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欣

- 姓名:羊欣
- 别名:字敬元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宋
- 出生地: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
- 出生日期:370
- 逝世日期:442
- 民族族群:
羊欣(370—442)南朝宋书法家。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等。王献之外甥。曾从其舅学书,善隶、行、草书。南史本传云:“少静默,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年十二,王献之甚爱之,欣书夏日著新绢裙书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书本工因此弥善。会稽王世子元显令书扇,常不奉命”。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书迹为时人所重,以其为王献之后独步一人。范晔、萧思话、王僧虔等皆学其书法。南齐王僧虔《书论》云:“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南梁袁昂《古今书评》以羊欣真书为“一时绝妙”。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品中之上,评曰:“早随子敬,最得王体”。 沈约云: “羊敬元长隶书,子敬之后,可以独步。”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草、行书入妙品,赞曰:“槭若严霜之林,婉似流风之雪,惊禽走兽,络绎飞驰”。传世书迹有《暮春贴》、《笔精贴》,著有《续笔阵图》、《采古来能书人名》。
买王得羊
南朝宋、齐的时候,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这话什么意思呢? 要深入理解,首先需要明白 “王”和“羊”各指什么。这里的“王”指王献之,“羊”指羊欣,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在书法上得到了王献之的妙传。这句谚语意思是说: 要学习王献之的书法,如果实在买不到真迹的话,只要买一幅羊欣的字,就可以学到王献之的书法,决不会使你失望的。这句 话中包含着对羊欣书法的极大肯定和赞扬。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他的外甥羊欣才12岁。当时,羊欣随父亲住在乌程。有一次,王献之去乌程,见小外甥十分可爱,又酷爱书法,欣喜之余就教他练字。羊欣虽然年纪很小,但少有大志,加之勤奋好学,因此学书长进很快。传说有一次,羊欣穿着一件新白裙睡午觉,王献之见了非常高兴,书性大发,就在羊欣的裙子上挥毫泼墨。羊欣醒来后,见裙子上满是舅舅的墨宝,他感到很幸运,回去脱下裙子,就照着上面的字练了起来。后来,羊欣的书法出了名,颇得舅舅王献之书法的神髓。他的隶书和行书都写得非常好,受到时人的推重。羊欣还精于书论,有《采古来能书人名》一书传世。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羊欣的书法说:“摵若严霜之林,婉若流风之雪,惊禽走兽,络绎飞驰。”
羊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旨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择各家藏印并当时名家精品,于万历二十年(1602)摹辑成《古今印则》四卷,苏宣、梁为之校订,屠隆、归昌世、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姚士麟等为之序、跋,名重一时,允为佼佼之作。《印旨》附刊于《古今印则》之后,顾湘复辑入于《篆学琐著》。全文约三百字,多属心得之言,虽略取旧说参以己意,亦无造作之气。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薛阳桂(清)撰,字心香。师事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得丹法秘旨。并继承了闵派学说。 闵派学说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大道为主的理论思想;其二:非南非北的内炼功法;其三:在家住庙皆修道 本篇就延续了其非南非北的内练功法特点
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东晋前秦王嘉作。又名《王子年拾遗记》。作者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晋代一个能文的方士,隐居山林,弟子受业数百人。原十九卷,今存十卷本,为梁箫绮收集整理,并在故事后附加议论,称之为“录”,所以其又名为《拾遗录》。南朝梁萧绮曾加以整理,或以为即绮撰而托之王嘉。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仙山事物。着重宣扬神仙方术,颇多荒诞不经。有《历代小史》、《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刊本。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前任国王升遐以后,新任国王通常要纂修有关前一王朝的实录。按照这一惯例,景宗元年(1721)4月,设置了实录纂修厅,开始了肃宗实录的纂修作业。首先,到了景宗3年(1723)2月,完成了对春秋馆《时政记》这一基本史料的删节作业。随后,以删节的《时政记》和《承政院日记》等资料为基础,开始进行实录原稿的纂修作业。该项作业在景宗时期没能完成,到了下任国王——英祖3年(1727)2月才得以完成,纂修一共用了4年的时间。即刻被送到校书馆,开始进行活字印刷,同年11月印刷结束。然而,实录是以老论派为中心而编纂的,对此,少论派有所不满,不得已只好又编纂《补阙正误》。这样,追加了《补阙正误》之后,到了次年,即英祖4年(1728)3月,实录总算最终完成。对于在实录中追加《补阙正误》,这次是唯一的一次。
佛制六物图辩讹
佛制六物图辩讹,一卷,宋妙生述并序,觉成题记。内题辨讹,下注辨六物图之讹也。
般若灯论释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