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果

来果
  • 姓名:来果
  • 俗姓: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北黄冈人
  • 出生日期:1881
  • 逝世日期:1953
  • 民族族群:

来果(1881~1953)民国禅宗大德。湖北黄冈人,俗姓刘。号净如,法名妙树。幼即不食荤肉,聪慧善默书。七岁,闻邻僧诵读心经至‘无智亦无得’句,豁然省悟,有出家之念。年十八,割肝疗父疾。十九岁奉父母之命结婚,与女同房三日而无染,乃各归佛堂念佛。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普陀山朝拜,遇五位苦行僧,遂私自出家,拟行头陀苦行,十三天未进饮食。旋赴宝华山受戒,以不胜寺僧折磨而潜逃下山。多日未食,与野犬同卧,备尝人情冷暖诸苦,欲投江自尽,为京口弥陀寺僧所救。不久,至金山。以不娴规矩,曾一日挨香板四百余次,遂发心出外托钵乞化。拟直抵中印度礼拜佛陀之圣迹,其后行至五台山,朝礼文殊塔,因遇来中国进香之喇嘛,闻知途中障碍甚多,不可妄行,乃改变心意。


光绪三十三年,师直抵金山,以悟为期,不悟誓不出禅堂,单参‘念佛者是谁’之话头。至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于第六支香后,闻开静声响,猛然省悟。后往高旻寺,一任班首之后,遁居终南山湘子洞。民国四年(1915)始返寺,该寺长老月祖令住持明志择期传法于师。长老临终之际,执其手,坚命其发愿曰:‘愿毕生为高旻尽职。’从此,师矢志恢复高旻旧制。欲修建宝塔、大殿、禅堂、延寿堂、如意寮等五大工程。曾派人往南洋募化,请得玉佛七十八尊、铜佛一尊。然受阻于中日之战,仅完成宝塔基层。以素志未遂,不去鬓发,用志茕诚之思。每谓高旻乃专主禅宗,所有住众,只许坐香,其他闭关、般舟行、念佛七、持午、讲经、学社、学戒堂、大小经忏佛事,及焰口等悉行禁止。并整治丛林规矩,制定‘高旻寺规约’,声明任何人皆不可擅自更动。故有云:‘天下丛林不止单,守禅制者,独有高旻寺耳。’民国四十二年十一月示寂于上海,归葬寺中,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九。有来果禅师语录一册传世。

猜你喜欢的书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本书收入了魁奈在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作品,如《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经济表的说明》《经济表第二版》《经济表的分析》《农业哲学》《自然权利》《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等。本书是参照日文《魁奈全集》、俄文《魁奈选集》等书选译的。

被毁灭的人

被毁灭的人

小说讲述了超能侦探鲍维尔为寻找一件诡异的杀人案件的真相,踏上为死者复仇之路的悬念推理故事。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独有的创造力和远超出其创作年代的前卫思想,这部作品于是被定位成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经典。贝斯特拒绝让自己的小说陷入好人对坏人、正义对邪恶的陈旧模式,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的本性,最后对人类本性和潜能作出了富于热爱祖国的总结。这部经典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关于警匪较量的小说。贝斯特还在其中加入心灵感应的设定,于是小说中智慧的较量便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也是贝斯特写得最酣畅淋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何氏居庐集

何氏居庐集

明代诗文集,十五卷。明代何三畏著。收何三畏诗文传记等等。

读易余言

读易余言

明崔铣撰。五卷。《崔洹野集》本。此书卷一《上经卦略》,卷二《下经卦略》,卷三《大象说》,卷四《系辞辑》,卷五《说卦训》。其说以程颐《周易程氏传》为主,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熹《周易本义》颇有异同。《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舍象数而阐义理,故谓陈抟所传图象皆衍术数,与《易》无干。诸儒卦变之说亦支离无取。其《上经卦略》、《下经卦略》、《大象说》皆但标卦名,不载经文;《系辞辑》、《说卦训》则备录传文,盖书非一时所著,故体例偶殊。且经有卦名,而《系辞》、《说卦》则无章名,其势亦不能不异也。惟删《说卦》广象八章,而别以蔡清之说增损之;又《序卦》、《杂卦》、《文言》三传一概从删,则未免改经之嫌。要其笃实近理,固不失为洛、闽之传矣。朱彝尊《经义考》载铣《读易余言》五卷,又载铣《易大象说》一卷。考此书第三卷即《大象说》,彝尊以其别本单行,遂析为二,偶未考也。今附著于此,不更复出也。”

越绝书

越绝书

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事书,使人观之以为鉴戒,书名书爵亦无意义。’此言真有得者。”又云:“朕恐世之学者牵于支离之说而莫能悟,特命词臣纂辑是书,以四传为主,其有舛于经者删之,以集说为辅,其有叛于传者勿录。”此盖全书之宗旨。其所谓“舛于经者”,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此书之驳胡传,不遗余力,揆其原因,除胡传本身多臆测之说外,更主要在于胡传强调“尊王攘夷”,尤其强调“攘夷”之说。而其“攘夷”之论则多有感于当时金人对南宋之压迫而发。清为金人之后,故于此特别敏感。此外,因《公羊》有“革命”思想,故删削最多。所谓“集说”,则是引汉唐至明诸儒之说,计所引一百三十五家。而其引录之原则,亦针对胡传,即凡为胡传所弃者多录之,凡攻驳胡传者多录之。其书体例,先以大字标举经文,次以小字胪列《左》、《公》、《穀》、《胡》四传之文,最后为《集说》。首卷上篇为《纲领》,集诸儒之论为三部分:一论《春秋》经传源流;二论《春秋》大旨,经传义例;三论传注之失及读《春秋》之法。下篇有《王朝世表》、《列国年表》、《王朝列国世次》、《王朝列国兴废说》、《列国爵姓》、《列国地图》、《王朝地名》、《列国地名》,计八篇。其中《列国年表》尤为重要。《年表》仿《史记》年表之体例,内容则大抵抄自《春秋大全·二十国年表》,只是排列次序不同,是按尊王宗鲁及“周之宗盟先同姓”之原则排列。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浙江书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