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

吴鼎
  • 姓名:吴鼎
  • 别名:字尊彝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鼎,字尊彝,清江苏金匮 (今无锡)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授司业。洊擢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大考降左春坊左赞善,迁翰林院侍讲,旋休致。所撰有《易例举要》二卷,《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裒宋俞琰、元龙仁夫、明来知德等十家《易》说,以继李鼎祚、董楷之后, 其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其《东莞学案》,则专攻陈建《学蔀通辨》作也。兄鼐,亦通经,深於《易》、《三礼》。

吴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情迷佛罗伦萨

情迷佛罗伦萨

美艳动人的玛丽•潘顿一年前失去了她深爱的浪荡子丈夫,好在丈夫因为车祸死得早,还为她剩下了点财产,加上她手头的一些珍贵首饰,倒也足可逍遥度日了。埋葬了丈夫,清理完家产后玛丽来到佛罗伦萨,租下近郊小山上的一幢美丽的古董别墅休养身心。玛丽多年的仰慕者、“大英帝国的建造者”埃德加爵士多年来飞黄腾达,即将荣任孟加拉总督,在受命前特地赶来佛罗伦萨向她求婚。但是一天深夜,只不过由于玛丽的一时情难自己,却导致了一出梦魇般的暴力事件。危急关头她不得已求救于声名远播的浪荡子劳利•夫林特,而通过他,她终于认识到否定了爱情——以及包蕴于其中的所有激情与冒险,也就等于否定了生活和生命本身。 毛姆最为成熟的小长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生动,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

中德通商条约

中德通商条约

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自“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后,德国也想从中国捞取种种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德国趁机向清政府提出比照英、法订立条约的要求。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2日,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德使阿里丕艾在天津签订此约。共42款。附“专条”、“三汉谢城附列条款”。主要内容为: (1)两国互派使臣驻扎彼国京城。(2)准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并准德人在各口岸通商、赁房、买屋、租地及建造教堂、医院、坟茔等。(3)持照德国人准往内地游历,保护德国传教士。(4)规定商船交纳税钞及通商各项条例。(5)互交逃犯。(6)两国人民相涉案件,由中国官员会同领事审断;中国人欺扰德人而犯法者,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治罪;德国人欺扰中国人而犯法者,由领事按本国律例治罪。德国属民之互控案件,由德官员查办。如德国属民与外国属民相涉案件,与中国无关。(7)中国今后所有施于别国之利益,德国“无不一体均沾实惠”。“三汉谢城附列条款”规定“律伯克、石磊门、昂布尔三汉谢城议事厅亦准自派领事官前往通商口岸,办理本城事务”。借此条约,德国从中国攫取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德国人深入中国内地活动等特权。

七经小传

七经小传

三卷。宋刘敞撰。此书为其杂论经义之语,因涉及《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七部经书而得名。刘敞认为以上七经存在多处别字、脱简、遗文或倒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古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改易。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有些经文提出不同前人的解释,其中不乏精粹之见,但往往考据论证不足。宋庆历以前,学者多守章句注疏之学,《七经小传》大异前儒,不墨守成说,摆脱传统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但由于刘敞所提出的一些新看法论证不足,也因此不断遭到宋以后学者们的攻击,认为他开了南宋以来臆断经说之流弊。今存有清通志堂经解本。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作者:明太祖朱元璋,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以修齐治平为目的。

楞伽经合辙

楞伽经合辙

简称《楞伽合辙》。佛典注疏。明天启元年(1621)通润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凡值经之性相分途处,双引性相并释之……务令性相二宗如车两轮,并行不悖”,故命名“合辙”。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说也。天息灾生在北印度迦湿弥罗国,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施护则是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僧。他们原系同母兄弟,在太平兴国五年(980)一同携带梵本来京,也受到优待。那时法天等已游历归来,太宗叫他们审查宫廷收藏的各种梵本。因为他们兼通华语,能够翻译,太宗动了重兴译经的念头,遣内侍郑守钧计划在京中太平兴国寺的西边建筑译经院。过了两年,院屋建成,天息灾等便受命住入开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