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

毛公
  • 姓名:毛公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毛公:大毛公毛亨或小毛公毛苌的代称,二人为叔侄关系,二人传承的《诗经》——毛诗流传至今


大毛公,即毛亨。古文《诗》学《毛诗》的开创者。籍贯及传受渊源有二说:一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於家,以授赵人小毛公(即毛苌)。另一说: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大毛公。郑玄《诗谱》云:“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陆玑《疏》云:“毛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大毛公’,苌‘小毛公’。”(《经典释文序录疏证》)据此,大毛公当为鲁人,名亨,《诂训传》之作者。


小毛公,即毛苌。赵(今山西)人,从大毛公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毛诗》之名即由是起。然未得立。至后汉,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以难三家,由是鲁,齐,韩三家遂废。

毛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字则震,号有斋,福建候官人。清代学者。曾编有《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闲止书堂集钞》、《松鹤山房诗文集》等。1701年据诚亲王胤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及家藏的1万多卷图书,分门别类编成一集。雍正登基后,被流放东北,卒于戍所。蒋廷钖,清康熙举人。常熟人。字扬孙,号西谷。工诗善画。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等书。雍正时奉命重编《古今图书集成》。其第1编即《历象汇编》(其他5编为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历法典》记历法、仪象、漏刻兼及测量等,共6部140卷。而有关历法等资料,可由《历法典》中找出。

象山集

象山集

南宋陆持之编纂的陆九渊的著作集。28卷,《外集》4卷,另附《语录》4卷,共36卷,九渊号 “象山” ,故名。成书于开禧元年 (1205年) ,嘉定五年 (1212年) 由袁燮刊行。前28卷,皆书、表、奏、记、杂著、行状、墓志、墓碣等。《外集》 4卷皆程式之文。《语录》 4卷,本于集外别行,后重刻时乃附于集末,以成全书。集中的书信、杂著和语录互相发明,合而观之,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陆九渊的哲学观点。认为“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不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象山集》卷21) 。提倡心学,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同此心此理” (同书卷22) 。认为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同上) 。九渊之学以悟为宗,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就能确然有得。此书是研究陆九渊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四部丛刊》收录《象山先生全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有《陆九渊集》。

花底拾遗

花底拾遗

《花底拾遗》为明末清初的南明朝廷将领黎美周所著散文。本书主要讲述了造物者欲生百花,以泄其华英之秘,不知费几许经营,而始各臻其妙,美之人人也。

泊宅编

泊宅编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念奴娇》之爱国词。有三卷本、十卷本两系统。《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俱录十卷本。三卷本记事一一○条,较十卷本少八十一条,然其中二十六条又为十卷本所不载。二本孰先孰后,迄无定论。《四库全书》所收为三卷本,但该书《总目》作者据《宋史·艺文志》,疑三卷本并非原帙,而系明人“臆为窜改”所致;胡凤丹编《金华丛书》,更确认十卷本为原本。顾修编《读画斋丛书》则认为三卷本叙事较详,且有十卷本“讳而不书”之事,“或为初稿”(见顾修《跋》)。《啸园丛书》编者葛元煦亦持此说。今人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此书,则认为三卷本为方勺勒成此编前之初稿本,然当时未付梓,而十卷本则自南宋初已流行,至明万历中商濬将三卷本编入《稗海》后,二本方并行流传。今存三卷本有《稗海》、《四库全书》、《啸园丛书》本;《读画斋丛书》、《金华丛书》则并载三卷与十卷本。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点校本亦并载上述二本。

诗演义

诗演义

梁寅撰 梁寅 (1309—1390),元末明初江西新喻(今新余)人,字孟敬。世业农,家贫力学,博通《五经》。累举不弟,遂弃去。辟集庆路儒学训导。元末战乱,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他就征。在礼局中以讨论精审为众所推服。书成,将授官,以老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曾谓“清、慎、勤”为居官三符。著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周易参义》、《石门集》等。其《诗演义十五卷》推演朱子诗传之义,故以演义为名。前有自序,称此书为幼学而作,博稽训诂以启其塞,根之义理以达其机,隐也使之显,略也使之详。其书浅显易见,切近不支。元儒之学,主于笃实,犹胜虚谈高论,横生臆解者。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诗类》。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

清真雄说,机德等编。六卷。卷首收序、请启、付;卷一收住山东临清州大悲禅寺语录;卷二收住浙江嘉兴府三塔景德寺海会禅院语录;卷三收拈古;卷四收颂古、法语、行略;卷五收机缘、像赞、联芳偈;卷六收诗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