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虞

- 姓名:挚虞
- 别名:字仲洽
- 性别:男
- 朝代:西晋
- 出生地:京兆长安
- 出生日期:250
- 逝世日期:300
- 民族族群:
挚虞(250-300),西晋文学理论家。字仲洽,一作仲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皇甫谧弟子。晋武帝泰始(265—275)中举贤良,拜中郎,升任太子舍人,除闻喜令,后历秘书监、卫尉卿。晋惠帝时官至太常卿。后遇洛京荒乱饿死。其美学观点,基本遵循儒家传统观念,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教化讽喻作用:“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王泽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勋立而铭著,嘉美终而诔集。”(《文章流别论》)把文章的宗旨归结为宣扬礼教,称颂功德。并以此为鉴别文章标准,指责“今之赋”为“背大体而害政教”,赞许枚乘《七发》“虽有甚泰之辞,而不没其讽喻之义”。在文学创作中,突出宣扬宗经思想,其论颂,则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准。认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强调应以情义为创作的特征,反对夸大辞藻形式的审美功能:“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富而辞无常矣。”指出过分追求铺陈夸饰巧辩藻丽的弊病:“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坚持以“四言为正”的诗体观,强调“诗虽以情志为本,而以成声为节”。提出“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馀“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同上),反映其坚持儒家宗经立场,提倡今不如古、前胜于后的文艺史观。其观点反映了儒家美学的保守性。一生著述甚富,有文集十卷,已散佚。今存《答伏仲武》等诗五首,皆为四言。有《思游赋》、《太康颂》等文,明人辑有《挚太常集》。有《文章志》四卷,已佚。又主编《文章流别集》,并撰写《文章流别志论》,现仅存若干残篇片断。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清严可均《全晋文》、张鹏一《关陇丛书》中有辑佚本。
挚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春雨杂述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忽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梅妃传
《梅妃传》一卷,唐、宋史志未见著录,出自《说郛》卷三十八,未著录作者。《唐人说荟》定为唐·曹邺作,实不足信。但篇末有“唯叶少蕴与予得之”的话,则知作者为宋人。按,叶梦得(1077—1184),字少蕴,号石林,苏州吴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及第,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宋室南渡后,为江东安抚大使、拜崇信军节度使。著作丰富。有《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多种。那么,作者与叶梦得有关系,或许即叶托辞实自作也未可知。叙写唐玄宗与梅妃情事。梅妃其人不见史传,唐人笔记中亦未见称引。小说以江妃(采蘋)转托,初颇得玄宗宠幸,及杨太真入宫,见嫉失宠,仍与玄宗暗叙旧情。杨贵妃死后,玄宗回京,梅妃不知所终。后发尸于太液池旁梅树下,玄宗自制诔文以妃礼葬之。
评书
祝允明撰,书法类著作,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谓邓文原、鲜于枢与赵荣禄也。然邓书太枯,鲜于太俗,岂能子昂万一也。魏晋以来,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公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
南西厢记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四回,描写西门庆迎接宋御史、安郎中到厅上叙礼。饮酒间“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了《宜春令》等几支曲子。它们均引录自本剧的第十七出《东阁近宾》中红娘所唱的曲子。小说在引用时,作了不少字句上的改动。
慎子白话文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著。 《慎子》在历史上影响不像法家其他著作那样大,历 史对《慎子》的记载也不详。《汉书·艺文志》法家 类著录《慎子》42篇,《隋书》、新旧 《唐书》皆著 录《慎子》十卷,宋《崇文总目》记作37篇,皆失 传。现仅存辑录7篇。7篇之中只有《威德》、《民 杂》、《知忠》较为完整,而《君臣》不足60字,《因 循》不足百字。钱熙祚辑本于7篇之后,录有慎子 《逸文》。钱云:“旧本之后有逸文,不知何人所辑。” 《逸文》共60余条,有的文字与《逸周书》、《墨子》、 《韩非子》、《战国策》等书同。现存《慎子》虽已与 最初的《慎子》书有很大不同,但在所存的文章中, 慎到重势、重法的思想倾向,仍然清晰可见。此为慎子白话译文。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