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著

先著
  • 姓名:先著
  • 别名:字迁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泸州(四川泸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先著,清代诗人。字迁夫,一字迁甫,号之溪老生。泸州(四川泸县)人。侨居江宁。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据《陶庐杂录》记载康熙六十年(1722)他仍为湘人何煊所编的《诗的》作序。他当死于其后。他博览多闻,所著《词林纪事》,搜采甚广,为词家所重。擅长书法,且工诗词。他的诗词以吟咏景物和酬赠友人为主要内容,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如《同史千里宿蔡斋即席次史韵》:“萧瑟秋庭暮雨新,深宵停酒话遗民。”〔长亭怨慢〕《望后湖用白石韵》:“只较量,一掬湖波,况无数溪山无主。”〔珍珠帘〕《泛雨》:“还将老眼临风,问江南山色,模糊何许。”都隐隐透露出内心的哀痛。其作品笔调沉郁,注重锤炼,多精警之语。诗句如:“归樵望鸦巢,暮色失山影。”(《天盘岭》)“才已累身心未死,老难谐世自嫌真。”(《同史千里宿蔡斋即席次史韵》),词句如“烟汀月转无声,深飞鹭起人才见。”(〔水龙吟〕《白莲》)“芳事到池萍,雨声柔,一夜烟痕添满。”(〔南浦〕《春水》)都可称佳句。他亦能文。其《张南村先生传》,叙述传主行实,颇为井然有则。著有《之溪老生集》8卷、《劝影堂词》3卷。又与程洪合辑《词法》7卷、《发凡》1卷。

先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御选唐宋诗醇

御选唐宋诗醇

唐宋诗总集。四十七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敕编。高宗性好诗文,常与沈德潜等谈论诗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编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诗无称焉者”、“有文醇不可无诗醇”,因选唐宋诗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六家,“以见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风雅之正则”。此书认为,李杜一时瑜、亮,千古稀有;乐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创而不诡乎理者,莫过昌黎;录此四集,足以观有唐一代之诗。而宋诗不足以匹唐,仅选两集,因山谷多生涩,而选苏诗以示北宋诗坛之功;录放翁诗以见南渡以后诗之大成。谓六家为唐宋诗中之醇醪实不为过。全书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乐天八卷,昌黎五卷,东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笺注,然每诗后皆有评点语,有引前贤之评,亦有时人所评,均极精炼中意,于理解体味诗作皆有点化作用。此书流传很广,多用于家塾学习之课本,故版本颇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据以著录),此为初刊,台湾大学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内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点品评则更为显目,台湾故宫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书业堂重刻本,光绪七年(1881)浙江谭钟麟重刊本和江苏局本,等等。

防海纪略

防海纪略

王之春编(原题芍唐居士编)清同治十年(1871)顺天原刻本 二册中国边疆图籍录著录又二卷:清光绪六年(1880)上海文艺斋刻本二册。系删补《英夷八寇记》而成。作者鉴于清同治年间中外争端日多,欲以此书为清政府对外交涉中提供借鉴,故叙次得体,事实准确,语词秉直,无多顾忌。书末附《津事述略》,记述同治九年(1870) 天津教案事颇详。

施食通览

施食通览

施食通览,一卷,宋宗晓编并序,日本戒山刊行序,林师文跋。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简称《华严经决疑论》、《决疑论》。佛教著述。唐李通玄撰。四卷。据序称,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后,“犹虑时俗机浅”,故又作此书及《华严经大意》、《释华严经十明论》。认为《华严经》是“一乘圆教佛果之门”,分十部分叙其“纪纲”,以俾学者“知进修之轨”。所述十部分(十门)均附《华严经》内相应的品名,并作详细解释,实际上是把《华严经》分为十个部分讲解。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