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

- 姓名:王十朋
- 别名:字龟龄,号梅溪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乐清人
- 出生日期:1112
- 逝世日期:1171
- 民族族群: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学上舍生免解,省试及格,高宗面试进士,十朋以揽权为对,揭发“权臣子孙门客省闱殿试,类皆窃巍科”,认为“有司以国家名器为媚权臣之具”,决不可能“得人”。建议“威福一出于上,不至于下移”,必须“愿陛下正身以为本,任贤以为助,博采兼听以收其效”。高宗“嘉其经学淹通,议论醇正,擢为第一”,并用其言,“严销金铺翠之令,取交阯所贡翠物焚之”。初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继特添差绍兴府佥判。三十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命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十月轮对,答以“御敌之策莫急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人望”,“权虽归于陛下,政复出于多门”,建议起用张浚、刘锜“以寝敌谋以图恢复”,罢免杨存中兵权,更定枢密管军班次。高宗一一嘉纳,大略施行。为此,太学生列十朋为“五贤”之首。三十一年春,迁大宗丞,累疏乞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六月,孝宗即位,诏起十朋知严州。九月召对,上疏陈时政缺失,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复于便殿从容奏对,提出“今日之计,战固未可轻,和决不可议。守以养气,俟时而伸,乘机而投而已”。隆兴元年(1163),除起居舍人,升侍讲,旋除侍御史,力赞张浚主战,上疏论史浩八罪,又论史正志、林安宅罪,皆罢去。会张浚符离战败,引咎辞职。改除吏部侍郎,不拜。七月回故里左原。次年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七月三日抵鄱阳。乾道元年(1165)七月,移知夔州,饶民乞留不得,竟断所过之桥。四年,移知湖州,户部责虚逋钱三十万,命吏持券往辨,不胜,复请祠去。归途得敕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月抵家。八月起知泉州,浚洑田塘(周4980丈),建放生池,六年闰五月离去。七年三月,除太子詹事,廷对时犹极论时事。以疾革许归里第,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享年60岁,赐谥忠文。遗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诗,后集文)外,尚有《尚书解》、《春秋解》、《论语解》、《周礼详说》、《唐书详节》和《梅溪奏议》等。叶适论绍兴末、乾道初,“士类常推公第一”:朱熹论其奏议“气象大”。
猜你喜欢的书
宝刻类编
八卷。未著撰书人姓名。《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诸家书目也未著录,只有《文渊阁书目》里有记载,但世无传本,仅见于《永乐大典》 中。此书收录碑刻,上自周秦,下到五代。根据书中写有宣和、靖康年号,可知为南宋人所撰。书中有“瑞州”标目,查史书得知,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为避理宗讳,改筠州为瑞州 (今属江西省),可知撰书者是宋理宗以后的人。此书分为八类,即: 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姓名 (残缺)。
格言联璧
金缨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内容的至理格言,用以启蒙训教。咸丰元年(1851)刻本,民国十五年(1926)鸿宝斋书局重刻本。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注本。10卷。清陈念祖(修园)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编将《金匮》前22篇予以诠注,删去林亿整理本之最后3篇,并于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脉证)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该书释文中较多地选取徐忠可、尤在泾、魏念庭、王晋三等名家的学术见解,并结合陈氏个人心得编注原文,疏解义理;其于杂病诸方,亦不乏精辟之评述。全书以“浅注”为其基本特色,而编法的特点,略同于《伤寒论浅注》,即在原文中衬以小注,原文、注文可以连读而易于理解。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其孙心典和陈氏门人林礼丰等所写之按语,其中尤以元犀之按语识见较广。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刊本、《南雅堂医书全集》本等,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校长先生
土课钟已经敲过半个钟头了,三个教室里还有两个先生没有到。有一个是早就请了病假,别的一个大概还挨在家里不曾出来。
校长先生左手提着一壶老白酒,右手挟着一包花生,从外面从从容容地走进来了。他的老鼠似的眼睛只略略地朝三个教室看了一看,也没有做声,便一直走到办公室里底那个固定的位置上坐着。
续指月录
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
大庄严法门经
二卷,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八千菩萨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淫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次第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