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契克

伏契克
  • 姓名:伏契克
  • 全名:尤利乌斯·伏契克
  • 性别:
  • 国籍:捷克斯洛伐克
  • 出生地:布拉格
  • 出生日期:1903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1943年9月8日
  • 民族族群:

尤利乌斯·伏契克(Julius Fucik,1903年2月23日-1943年9月8日),捷克斯洛伐克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英雄,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作家。


伏契克于1903年2月23日诞生在布拉格市斯米霍夫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伏契克的父亲原是一名炼铁工人,1912年,他在比尔森市剧院找到一个工作;第二年,全家迁居比尔森。伏契克从小爱读书,喜好文艺。1914年秋天他入比尔森实科中学。1915年伏契克的父亲应征入斯柯达军火工厂做工。伏契克经常给父亲送饭,看到了工人的生活与斗争。工人群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给伏契克留下难忘的印象。他憎恨这场战争,诅咒制造战争的奥匈帝国政府。


少年的伏契克就已初露文学才华。在中学里,他利用练习本自写自编一份小报,取名《斯拉夫人》;后来又办了《快乐的生活》周刊和《捷克人》杂志。


1916年6月28日,斯柯达工厂工人罢工。在这里工作的有德国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波兰人和克罗地亚人,他们都加入罢工者的行列。这次罢工使伏契克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团结战斗的精神,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1918年6月,比尔森一群饥饿的儿童拿了军车上的面包,发生了奥地利军队枪杀儿童的事件。伏契克目睹了这一惨案。8月8日他写了一首诗,愤怒抗议奥匈帝国的统治。诗中写道:


全国饿殍遍野,


只有把你们绞死,


我们才会过更好的日子。


这年,伏契克参加比尔森的青年社会主义联盟“青年一代”。这是在比尔森社会民主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青年组织。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影响下,伏契克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著作。


1919年,伏契克领导比尔森市中学生的罢课运动。1920年,伏契克参加比尔森的社会民主党马克思主义左派组织,并成为比尔森社会民主党青年组织的刊物——《真理》杂志的成员。1921年5月,社会民主党左翼在布拉格集合,宣布正式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伏契克在比尔森加入捷共。同年秋,伏契克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捷克文学、世界文学和艺术史。他在政治上和学术上受捷共党员尼耶德尼和同情捷共的进步教授沙尔达等人的影响较大。为了维持生活,伏契克不得不在课余勤工俭学。他在布拉格郊区建筑工地做短工,甚至当过商品广告员。


1922年,伏契克在《真理》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作品,评论捷克斯洛伐克无产阶级诗人沃尔格尔的剧作《最崇高的牺牲》。这个剧本描写了女革命者索尼娅的献身精神。伏契克在评论中热情讴歌索尼娅为革命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操。


1923年,伏契克任《社会主义者》报的编辑。这是一批青年共产党员和大学生在捷共影响下创办的报纸。1925年夏,他结识了捷共领导人萨波托斯基。同年他任《先锋》刊物的编辑,为《社会主义者》、《源泉》等杂志撰稿。1925年,他开始在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文化专栏发表文章,指出现代文化艺术的进步有赖于工人运动的发展,现代文化艺术的成就是以工人阶级的胜利为前提。共产党不仅是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一切进步文化艺术的指导者,强调文学艺术要为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服务。


1926年夏,伏契克同一些好友到法国海滨城市布列塔尼旅游。回国后写了游记,记述布列塔尼渔民的罢工斗争和在该城的见闻。同年,伏契克任《树干》杂志主编。


1929年,伏契克受党指派,担任《红色权利报》编委,负责文学艺术专栏和星期日副刊。他还是捷共《红色晚报》的编委。同年11月,伏契克任捷共的文艺政治评论周刊《创造》的主编。


《创造》周刊因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反动当局的黑暗,屡遭删检和停刊的处罚。一次,一篇重要文章被反动当局删检得面目全非,伏契克写信给党的领导人、当时任国会议员的哥特瓦尔德,向他汇报了此事。哥特瓦尔德在议会上提出抗议。伏契克把删去的部分刊登在刊物的最后一页,并加上按语,质问部长先生:“你以为删掉我们阐明真理的话就能挽救你的失败吗?”伏契克不断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至1938年该刊物被查封。


1929年秋,北捷克煤矿工人举行大罢工,抗议恶劣的劳动条件,反对迫害工会领导人。参加罢工的有14,000多工人,波及24个矿区。伏契克作为罢工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了斗争的领导工作,报导了这场罢工斗争。


1930年春,应苏联工会的邀请,捷共决定派工人代表团访苏。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发给护照。伏契克等五名代表避开当局的监视,秘密越过国境,来到他向往已久的苏联。他在苏联的四个月期间,先后到过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中亚细亚的伏龙芝等城市。他在给妻子古·伏契科娃的信中写道:“我一生从没有感觉过这样自由。这里实在好;我在苏联见到的现实,远超过我所想象的情景。”


回国后,伏契克把所写的旅苏见闻汇集成《在明天已变成昨天的国土上》一书。他多次在群众集会上报告访苏观感,歌颂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和鼓舞广大劳动群众。因此,他遭到反动当局的迫害,被捕入狱。1932年春传来了捷克斯洛伐克北部摩斯特矿工大罢工的消息,出狱不久的伏契克立即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组织一大批进步人士到罢工现场,支持工人的斗争,报导了罢工的真相。同年秋,伏契克被迫服兵役。他在士兵中积极宣传苏联的成就,揭露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的腐败统治。捷克斯洛伐克当局限制他的活动:禁止他同时会见几个士兵,不许他与任何穿便服的人谈话。


服役期满后,伏契克被迫转入地下,以躲避当局的迫害。1934年6月,为考察希特勒德国的法西斯化,伏契克秘密到慕尼黑进行采访。8月24日,他以《红色权利报》驻苏记者的身份再度秘密访问苏联。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中,他写了许多报道,歌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文章汇编成《在亲爱的国土上》一书,于1949年出版。


1936年6月初,伏契克回国。当时,捷克斯洛伐克面临纳粹德国的侵略威胁。伏契克用笔名发表文章,指出:美、英帝国主义曾经帮助日本掠夺中国,帮助意大利掠夺阿比西尼亚,唆使德、意法西斯屠杀西班牙人民,现又在鼓动希特勒进攻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横挡在德寇侵略苏联的通道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自由与独立已处在危急之中。他揭露把祖国出卖给德国法西斯的国内外资产阶级,颂扬苏联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唯一同盟者。


1938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政府,在英、法的压力下,被迫接受“慕尼黑协定”。10月21日,捷共被宣布为非法,所有捷共刊物被查封。但党报仍在秘密印行。伏契克从未放下自己手中的笔,宣传活动也没有间断。他被迫转入地下后,化名为《图画世界》、《蜜蜂》、《新自由》、《行动》等刊物写稿。他潜心研究捷克文学,试图通过对捷克文学的研究,以生动的语言追忆光荣的传统,激励人民的斗志。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民族面临艰难的时期,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和力量,探索通向未来的道路。”他写了《战斗的聂姆措娃》、《论沙宾纳叛变》等著名作品,批判在恶势力面前屈膝投降的变节行为,歌颂不向腐朽势力妥协,捍卫民族传统的斗争精神。


捷共被宣布非法后,哥特瓦尔德等捷共领导人被迫转移到国外,国内组织了一个地下中央委员会。1941年,地下中央委员会被破坏,领导人大多被捕或牺牲。伏契克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了第二个地下中央委员会。伏契克负责政策指导和新闻宣传工作。1941至1942年初,许多工厂出现了反法西斯的传单和秘密报纸,其中有捷共秘密散发的,也有进步的地下组织、抵抗运动组织印刷的。在《1941年的五一》的传单中,伏契克写道:“不错,我们仍然在地下。但是,……我们是行将有收获的社会主义的种子。它们在春天的阳光哺育下,将在全世界结出硕果。”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伏契克在布拉格一个同志家里接头时不幸被捕,关在布拉格近郊庞克拉茨监狱。在法西斯的监狱里,他被严刑拷打得濒于死亡,重伤使他趴在草褥上一个多月不能动弹。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这位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念。当盖世太保问“还相信共产主义会胜利吗?”时,他坚定地回答:“是的,别的结局是不可能有的,当然相信。”


伏契克被捕不久,他的妻子也被捕入狱。1943年的一天,在难友们的帮助和掩护下,他俩获得了一次秘密而短暂的会面。当时伏契克已经知道自己将被处以绞刑,这是他同妻子的诀别。面对死神,他平静地对妻子说:“你别以为我只想到绞刑,我不怕死。要我获得自由,除非出现奇迹,但奇迹是不会出现的。希望你获得自由,这是可能的。你要做一件事——出版我的著作,让人民不致忘记它们。”


伏契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始终没有忘记给人民留下自己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就是他在狱中用血写成的不朽之作。他在连遭酷刑、备受折磨、随时都可能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下,在一个爱国看守的帮助下,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进行写作,然后由这位看守一页一页地将手稿夹带出来。这本书共分八章,记述了伏契克被捕时的情形和狱中的生活,揭露叛徒对革命事业和同志的出卖,德国法西斯残害革命者的暴虐行径和灭亡前的垂死挣扎。最后一章《一小段历史》,追记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被破坏、重建、再被破坏和不屈斗争的情形。《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最后一句话是:“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呵!”


这本书是伏契克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崇高品质的写照,它向人们表明: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必然死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他写道:“我爱生活,为了它的美好,我投入了战斗。”“永远不要让我的名字同悲伤连在一起。……我为欢乐而生,我为欢乐而死。”他要求那些幸存者:不要忘记好人,也不要忘记坏人。爱那些为着他人也为着自己而牺牲的人。他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而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即使他现在戴着金色的肩章,也只能是一个朽木雕成的木偶。”


伏契克在德国法西斯监狱里被监禁了410天。1943年6月,他由庞克拉茨监狱押送到柏林的勃洛琛斯监狱,1943年9月8日被杀害于狱中,年仅40岁。


伏契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不仅是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史上的名著,也是全世界人民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自1945年《绞刑架下的报告》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版以来,已被译成8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传播。伏契克的名字不仅永远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所铭记,也为一切进步人民所热爱。1950年在华沙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追赠伏契克国际特别荣誉和平奖金。


伏契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名人

名人

《名人》,是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关于围棋的小说,1951年开始写,直到1954年才完稿。小说中所写的这一盘棋,是在围棋史上最有名的棋局之一。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秀哉,在他64岁那年,要以一局棋来告退棋界,一位年轻棋手的代表被推上了舞台,这就是木谷实七段。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双方限时40小时,期间,由于秀哉名人的健康状况,棋局中断了三个月。实际上,这一局棋从1938年6月26日一直下到12月4日。几乎在所有的日本棋谱中,都要将这一局棋收入。这一盘棋的意义重大,已故著名的围棋评论家赵之云和他的夫人许宛云所编著的《围棋名局赏析辞典》中,将这一盘棋,放在日本卷(上)的最后一篇,这就是说,这一盘棋是日本围棋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本因坊秀哉,就是日本传统围棋的最后一位棋手,他是日本围棋的最后一位终身制的本因坊名人。在他之后,所有的头衔都不再是固定,要由棋手逐年去斗取了。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天尊劝人发四方大愿,获求福去灾、超度成仙等种种功德,并述祝中食、布施、斋饭、解厨诸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将宋代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合编为一。陈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收集的诸儒之说共十八家,加之没有姓名者两家。《粹言》原书七十卷,所收集的前人《易》说共七家。用二书校对,除却重复者以外,《集义》、《粹言》引用的实际上至多只有十一家。《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集义》则到上经下经为止,故所引未能全备。性德从十一家书中择取其论《系辞》各传,补充所缺内容,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去繁复芜杂之处,勘成此书。今《粹言》尚有传本,《集义》则流播较少,幸赖此书而存其大概。书中理数并陈,不专主一说,宋儒微义,实际已略备于此。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琰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劳亦相差不远。收入《四库全书》,有通志堂本。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著。二十四卷。1951年出版,分五册。是对《楞严经》的论释,分十门:初总释名题;二教起因缘;三藏乘摄属;四义理浅探;五能诠教体;六所被机宜;七宗趣通别;八说时前后;九历代传译;十别解文义。此书主宗贤首,同时会通天台、禅、净,在近代有很高赞誉。

智炬陀罗尼经

智炬陀罗尼经

一卷,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等译佛在日月宫中,四方佛皆来集。日月天子请陀罗尼,诸佛菩萨同声说咒。普贤菩萨赞劝受持。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

呵雕阿那鋡经

呵雕阿那鋡经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说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