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

- 姓名:刘攽
- 别名:字贡父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江新喻(江西新余)人
- 出生日期:1023
- 逝世日期:1089
- 民族族群:
刘攽[ bān ] (1023~1089)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贡父。临江新喻(江西新余)人。与兄刘敞同登庆历六年(1046)进士第。仕州县20年,嘉祐八年(1063)始为国子监直讲。治平三年(1066)欧阳修荐为馆阁校勘。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论新法不便,斥通判泰州,迁知曹州,历任开封府判官、京东转运使,徙知兖、亳二州。元丰七年(1084)贬监衡州盐仓。宋哲宗立,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直龙图阁知蔡州。召拜中书舍人,卒。弟子私谥日公非先生。
刘攽精熟汉史。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刘攽专职两汉部分。取精用宏,自出手眼,能做到“无一语不出于《史》、《汉》,而无一处全袭《史》、《汉》。”(金毓黻语)天资滑稽,其诗多谑。《寄韩玉汝》诗即以诙谐著称,《襄州淳于髠墓》盛赞古代滑稽家淳于髠。《江南田家》、《城南行》、《京北流人》诗对农民的痛苦境遇表示同情,《自古》诗讽刺皇帝滥封嬖幸为侯,均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雨后池上》、《新晴》等诗写景清丽。曾巩《祭文》称其“强学博敏,超绝一世。”为名家所共推重。著有《中山诗话》(一作《刘贡父诗话》)1卷,多记北宋著名诗人习性、谈片,间涉考证,又杂以诙谐。论诗主张“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彭城集》(一作《公非集》)50卷,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十之八九,编为40卷。尚有《东汉刊误》4卷,今存。《文选类林》18卷,疑为托名之作。此外如《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等,均佚。颜中其编有《刘攽年谱》,载于《资治通鉴丛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
[正 史]
攽字贡父,与敞同登科,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欧阳修、赵概荐试馆职,御史中丞王陶有夙憾①,率侍御史苏采共排之,攽官已员外郎,才得馆阁校勘。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诏封太祖诸孙行尊者②为王,奉太祖后。攽言:“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当自奉其国之祖。宜崇德昭、德芳之后,世世勿降爵,宗庙祭祀,使之在位,则所以褒扬艺祖者著矣。”后二王绍③封,如攽议。
方更④学校贡举法,攽曰:“本朝选士之制,行之百年,累代将相名卿,皆由此出,而以为未尝得人,不亦诬哉。愿因旧贯⑤,毋轻议改法。夫士修于家,足以成德,亦何待于学官程课督趣⑥之哉。”
王安石在经筵⑦,乞⑧讲者坐。攽曰:“侍臣讲论于前,不可安坐,避席立语,乃古今常礼。君使之坐,所以示人主尊德乐道也;若不命而请,则异矣。”礼官皆同其议,至今仍之。
考试开封举人,与同院王介争詈,为监察御史所劾罢。礼院廷试始用策,初,考官吕惠卿列阿时者⑨在高等,讦直者⑩反居下。颁覆考,悉反之。又尝贻(11)安石书,论新法不便。安石怒摭前过,斥通判泰州,以集贤校理、判登闻检院、户部判官知曹州。曹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至,则治尚宽平,盗亦衰息。为开封府判官,复出为京东转运使。部吏罢软不逮者(12),务全安之(13)。徙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为转运使,能奉行法令,致财赋,乃追坐(14)攽废弛,黜监衡州盐仓。
哲宗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去,加直龙图阁、知蔡州。于是给事中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言:“攽博记能文章,政事侔(15)古循吏,身兼数器(16),守道不回,宜优赐之告(17),使留京师。”至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请复旧制,建紫微阁于西省(18)。竟以疾不起,年六十七。
攽所著书百卷,尤邃(19)史学。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预(20)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为人疏隽,不修威仪,喜谐谑,数用以(21)招怨悔,终不能改。
《宋史·刘攽传》卷三一九
〔注 释〕
①夙憾:旧怨。②行尊者:辈份最长者。③绍:继承。④更:更改。⑤因旧贯:因仍往日惯例。⑥督趣:督促。趣(cu)。催促。⑦经筵: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凡侍读、侍讲学士均称经筵官。⑧乞:请求。⑨阿时者:迎合时世的人。阿(e):曲从,迎合。⑩讦直者:耿直敢言的人。(11)贻:致。(12)罢(pi)软:软弱无能;不逮:不及,不能胜任。(13)务全安之:也一定都给与安置。(14)追坐:追究罪过。(15)侔:相等。(16)身兼数器:一身兼具多种才能。(17)优赐之告:古代官吏休假称“告”。“赐告”,谓假期已满赐予续假。优赐,即赐予足够的假期。优,充足。(18)西省:指枢密院。宋以枢密院专掌军政,称“西府”。中书门下掌管政务,称“东府”。(19)邃:精深。(20)预:参与。(21)用以:因此。
猜你喜欢的书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作者是[英]伊丽莎白·拉蒙德。本书是叙述十六世纪英国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初版于1581年,中译本所据版本为1893年伊丽莎白·拉蒙德编校版。全书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共分三层。第一次对话表述了各类人物对当时一些现象的不满,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次对话既谈存在的问题,又讨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次对话,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本书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表现了作者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即只有金钱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外贸是财富的真正源泉等。
庄氏算学
八卷。清庄亨阳撰。庄亨阳字元仲,福建南靖人,康熙五十七年 (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庄氏算学》系庄亨阳收集诸家算法,为推究高深测量之变化,参考《几何原本》、《梅氏全书》、《数理精蕴》等书,由其后人将遗稿汇辑付印而成。该书以简炼的语言介绍了梅文鼎开方法,辑录几何原本举要、勾股测量诸法、曲线体与正方体求法、比例方法、中西笔算法和七政步法,简而不漏,括而不支,虽无创新之意,却有引导之功,实为初学者启蒙读物。该书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848年重刊本八册作 《秋水堂算法》(现存上海徐家汇藏书楼); 1889年裔孙翥轩刊《秋水堂遗集》本 (李俨藏书,现已捐中科院)。
本草正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作者论药条理清晰,主论持平。相似药物功效比较、药物配伍等阐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故于书中将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做为药之“四维”以扶阳救阴。
原道觉世训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约写于1847-1848年间。为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在此篇中,洪氏为了号召农民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塑造了一个创化世界、主宰人间的至高无上的皇上帝。他说:“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生”,“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此外,他又虚构了一个与皇上帝对立的阎罗妖,作为封建社会一切邪恶势力,包括佛道迷信、各种偶像、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总代表,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洪氏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划分为两个鲜明的营垒,使革命有了明确的对象。这表明他的革命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但是,该书虽然充满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却采用了宗教的形式,从世界观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必然要给革命带来消极影响。太平天国最后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张献忠等事迹,及日本乞师,沙定洲之乱等。卷下记桂王、孙可望、李定国、张名振、瞿式耜、何腾蛟、李自成、吴三桂等事迹。书用记事本末体。每卷先列诸王,后列当日时事,类分为41篇,均有小标题。
海八德经
佛说海八德经,一卷,秦罗什译。举大海之八德,比显戒经之八德者。见小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