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

王十朋
  • 姓名:王十朋
  • 别名:字龟龄,号梅溪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乐清人
  • 出生日期:1112
  • 逝世日期:1171
  • 民族族群: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学上舍生免解,省试及格,高宗面试进士,十朋以揽权为对,揭发“权臣子孙门客省闱殿试,类皆窃巍科”,认为“有司以国家名器为媚权臣之具”,决不可能“得人”。建议“威福一出于上,不至于下移”,必须“愿陛下正身以为本,任贤以为助,博采兼听以收其效”。高宗“嘉其经学淹通,议论醇正,擢为第一”,并用其言,“严销金铺翠之令,取交阯所贡翠物焚之”。初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继特添差绍兴府佥判。三十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命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十月轮对,答以“御敌之策莫急于用人,用人之要莫先于人望”,“权虽归于陛下,政复出于多门”,建议起用张浚、刘锜“以寝敌谋以图恢复”,罢免杨存中兵权,更定枢密管军班次。高宗一一嘉纳,大略施行。为此,太学生列十朋为“五贤”之首。三十一年春,迁大宗丞,累疏乞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次年六月,孝宗即位,诏起十朋知严州。九月召对,上疏陈时政缺失,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复于便殿从容奏对,提出“今日之计,战固未可轻,和决不可议。守以养气,俟时而伸,乘机而投而已”。隆兴元年(1163),除起居舍人,升侍讲,旋除侍御史,力赞张浚主战,上疏论史浩八罪,又论史正志、林安宅罪,皆罢去。会张浚符离战败,引咎辞职。改除吏部侍郎,不拜。七月回故里左原。次年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七月三日抵鄱阳。乾道元年(1165)七月,移知夔州,饶民乞留不得,竟断所过之桥。四年,移知湖州,户部责虚逋钱三十万,命吏持券往辨,不胜,复请祠去。归途得敕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月抵家。八月起知泉州,浚洑田塘(周4980丈),建放生池,六年闰五月离去。七年三月,除太子詹事,廷对时犹极论时事。以疾革许归里第,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享年60岁,赐谥忠文。遗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诗,后集文)外,尚有《尚书解》、《春秋解》、《论语解》、《周礼详说》、《唐书详节》和《梅溪奏议》等。叶适论绍兴末、乾道初,“士类常推公第一”:朱熹论其奏议“气象大”。

猜你喜欢的书

眉山集

眉山集

诗文别集。北宋唐庚(1071—1121)撰。二十二卷。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亦贬置惠州。后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与苏轼友善。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国杂事》。此集收诗凡三百余首,赋五篇,文百余篇。诗以体为序,且以五言律为多。风格简练、紧凑、严谨。文以杂文为多。阐述论学思想,亦颇简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为三十卷本,附张元济撰校勘记一卷。

四六鸳鸯谱

四六鸳鸯谱

明阴化阳,苏紫盖汇辑明崇祯间刻本《禁书总目》《违碍书目》《禁毁书目·补遗一》载:查鸳鸯谱系明阴化阳辑,皆所摘四六活套之语,殊为狠鄙不堪,中间悖碍处甚多,应请销毁。框20.5*15厘米,四周单边,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大题“四六鸳鸯谱卷之几”,次行上题“东里阴太乙先生”,三行上题“东粤苏紫盖先生”,两行间题“汇辑”,次行下题“西郸线岭黄国翰”,三行下题“豫章养恬王世茂”,两行间题“参阅”。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阴化阳序以上为《四六鸳鸯谱》十二卷,版心上题“鸳鸯谱”,单黑鱼尾,尾下题卷几,叶码。此本为《四六鸳鸯谱新集》十二卷。前有苏太初(紫盖)序无年月。按“《禁书知见录》所作目录为四六鸳鸯谱新集十二卷启集十二卷,今以实物核对无“新集”二字,启集应为“四六鸳鸯谱新集”。又崇祯七年刊,是据阴化阳序所书而言。在启集(即“新集”目录一卷中有《拟平寇贺表》一文,是“崇祯九年”所作,故今改为崇祯间刻本。

妇科冰鉴

妇科冰鉴

妇产科著作。清柴得华撰。八卷。得华字丽东,乾隆间医家。序中记述作者“少年病温,几为医误,于是弃儒业医,酷嗜岐黄家言”,孜孜以求,苦读多年,尤长于妇科。作者深感古代医著“率多论而不详,语而不畅,或存论而遗脉,或有治而无方,使留心斯道者,非失遗珠之恨,即生望洋之叹”,因而编撰本书。依《医宗金鉴》编目体例,凡分十二门。立论悉本内经奥旨,博采先哲精萃,复加探讨,创为一家之言。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详脉法方药,辨证精审,论理透彻,立方遣药,丝丝入扣。读之易于领会,豁然贯通。本书对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及学习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稿本,藏于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

鹤惊昆仑

鹤惊昆仑

现代武侠小说。王度庐著。又名《舞鹤鸾鸣》。本书为“鹤—铁”系列五部曲的第一部(余为《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写于抗日战争前,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1945年重版时改名《舞鹤鸾鸣》)。主要叙述江小鹤与鲍阿鸾爱恨情仇的故事。小鹤与阿鸾青梅竹马相恋,后江父却为阿鸾祖父鲍昆仑门下弟子所杀。小鹤为报父仇,远走他乡,投师九华奇侠学艺。十年后归来复仇,但碍着阿鸾而不忍下手;阿鸾痛感两家仇恨无法化解,决以身殉,其后为救祖父,急切中夺剑自戕,终因伤重不治而死。作者文笔细腻,叙事曲折,对老拳师鲍昆仑刚愎自用,受宵小蒙蔽,不知省察,反倒加意迴护,逼迫阿鸾嫁与骄傲自恃的纪广杰,纵容门徒龙志起作恶多端,以致造成一连串悲剧的性格,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对小鹤阿鸾爱恨交织、悲矜激楚的凄迷心情亦有传神之笔。

衡曲麈谭

衡曲麈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明人张琦著。这部论著分为“填词训”、“作家偶评”、“曲谱辨”、“情痴寤言”4个部分。张琦认为“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传奇之曲,与散套异”。在“填词训”里,他着重论述了散套填词的注意事项。在“作家偶评”里,他对明散曲和传奇作家的成就和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说,其中不乏高论。如其论汤显祖《牡丹亭》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可谓独具只眼。在“曲谱辨”里,他提出“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亦可谓高见。《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集》卷首,有明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又有《读曲丛刊》、《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将《衡曲麈谭》点校辑入第4册。

月喻经

月喻经

佛说月喻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以皎月圆满诫比丘之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