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希尔顿

詹姆斯·希尔顿
  • 姓名:詹姆斯·希尔顿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英国
  • 出生日期:1900年9月9日
  • 逝世日期:1954年12月20日
  • 民族族群:

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1900年9月9日-1954年12月20日)是一位英国小说家,因畅销书而广为人知,其中包括《消失的地平线》和《再见,奇普斯先生》。他还写过好莱坞剧本。


希尔顿出生于英格兰兰开夏郡的利,是沃尔瑟姆斯托教堂恩德学校校长约翰·希尔顿的儿子。1914年之前,他在莫诺克斯学校沃尔瑟姆斯托接受教育,然后是剑桥莱斯学院,然后在剑桥基督学院,在那里他写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并获得了英国文学荣誉学位。他开始担任记者,先是为曼彻斯特卫报工作,然后是为《每日电讯报》评论小说。


他住在伦敦东北部伍德福德格林橡树山花园的一所房子里时,写了两本最令人难忘的书《失落的地平线》和《再见,奇普斯先生》。这座房子仍在,一块蓝色的牌匾标志着希尔顿的住所。到1938年,他搬到了加利福尼亚,他的作品与好莱坞电影业的联系更加紧密。1948年至1952年,当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时,希尔顿还主持了广播电台著名的戏剧选集之一《霍尔马克剧场》。


在1935年他们前往美国之前,他与BBC的秘书AliceBrown结婚,但他们于1937年离婚。然后他与GalinaKopernak结婚,但他们在八年后离婚。他于1948年成为美国公民。


希尔顿烟瘾很大,身体一直不是很好,1954年访问英格兰,12月他在加州长滩的家中去世,前妻一直守护在他身边。他在《泰晤士报》上的讣告将他描述为“一个谦虚的退休人,他取得了所有的成功;他热衷于登山,喜欢音乐和旅行。”他被安葬在森林草坪纪念公园(长滩)。


希尔顿的第一部小说《凯瑟琳自己》于1920年出版,当时他还是一名本科生。接下来的11年对他来说是艰难的,直到1931年,他的小说《现在再见》才取得成功。此后,他的几本书成为国际畅销书,并激发了电影改编的成功,特别是《失落的地平线》(1933),获得了霍桑登奖;再见,奇普斯先生(1934);和随机收获(1941)。此后,他继续写作,但作品质量无法超越前者。


希尔顿的书有时被描述为对英国美德的感伤和理想主义庆祝。奇普斯先生确实如此,但他的一些小说有阴暗的一面。他那个时代的英国社会的缺陷——尤其是心胸狭窄和阶级意识——经常成为他的目标。他的小说《我们并不孤单》,尽管其标题听起来很励志,但却讲述了英国战时合法私刑的残酷故事。


詹姆斯·希尔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怪谈·奇谭

怪谈·奇谭

《怪谈·奇谭》共收录五十五篇怪谈故事,皆为小泉八云根据日本古典文学名篇所作的复述与改写,采自《卧游奇谈》《夜窗鬼谈》《十训抄》《今昔物语》《雨月物语》《古今著闻集》《百物语》《新撰百物语》等诸多日本古籍。《怪谈·奇谭》是日本历史的间接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书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欲望与幸福

欲望与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苦恼和争斗的世界?叔本华提出两条途径:第一是艺术的解脱,艺术具有超越自我和物质利害的力量,而达到无意欲的境界。第二是寻求永恒的解脱,唯有从根本上否定意志,基督教和佛教的苦修生活,即是一种否定意志的状态。这是现实中的人永远达不到的境界。

九章算术译注

九章算术译注

该书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本书对《九章算术》作了详细的注解。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原题张平子(东汉张衡)撰,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为天文星占之书,观察木、火、水、金、土五星在二十八宿中运行情况,以占验灾祥吉凶。又叙述禳解灾祸之法,有施舍、修德、设醮,转诵金简玉经等方法,谓行之可逢凶化吉。经名「五星赞」,应为「五星占」之误。

钦定周官义疏

钦定周官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据雷熔《方苞行状》载为方苞撰,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方苞生平见《周官集注》。《钦定周官义疏》为清政府钦定《三礼义疏》之第一部。《汉志》载《周官经》六篇,《传》四篇。汉儒杜子春、郑兴、郑众、贾逵、卫宏、张衡所注,皆称《周官》,马融、郑玄所注,称《周官礼》,至唐贾公彦作疏开始沿用省文,称为《周礼》,清儒认为《周礼》并非本名,故在钦定时仍用《周官》。《钦定周官义疏》对汉至清之《周礼》研究进行广泛挖掘,并作了概括性总结,内容精赅详实。书首冠以《御制日知答》,对钦定此书予以说明。《御制日知答》中说:论《周官》者十则,以昭千古之权衡。其采掇群言,则分为七例:一、正义,直诂经义,确无疑的;二、辨正,后儒驳正,准确无疑的;三、通论,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比类以测义,或引他经与此互相发明的;四、余论,虽非正确而依附经义,与事物之理有所推阐的;五、存疑,各持一说,义亦可通,或已被驳正,而持此论者多,未敢偏废;六、存异,名物象数,久远无传,难得其真,或创立一说,虽未被接受,而不得不存之以资考辨的;七、总论,本节之义已经训解,又合数节而论之,合一职而论之。并认为《周官》六典,其源确出周公,而流传既久,不免有所混乱,不必以为疑,亦不必以为讳。主张说《周官》者以汉郑玄《周礼注》为专门,而训诂既繁,不免有所出入,不可护其缺,亦不可没其长,颇为公正和客观。郑康成以下说礼者,明典制,王安石以下说礼者,阐义理,各执一说,所见皆偏,《钦定周礼义疏》粗精并贯,本末兼赅,博徵约取,持论至平,于《考工记》注奥涩不可解者,不强为之词,实为集汉学宋学之成。版本有:内府刊本、浙江刊本、清抄本。

隆兴编年通论

隆兴编年通论

亦称《隆兴佛运通论》。佛教史书。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二十九卷(含目录一卷)。编年体。记述上自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凡八百九十四年的佛教史实。按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进行编录。每一朝代之前间有“叙”文,略述朝代兴废简史;每一事件后有作者的“论”。所采资料除僧传、灯录及历代正史外,还包括大量的碑铭、诏令、表文及序记等。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