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

马鸣
  • 姓名:马鸣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马鸣,古印度佛教哲学家、诗人,大乘佛教著名论师。约1、2世纪出生于中天竺国,原为婆罗门外道,后改信佛教,“博通众经,明达内外”。音译“阿湿缚窭沙”。据说出生于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城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原是外道沙门,和佛教徒胁尊者(也有说和胁尊者弟子奢)辩论中受佛教影响后皈依佛教。一般认为他是最早提倡大乘佛教学者之一,是著名的大乘论师。他提出“真如缘起说”,认为真如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的实体和本体。真如自性清净,永恒存在,绝对不变,无所不在,充斥整个宇宙。真如也是“一心”,又称“众生心”,即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心性。由一心又分“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两种,前者是不生不灭的永存之门,在宇宙万物中它代表了宇宙永恒不变的本体;后者是生生灭灭的短暂之门,它代表了宇宙万有的刹那生灭现象。真如自身虽然具备清净性质,但是还要受到无明的影响,无明依真如而起,因此真如依无明而缘起生灭变化,显现了世界各式千差万别的现象。所以真如和无明相互对立,真如是净法,无明是染法。在三界中真如本体和无明现象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者的缘生就是阿赖耶识。因此阿赖耶识具有真如和无明两种属性,有觉(清净无碍)和不觉(无明生惑)两种含义,并且由于“不觉”的作用而派生出无效的妄念,世俗间的万事万物皆因众生的“无明”所惑派生,故亦是虚妄不实,整个现象界皆“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真如和无明还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相互影响的运动中,这种运动是一种叫做熏习的过程,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真如熏习无明是净染法,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无明熏习真如,使众生更加迷妄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世界上的诸事物和现象就是由于这种熏习作用,使好、坏现象相续不断。对众生来说开发原本具有的真如自性清净之心,勤加修持,脱离染污,并由净染熏习生起信仰大乘佛教之心,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愿护”,趋向涅槃之道。“真如缘起说”影响很大,中国佛教宗派的禅宗、华严宗都受过不同的影响。马鸣除了精通佛法,也善长诗歌、音乐。据说他曾作妙乐,亲自参加演奏。后离开中印度到北印度弘传佛法。传说马鸣曾应邀参加了在罽宾举行的《大毗婆沙论》结集大会,担任著文。11年后写作百万偈《毗婆沙》一书。现在汉译佛典中以他名字撰写的佛典有:《大乘起信论》、《大宗地玄文本论》、《尼乾子问无我义经》、《事法师五十颂》、《十不善业道经》、《六趣轮回经》、《大乘庄严论》、《佛所行赞》等七种。也有人认为《大乘起信论》和《大宗地玄文本论》是后人撰写的,假托马鸣之名。

猜你喜欢的书

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

十三卷,约二十六万字,图一百一十四幅。旧题胡宗宪撰。明代论沿海边防地理类兵书。明代郑若曾撰有《海防图论》一卷,后扩编为《万里海防图说》二卷。《筹海图编》多取材于此书。题明胡宗宪辑,实出自幕僚郑若曾之手。记明代抵御倭寇事。此书在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刊印。全书有图有文,绘制的地图,“首载舆地全图,沿海沙山图;次载王官使倭略,倭国入贡事略,倭国事略;次载广东、福建、浙江、直隶、登莱五省沿海郡县图,倭变图,兵防官考及事宜;次载倭患总编年表;次载倭迹分合图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九)这是明代一部比较全面的抗倭的海防图。书中对当时沿海地形有比较详细的编绘,并表明倭寇的入侵路线;书中还记载了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争经过。此书不仅对当时抵御倭寇有指导意义,而且是我们今天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琴火重光

琴火重光

《琴火重光》系明福建陈竹泉著,一九三九年经陈撄宁先生校订后,由上海丹道刻经会刊印发行。收入《陈撄宁文集》第七册外丹经典卷(下)。

周易音义

周易音义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铜人针灸经

铜人针灸经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四库全书》该书 《提要》 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经脉、俞穴,卷二至卷六分列十二人形图,论述俞穴位置、功能主治、针刺之法及禁忌等,卷七为针灸吉日、禁忌日及量穴法、灸艾杂说等。此书列举人身290余重要穴位及针法,以图详说,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有元刊本;明山西平阳府刊善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中国数千年来,历代相沿,皆是君主**政权。其间帝帝王王,此兴彼仆,你争我夺,胜者自然是富有四海,玉食万方,享不尽人间富贵;败者当然是一文不值,任人唾骂。古语所谓胜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两句话,真是说得不错。惟其如此,所以有天下者,每每任情放肆,为所欲为,以为天下莫敢谁何。虽其中开基创业,不无一二贤明之主,到了一传再传以后,国家无事,子孙安享承平,便把祖宗创业的艰难,抛向九宵云外,渐渐地便向逸乐荒嬉的途径上去了。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到处皆足以怡悦性情,犹以为未足,深居高拱,终日无所事事。一般趋承者,惟恐逢迎不力,于是乎荡检闲之事,层见迭出。凡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久而久之,宫闱之内,秽德彰闻,此等事实,历朝的正史实录,野乘裨官,都有记载。真可谓历代相承如出一辙。

治镜录集解

治镜录集解

清代官箴,二卷,清张运青撰,隋人鹏集解。官箴书是古代的官员读物,基本内容是阐述为官道德和总结从政经验。其中不但蕴含着足资借鉴的中国优秀行政文化传统,而且还保存了大量有关历代地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收入官箴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