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祯

许国祯
  • 姓名:许国祯
  • 别名:字进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许国祯,元绛州曲沃(今属山西)人,字进之。通经史,尤精医术。忽必烈为藩王时,在王府掌医药。曾随征云南,攻鄂州。忽必烈即帝位,授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1275),迁礼部尚书。后升翰林集贤大学士。二十一年,奉命集诸路医学教授增修《本草》。死年七十六。


许国帧博通经史,尤精医术。世祖即位前即召他至翰海(今阿尔泰山),留守掌医药。许氏忠正敢谏,深得世祖信任,并曾治愈了世祖的足疾。世祖即位,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后又改授金虎符,迁礼部尚书,拜集贤大学士,进光禄大夫。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二月主持编修《至元增修本草》,是元代唯一官修本草,惜书佚不传,后又撰成《御药院方》11卷,此书所辑多为南宋、金元医方,若干成方不见于其它方书,对临证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并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国祯胆识超群,敢于直谏。一次北撒王妃患眼疾,医生行针失误伤王妃一目。忽必烈非常气愤,欲治医生死罪。国祯知道后从容进谏道:医生应治死罪,但是,其因心怀恐惧而失手,若治罪,今后谁还敢来王府治病!忽必烈大悟,遂宽赦了医生。忽必烈继帝位(1260),任他为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1275)升礼部尚书、翰林院集贤大学士。他的节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庙仪等建议,多被采纳施行。至元廿年,他承世祖之命,召集全国医学名士,增修御药院所刊方书,“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编成《御药院方》2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国祯逝世后,谥忠宪,追封蓟国公。

许国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马铁奥·法尔哥尼

马铁奥·法尔哥尼

小说。作者梅里美。选自《梅里美小说选》。小说写杂木丛林的科西嘉成了牧人和一切犯法者的乐园。一次巡逻队追捕强盗齐亚尼托,齐亚尼托大腿受伤,一瘸一拐来到马铁奥家,他儿子福尔图纳托一人在家,强盗给福尔图纳托五法郎,让他把自己藏起来。巡逻队来后,准尉许诺给他一只银质挂表,让他说出强盗的藏身之处,福尔图纳托接受挂表,说出了强盗藏身的干草堆,强盗被巡逻队带走。马铁奥认为儿子背信弃义,用枪打死了福尔图纳托。小说通过马铁奥大义灭亲的举动,表现他好侠尚义,威猛刚烈的性格,令人震惊。

道德经异同字

道德经异同字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雷峰宝卷

雷峰宝卷

宝卷,一种讲唱文学形式,由唐代的变文和宋代和尚的说经发展而成。早期作品的题材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现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代普明和尚的作品。明代以后,取材一般民间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宝卷日益流行,有二百种以上,例如《梁山泊宝卷》、《土地宝卷》、《药名宝卷》等。佛家宣讲宝卷称“宣卷”,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曲艺。《雷峰宝卷》的开头和结局,写白蛇从仙界下凡,又从凡间被收伏而去,许宣则了却宿缘后,最后板依于佛门。宝卷把这种“天数”贯穿到了全部的故事情节之中,成为每一事件的夙因。

白金的女体塑像

白金的女体塑像

短篇小说。穆时英作。1934年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描写一位男性医生见到女病人的裸体时的性心理;

续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中国古代官修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乾隆三十年(1767)完成初稿,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间定稿,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为影印精装2册。本书为《文献通考》之续书,共250卷,分类大致与《文献通考》相同,仅在《郊社考》中分出《群祀考》,《宗庙考》中分出《群庙考》,总共为26考。本书系以王圻所编《续文献通考》为基础,加以扩大和充实而编成,记载宋宝庆元年(1225)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所收资料比较丰富,除采自正史外,还引用了诸家文集、史评、语录和说部的资料,对研究宋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的经济、政治制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与《续通典》和《续通志》相比,本书是修成最早也是修得较好和较有价值的一部。作为本书编修基础的王圻《续文献通考》,成书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仅万历年间刊行过,传世之本较少。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其《续文献通考》共254卷,除与《文献通考》相同之24考外,新增了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书院6考,共分30考。记载南宋嘉定末年至明万历初史事,所收资料较多,明代资料尤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资料缺乏细致的考证,分类也不够恰当,内容较杂乱,错误较多。

周礼纂训

周礼纂训

二十一卷。清李钟伦撰。李钟伦字世得,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康熙举人,未仕而亡。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并受父指授,多与宣城梅文鼎、长洲何焯、宿迁徐用锡、河间王之锐、同乡陈万策讨论,对三礼造诣颇深。除着有《周礼训纂》外,还有《诗经测仪》、《经书源流歌诀》、《三礼经测义》。《周礼训纂》体例与其叔父李光坡《周礼述注》相似,详为由《天官》至《秋官》五官注疏,加以训义。《考工记》因河间献王所补,非周公之古经,缺其不注。对名物制度不甚加意,故往往考证不详。但也不乏精论,如对“巾车重翟”,“锡面朱总”、“压翟勒面绩总”,“安车彫面鹥总”,解释颇为散乱。解“辨”、“禘祫”、“社稷”、“学校”诸篇,皆考证详核,解“司马法”考证尤为精核。李钟伦又明于推步之术,其训《大司徒》“士圭之法”,认为百六十余,竟差一寸。《周礼训纂》凡所诠释,用词简要,多得“礼”意,是研究《周礼》较好的一部参考书。版本有乾隆中成云山房刊本、乾隆翰林院抄四库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