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允文

余允文
  • 姓名:余允文
  • 别名:字隐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余允文,字隐之,以孟轲亚圣作《尊孟辩》三千余言,宋文公是其说,为之订定云。同祖公派下第八代孙,娶阮氏,位八一。生政和二年乙未,殁葬魁星楼头。生子禹功。该谱世系表明,十四世通议大夫广西安抚使余同祖为入建阳书坊第一代始祖,经余皙、余辰德、余道顺、余完、余庸、余适,至二十一世为余允文。据此,可以确定余允文是福建省建阳县崇化里书坊人(今建阳区书坊乡书坊村人)。建瓯三国时称建安郡,后又称建州、建宁府,建阳历代为其辖地。因此,余允文自序称建安人。根据族谱,余允文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乙未即1112年阴历6月。朱熹出生于1130年,余允文比朱熹大18岁。再据《尊孟续辩》余允文自作的原序写于乾道八年夏六月,即1172年阴历6月,余允文应活到作序以后。什么时间去世无从查考。因此,余允文至少活了60多岁。


孟子在汉代虽然受到汉儒的尊崇,但没有得到皇权的重视。直至宋代以前,人们视孟子“与诸子等”。 现代经学史著名专家周予同所说的“孟子的升格运动”,是从中唐韩愈推尊孟子开始的。在北宋,尊孟派代表人物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等与非孟派代表人物李觏、司马光、晁说之等有过激烈较量。至南宋,高宗对孟子推崇备至。这个时候,闽北有一个叫余允文的人,撰写了尊孟专论《尊孟辩》,对各种疑孟非孟言论进行了有力批驳。两派争论直到大儒朱熹作《读余隐之尊孟辩》,以尊孟派胜出而宣告结束。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嘉定五年(1212),宋宁宗把《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为官学,作为法定的教科书。元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封为亚圣公,儒门地位仅次于孔子。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孔孟之道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在孟子的升格运动中,余允文可谓功不可没。

余允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石药尔雅

石药尔雅

关于丹药及其有关文献的简要索引的中药学著作。蜀州江源 (今崇州市) 人梅彪著于唐元和年间 (806年~820年)。仿 《尔雅》 体例,因以金石类药物为主要内容,故名。全书1卷,分为6篇。卷上释诸药之异名,收金石药名62种、动植物药名97种; 卷下论多种丹药名称、别名、异号,收丹药名68种、别名异号24种。还收载唐以前记载有丹药的文献名称,以及多种丹药炼制法的名目。该书易查询,浅显易懂,得以流传。国内现存明末汲古阁精抄本、《别下斋丛书》本、《正统道藏》本、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本等10种版本。

衡曲麈谭

衡曲麈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明人张琦著。这部论著分为“填词训”、“作家偶评”、“曲谱辨”、“情痴寤言”4个部分。张琦认为“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传奇之曲,与散套异”。在“填词训”里,他着重论述了散套填词的注意事项。在“作家偶评”里,他对明散曲和传奇作家的成就和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说,其中不乏高论。如其论汤显祖《牡丹亭》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可谓独具只眼。在“曲谱辨”里,他提出“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亦可谓高见。《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集》卷首,有明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又有《读曲丛刊》、《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将《衡曲麈谭》点校辑入第4册。

童蒙诗训

童蒙诗训

诗话著作。宋吕本中撰。该书原系吕本中所撰家塾课本《童蒙训》中论诗文之语,由于多取法苏轼、黄庭坚,于朱学盛行之后,苏学受到诋毁,乃被删削,遂致散佚。后人复辑为《童蒙诗训》,《菉竹堂书目》卷四、《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原书久佚,不知卷数。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七十五则(其中有数则,一则中又分为二则或三则)。由所辑各则来看,该书为童蒙训课之用,故不录遗闻佚事,而以论学诗为主。其论学诗,一是主张“诗词高深要从学问中来”;二是强调“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也”;三是要求“不可凿空强作,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四是指出“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至于学习的榜样,则一是杜甫,二是苏、黄,三是江西诗派。他虽然强调学习前人,但并不主张盲从,而认为“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同时,又要求能自出新意,指出“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这些都是吕本中教人学诗的路子,大体不出江西诗派套数,但又较后来的江西诗派宽阔、活泛。吕本中曾说过:“学诗当识活法。”(《夏均父集序》)识“活法”“须令有所悟入”,而“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童蒙诗训》中现辑到的佚文,虽未提及“活法”,但其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有《宋诗话辑佚》本。

大圣欢喜双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

大圣欢喜双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

大圣欢喜双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一卷,唐憬瑟撰集,日本快道题记。外题天形像品仪轨,尾题双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1卷,嘉兴大藏经,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大庾禅师住天台景德国清禅寺语录,侍者显裕等录清行韬说,显裕等录,有塔铭,行略(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