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王柏
  • 姓名:王柏
  • 别名:字会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197
  • 逝世日期:1274
  • 民族族群:

王柏(1197-1274),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会之,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大父师愈,从杨时受《易》、《论语》,又从朱熹、张栻、吕祖谦游。父翰,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朱、吕之门。柏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源。从何基受朱熹之学。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泽书院,终生不仕。柏为金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何基、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他认为“三代以下所甚急者,富国强兵而已。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而儒者不屑为。夫理财而不用儒者,其害不可胜言矣。”(《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又云:“世衰道微,学绝教舛,士气不振,风俗不淑,以士大夫体不立而急于用,借济时行道之言,以盖其富贵利欲之私心。”(同上)于时政多所批评。继承程朱理一分殊说,重“分殊”而轻“理一”,学者须格物致知,究其分殊,才能识其理一。他还主张修道、明诚,先知后行。认为“原其继善成性之初,理与气未尝相离也。推其极本穷源之义,理与气不可相杂也。”又说:“夫气者,性之所寄也;性者,气之所体也。”(同上)性即理,气则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性或理寄寓于其中。柏学识广博,精通经史,于天文、地理、历算、物理、诗词、书画无不穷及。他主张“由传以求经”,认为圣人之道以书传,亦以书晦。因汉儒经学各主其传,训诂之义各是其说。穿凿支离,饰私害义。所以他对汉以来流传的儒学经典多所怀疑,且有所改置,以期恢复其本来面目。虽多具独见,然其疑经目的是为发展理学,但仍被一些后儒攻为“异端”。但疑经思想实际上对理学的发展还是有所促进的。王柏受到后世封建统治者的褒扬,被列为理学“正宗”。著作有56种,八800余卷,大部已佚。今存《诗疑》、《书疑》、《鲁斋遗集》等。

王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方书。清傅山撰。不分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此为傅氏医学著作初稿,约在康熙初年秘传。内容包括《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小儿科方论》中先论小儿色、小儿脉、三关。后为小儿气色、小儿发热。小儿感冒风寒、小儿痢疾等二十五种病证,计三十八方。《杂症方论》中包括怔忡不寐、心惊不安、夜卧不睡、心痛、胁痛、水肿、黄水疮、血崩等二百余种病证,二百四十余方。以病证及方立名,纲目清晰,每证先叙病因及主证。次及方药、详述用药之理,理明词简。用药不依方书又不失古人准绳,论述精辟。对研究傅氏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据山西省图书馆珍藏《傅青主先生手著<大小诸证方论>》抄本的铅印本。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 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再变而成古大今小,从提倡今文说转变为提倡古之说。他的观点最初与康有为相同,三变之后乃与之决裂。后三变讲天人之学,主要涉及政治哲学问题,与今古文问题关系不大。他的著作很多,汇刻为《新订六益馆丛书》。今人李耀仙等对廖平的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廖平学术论著选集》,由四川巴蜀书社陆续出版。廖平虽然经学主张多变,但对《左传》的看法前后比较一致,没有多少变化。他认为《左传》是先秦已有之书,在西汉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得行世。廖平《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分上下二卷,总为十二篇,每公为一篇。书中大旨在于批评杜预以例说经之失,凡是杜预对经传的诠释他有所不满意的,都分别条录,进行辨证,所论往往于理可通,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多有驳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7) 排印本。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以 为尊孔必先明经”。对五经的流传、内容要义、历代考订 注疏之得失、学者治经之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版 本另有《师优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1954年中华书局据《国学 基本丛书》本校正重版。

楞严经玄义

楞严经玄义

楞严经玄义,四卷,明传灯述,传如序。

未曾有因缘经

未曾有因缘经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布教化,以度众生。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虚空藏菩萨经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