其妙”。“若不从工致中来,徒以貌古愚人,如游骑无归,不足以当识者一盼。”(《印学管见》)反映其注重内在审美气质和风度之美的思想。著述甚丰,有《金石䇷石鼓文音训考证》、《椶风草堂诗稿》、《题画小稿》、《琢玉小志》、《国朝印识》、《历朝印识》、《古铁斋词钞》、《古铁斋印谱》、《印学管见》、《两汉碑跋》。

冯承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全汉文

全汉文

《全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3卷,是一部汉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汉代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补红楼梦

补红楼梦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十八回。作者原署“嫏嬛山樵”,于第一回中又自称“著《参同契》者之裔”,故知其姓魏,余不详,此书系曹雪芹《红楼梦》续书之一。自序撰于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当在此时。书从黛玉死日写起,言其阴魂飘飘,进入太虚幻境,与贾府死去的诸多人物相遇。宝玉留发还俗,贾府赦罪,贾兰、贾环中举,平儿生子。后贾府重兴,又一番繁荣景象。原书中人物,特别是死去之人一一登场,各自了却生前遗事。书写阴阳两世,两世人物又时有往还。林林总总,颇具规模。此书极少猥亵描写,文笔简洁。虽不脱大团圆结局的套子,描写人物却不乏生动、逼真。人或评曰:“一缕清思蟠天际地,言欢则笔随春涌,叙悲则声与泪俱,破空而来,破空而去,正使千古情人留有余不尽之想。”(《<增补红楼梦>槐眉子叙》)。评价切构思实际。有嘉庆二十五年序刻本,一九八八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凡点校本。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它们是“孝感动天”(虞舜)、“戏采娱亲”(老莱子)、“鹿乳奉亲”(剡子)、“为亲负米”(子路)、“啮指心痛”(曾参)、“单衣顺母”(闵损)、“亲尝汤药(刘恒)、“拾葚供亲”(蔡顺)、 “为母埋儿”(郭巨)、 “卖身祭父”(董永)、 “刻木事亲”(丁兰)、 “涌泉跃鲤”(姜诗)、“怀桔遗亲”(陆绩)等等,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对二十四孝故事人物进行筛选、排序,再配上诗歌。郭居敬在诗体上选择四句的五言诗,平直亲切,长短适中,便于上口和记忆。

陆锡熊诗集

陆锡熊诗集

陆锡熊诗集5首。

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八旗通志

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胡适先生在本书中给出了解答,人生的意义全由各人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抑或卑劣、清贵抑或污浊、有用抑或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活着,便要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书中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人生有何意义》《青年人的苦闷》《信心与反省》等。在书中,胡适先生提出了对于青年人的诸多建议,探讨了诸如“青年人的苦闷”“我们能做什么”“科学的人生观”等问题,对当代中国青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