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寿

杨恩寿
  • 姓名:杨恩寿
  • 别名:字鹤俦,号蓬海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长沙人
  • 出生日期:1835
  • 逝世日期:1891
  • 民族族群: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又作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生于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1835年1月7日)。咸丰八年(1858)优贡生,同治九年(1870)举人。曾多年以教馆、佐幕为业。同治元年,充任湖南郴州知州魏镜余府中教席。二年,任詹事府主簿。四年,随六兄彤寿赴广西北流县,办理刑名.钱粮、税关诸事务。五年回长沙,在府署任事。继应魏镜余之聘,赴澧州修订州志。光绪元年(1875)佐幕云南,未几授湖北盐运使,后升任湖北候补知府。光绪三年,越南贡部正使裴文祀来朝,杨恩寿奉旨为湖北护贡使,与裴文祀“晨夕晤对,一月有余,无日不有唱和”(裴文祀《词余丛话·序》),裴为其《词余丛话》作序,并希望该书付梓后,能以百本相赠,于中、越文化交流多有促进。


杨恩寿能诗、能赋,兼工词曲、骈文,自谓“半生所造,以曲子为最,诗次之,古赋、四六又次之,其余不足观也”(《坦园日记》)。其于清末文坛,以戏曲作家及戏曲理论家著称。吴梅曾谓其《坦园六种曲》“其中排场之妙,无以复加,真是化功之笔”(《复金一书》)。著有传奇八种,其中六种《姽婳封》、《桂枝香》、《理灵坡》、《桃花源》、《再来人》、《麻滩驿》合刊为《坦园六种曲》;《双清影》收入《杨氏曲三种》;唯《鸳鸯带》二四出因剧中插叙时事,语多过激,以朋友之劝,焚毁不传。戏曲论著有《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各三卷,并有小说集《兰芷零香录》。其诗、文、词、赋皆辑入合刻本《坦园丛书》中。又有《坦园日记》手稿一○册,1982年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生平事迹见《坦园日记》、《坦园诗录》。

杨恩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游城南记

游城南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考其它史料增删编次而成,书成于淳熙丁来年(1187)。书中记载徐神翁事迹一百七十余条,大致按年代编次。据称徐神翁本名徐守信,十九岁入泰州海陵天庆观充洒扫之役,后遇至人授以占卜之术,言人祸福无不灵验。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赐号曰「虚靖冲和先生」,卒于大观二二年(1108),寿七十六岁。

史剡

史剡

司马光的《史剡》(载《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十三),内容虽然只是对史籍所载的八个历史人物的十件史事作出评论和判断,但其中的史料学思想相当丰富,堪称是司马光鉴择史料的典型示范。

尚书通考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着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着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声集》。镇成工诗,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而尤以描摹山水者着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具有风调”。镇成说解《尚书》,博引他书以考据虞、夏、商、周之名物典章,间或附以论断,颇为详赡。其说重在考据,不尚空谈。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乃此书之缺憾。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张金吾《藏书志》、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均有着录。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清抄本等。

九经误字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易见者不录,与石经异文而两通者不录。所摘监本、坊本误字,各经并不很多,只有《仪礼》错讹尤甚,靠此书得以校明,清代印行时得以补正,这是顾氏对经籍的一大贡献。但由于顾氏所依据的石经为裁剪本而非完本,造成了把监本本来对的地方反倒改错,而有些错的地方反倒置之不论,尚不及后人考证精密。不过,清代校经之学,实由顾炎武和张尔岐始,其创始之功不可没。现存有清抄本。

卢至长者因缘经

卢至长者因缘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长者生平最悭,节会日,饮醉自歌。帝释化作相似人以恼乱之,乃令见佛,证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