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 姓名:伍子胥
- 别名:名员,字子胥
- 性别:男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楚国乾溪(今属亳州城父)人
- 出生日期:公元前5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484年
- 民族族群: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乾溪(今属亳州城父)人,本楚大夫伍奢之子。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为少傅。费无忌为太子建到秦国去娶妻,秦女很美,于是转送给了楚平王。他怕将来太子即位,自己有杀身之祸,便在平王面前诬谄太子及伍奢。伍奢及长子伍尚被杀。太子建与伍子胥先后逃到宋国。接着又逃到郑国。时晋国人想联合太子建灭掉郑国,因走漏风声,太子被杀,伍子胥逃奔吴国。途中又病又饥,只得鼓腹吹箫,乞食吴市。初投吴王僚,继而帮助公子光刺杀王僚,夺取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用为行人,与他共谋国事。阖闾九年 (前506),他和孙武教吴王联合蔡、唐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出奔,他掘楚平王墓,鞭尸之百,以报杀父之仇 时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一时霸主。他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 其后,阖闾伐越,伤指而死,子夫差继位。夫差二年 (前494),吴大败越,越王勾践仅余五千人,退守会稽,派人求和。他劝夫差乘胜灭越,而不要北上伐齐,夫差不听。后夫差大败齐军,因而更加疏远他。他知道这样下去,越必灭吴。便趁出使齐国的机会,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人鲍牧。好臣太宰嚭乘机诬蔑他心怀怨恨,有贰心。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他自杀。临死前,他对舍人说: “我死后,你一定要将我的眼球刨出来,挂在吴东门上,我要看看越寇是怎样灭吴的。” 吴王听后大怒,将他的尸体装在马革里,让它浮在江中。吴人可怜他,替他在江边建祠,以纪念他。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猜你喜欢的书
枕草子
日本最早的随笔散文集。清少纳言著。周作人译,成书于长保二年(1000)以后。世传多种异本,大体上可分为能因本、三卷本、前田家本、堺本4种。相比之下,以三卷本为优。目前在日本较为流行的有松浦贞俊、石田穰二译注的《枕草子》(全2册)。角川书店出版。清少纳言,平安时代中期人。本名不详。歌人清原元辅之女。正历四年(993)侍一条天皇中宫定子。出身贵族书香门第,通晓汉诗文,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蜚声于世,深得中宫赏识。先与橘则光结婚,后离异,又与藤原世栋结褵。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定子死后,退居宫外。据传晚年不遇,出家为尼。本书由大约300个章段构成。这些章段大致可以分为日记、类聚、随想3类。日记章段主要记述作者在宫中的见闻,内容多是关于中宫定子的记录。类聚章段的基本写作形式,开头一般采取总括的提示,然后分别列举论述有关的同类事物。随想章段,多是以类聚章段的形式为基础,而在内容上多是偏重于个人感想的前提下脱化独立出来的。本书就其整体而言,文笔简洁明快,思路明晰敏捷而富于条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对日本后世文学,特别是散文文学有重大影响。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又名《太上道德经解》。《道德经》注本之一。一卷。按河公本分为八十一章。卷首题为“孚佑上帝全经阐义,八洞仙祖分章合注”。卷前有文昌、苏朗、柳守元之序文。柳序云:“曩者八洞仙祖合注此经,予曾题志数言,今门弟子将孚佑上帝阐义合而刻之,归入集中。”考柳守元曾编辑王常月《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王为淸康熙年间人,柳当在王之下为龙门第八代弟子,则此书当编于清代。卷前还有唐肃宗、唐宪宗、宋真宗、宋仁宗、明太祖等御制“太上道德经赞”。注文以孚佑上帝(吕洞宾)阐义附于原文句后,每章之下有正阳帝君、西华帝君、玉华帝君、孚佑帝君、瑶华帝君、妙法 元君、光垣帝君、普炼帝君等八洞仙袓分章合注。本书以道教义理解老。如释“道”,阐义为:“元始一炁,虚无自然”。注文为:“道字乃先天之道矣,惟有道而后有天,所谓道生天地是也。”又曰:“大道不滞形迹,不分畛域,不落意见。浑浑沦沦。”卷末附有苏轼、惠觉、恩洪跋文三篇。本书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心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一册“古佚道书及经典类”。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还丹诀图》、《炼形秘诀图》、《三田既济诀图》、《炼气成神朝元诀图》、《内观起火仙凡交换诀图》、《弃壳升仙入圣超凡诀图》。其图依内丹修炼程式排列,图后附诀文,指示内丹原理及修炼功法。
灵宝净明黄素书
全称《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简称《黄素书》。全书十卷。有元初净明派道士傅飞卿解。为净明道重要典籍。汇集净明道所传各种内炼丹法及符箓咒语,而其主旨则在劝人以忠孝廉慎为本,以调养心性, 修炼内丹为术, 则丹道可成。收入《道藏》314册。
新斩鬼传
小说,张恨水著,1931年4月上海《新自由书社》出版。孙悟空大闹革命,天界实现了共和,尽管改朝换代,锺馗依旧做着驱鬼的职务。因其庙宇之前的牌匾被更换,锺馗与属下开始着手下界调查,於是展开了一场别样的驱鬼行动。鸦片鬼丶玄学鬼丶空心鬼丶狠心鬼丶没脸鬼等悉数登场,各显本色与神通。经过与衆鬼的一番较量,人间诸鬼减少,但锺馗的驱鬼道路任重而道远。
铁花仙史
清代白话长篇人情小说,属才子佳人类,不分卷二十六回。题“封云山人编次”, “一啸居士点评”,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鲁迅先生将本书列入“明之人情小说”,孙楷第则列入“不能定其先后次第”者内,按书称明朝为“故明”,且避“玄”字为“元”,三江钓叟的序中还说: “传奇家摹绘才子佳人之悲离欢合,以供人娱耳悦目也旧矣”, “作者实故翻空出奇”,称才子佳人小说“旧矣”,可知非其早期作品,书当出康熙末年。全书26回,写王儒珍和蔡若兰悲欢离合的故事。王儒珍和蔡若兰在襁褓之时便由父母约为婚姻。后王家衰落,王儒珍考科举又屡遭失败,蔡若兰之父便为女儿另选高门。王儒珍的同窗好友陈秋麟当时已中解元,闻此讯忙托人向蔡家求婚,打算迎亲时让给王儒珍;不料蔡若兰逃婚出走,为钱塘知县苏诚斋收养。数年之后,蔡若兰之父晚年孤寂,深悔当年退婚之事,便认王儒珍为义子,并为其娶苏诚斋之女。王儒珍在岳父家见到蔡若兰的旧婢,方知苏诚斋的养女就是蔡若兰,又娶了蔡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