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 姓名:楼钥
- 别名:字大防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明州鄞县人
- 出生日期:1137年
- 逝世日期:1213年
- 民族族群: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楼异之孙,明州鄞县人。楼钥是宋代宁波地区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初为教官、删定官。后在温州任上,有民众以方腊名义作乱,楼氏加以平定。此事为周必大所知,楼钥开始崭露头角。宋光宗时,楼钥为言官,屡屡上疏,所言切直,且为朝廷诏书主要的草制者之一。宋宁宗时,楼钥卷入党争,为韩侂胄所不满,列为党人,罢,官至参知政事。
楼钥对浙东文化发展十分重要。首先他是南宋时宁波重要的藏书家,所筑东楼藏书甚多,且对外开放。其次是一些四明地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楼钥有姻亲、师友关系。最后是《攻媿集》一书保存大量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史料。
宋真德秀《真文忠公集》卷二十七《攻媿先生楼公集序》:“公生于故家,接中朝文献,博极群书,识古文奇字,文备众体,非如他人窘狭僻涩,以一长名家。而又发之忠孝,本之以仁义,其大典册、大议论,则世道之消长,学术之废兴,善类之离合系焉。方淳、鸿硕满朝,每一奏篇出,其援据该洽义理条达者,学士大夫读之,必曰:‘楼公之文也。’一诏令下,其词气雄浑,笔力雅健者,亦必曰:‘楼公之文也。’……公既侂胄之锋,退居却扫者十有四年。嘉定初,起为内相,俄辅大政,向来俦辈,凋丧略尽,而公岿然独存,遂为一代文学。”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楼钥传》:“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敕令所删定官,修《淳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钥曰:‘乘舆临幸,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揖,其礼异矣,可钧敌乎?’
“改宗正寺主簿,历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堂帖问故,钥曰:‘苏洵有言: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光宗嗣位,召对,奏曰:‘人主初政,仍当先立其大者。至大莫如恢复,然当先强主志,进君德。’又曰:‘今之纲密甚矣,望陛下轸念元元,以设禁为不得已,凡有创意增益者,寝而勿行,所以保养元气。’
“除考功郎兼礼部。吏铨并缘为奸,多所壅底。钥曰:‘简要清通,尚书郎之选。’尽革去之。改国子司业,擢起居郎兼中书舍人。代言坦明,得制诰体,缴奏无所回避。禁中或私请,上曰:‘楼舍人朕亦惮之,不如且已。’刑部言,天下狱案多所奏裁,中书之务不清,宜痛省之。钥曰:‘三宥制刑,古有明训。’力论不可。会庆节上寿,扈从班集,乘舆不出。已而玉牒、圣政、会要书成,将进重华,又屡更日。钥言:‘臣累岁随班,见陛下上寿重华宫,欢动宸极。嘉王日趋朝谒,恪勤不懈,窃料寿皇望陛下之来,亦犹此也。’又奏:‘圣政之书,全载寿皇一朝之事。玉牒、会要足成淳熙末年之书,幸速定其日,无复再展,以全圣孝。’于是上感悟,进书成礼。
“试中书舍人,俄兼直学士院。光宗内禅诏书,钥所草也,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迁给事中。乞正太祖东向之位,别立僖祖庙以代夹室,顺祖、翼祖、宣祖之主皆藏其中,祫祭即庙而飨。从之。
“朱熹以论事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监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
“宁宗受禅,侂胄以知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筵,或命侂胄以外祠。龟年竟去,钥迁为吏部尚书,以显谟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
“侂胄尝副钥为馆伴,以钥不附己,深嗛之。侂胄诛,诏起钥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入朝,陛循旧班谛视钥曰:‘久不见此官矣。’时和好未定,金求韩侂胄函首,钥曰:‘和好待此而决,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恤。’诏从之。
“赵汝愚之子崇宪奏雪父冤,钥乞正赵师召之罪,重蔡琏之诛,毁龚颐正《续稽古录》以白诬谤。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同知,进参知政事。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除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辞,进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
“钥文辞精博,自号攻媿主人,有集一百二十卷。”
宋樵川樵叟《庆元党禁》之《待制已上十三人》:“楼钥,权吏部尚书,明州。”
宋陈骙《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修国史》:“修国史,……嘉定以后八人……楼钥,元年正月以吏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嘉定以后七人……楼钥,元年正月以吏部尚书兼。……实录院同修撰……绍熙以后八人……楼钥,五年二月以中书舍人兼,九月为给事中仍兼。”
《嘉定赤城志》卷十《秩官门三·添差通判教授》:“淳熙七年楼钥,四明人,厚德美政,人便安之,官至参知政事,壁记无月日,今以楼作《社坛记》定为七年。”
《延祐四明志》卷五《人物考中》:“楼钥,字大防,异孙。举进士,中教官科,为宗正丞。时闽、蜀士大夫各植党与,入对,历言前代之弊。光宗即位,为起居郎,兼掌内外制。光宗病不能持丧,传位皇太子,钥草诏曰:‘虽丧纪自行于宫中,然礼文难示于天下。’人服其婉。迁给事中。朱熹为侍讲,有旨除职与郡,钥言:‘熹始除宫祠,深骇观听,复除职,是圣意不在熹也。然熹难进易退,孰若授以内祠,仍俾修史,异日复侍讲筵,则君臣之道备。’时韩侂胄用事日贵,台臣希旨,论汝愚言定鼎、乘龙之梦,语涉不道。钥曰:‘尝闻汝愚言,梦先帝以金汤壶赐之,若是则谓之定鼎可乎?又尝梦会朝,望白龙以升天。未几,上衰服嗣位,若是则谓之乘龙可乎?’吏部侍郎彭龟年入内殿,力奏知阁韩侂胄擅权渐不可制,上大怒,黜龟年外除,侂胄罢知阁,进秩与祠。钥与林大中共疏言:‘黄裳已死,黄山守丧,沈有开、陈傅良相继罢去,凡此数人,皆嘉邸旧臣,惟龟年犹在,今又去之,则陛下旧寮遗矣。’侂胄憾之。不数日,改吏部尚书,实夺其言事也。党禁兴,即丐归。未几,即致仕,居家凡十有三年。后侂胄尝曰:‘楼大防,善士也,何一书不入都城邪?’且谕意。
“钥时聚书东楼,逾万卷,皆手校雠,号善本,客有愿传录者,辄欣然启帙以授。人有言太师语,子弟相顾,即索具纸笔,钥从庋中取《颜氏家训》,言士大夫晚岁名节事,置纸上,即入去。客疑,援某事入书牍争视之愧即撤口口墨。须臾就坐,客不敢言,钥亦不可问,即举酒如平时。嘉定元年,以翰林学士召拜参知政事。自号攻媿,文集百二十卷,谥宣献。钥性乐易,中原师友传授,悉穷其渊奥。经训小学,精据可传信。尝定注《春秋》,未脱稿。守永嘉,见陈传良书已成,即焚己作,冠以叙引,其服善类此。史弥远用真德秀掌内制,钥所引荐。德秀尝曰:‘闻公清言竞日,或极论达旦,退而书绅,不为涂人之归,皆公教也。’子淳,终屯田郎中,其学问似其父。幼子治,终权兵部侍郎。”
《乾道四明图经》卷十二《进士题名记》:“隆兴元年癸未木待问榜:楼钥,异之孙。”《宝庆四明志》卷十二《进士》:“隆兴元年木待问榜:楼钥,异孙。”《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隆兴元年木待问榜:楼钥,异孙。”
楼钥《宋乞增葺锦照堂劄子石刻》:“正奉大夫、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臣楼钥劄子奏:……”注:是劄撰于宋嘉定五年(1212)。
注:楼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其中唐燮军《两宋四明楼氏的盛衰沉浮及其家族文化:基于《楼钥集》的考察》一书不仅是对楼氏家族的总体概述,也是对《楼钥集》的写作背景———家族政治史内容的梳理和研究。另有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一书。
猜你喜欢的书
沉潜的瀑布
《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三岛试图超越自己,对自然与技术、艺术与爱情等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的里程碑式力作。小说以水库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只信仰“石头与铁”的年轻工程师城所升与从不会对男人动情的有夫之妇显子约定共同构建“人工之爱”的故事。信奉实用主义的主人公城所升是三岛创造的一具拥有年轻肉体的“尸体”,他将自己“非人化”,试图放弃自我,拼命否定爱情。他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爱与恨的城所升,同时也是每一个渴望爱的我们。
东维子集[标点本]
诗文集。 元杨维祯(1296—1370)撰。三十卷,附录一卷。维祯有《铁崖古乐府》已著录。是集为维祯诗文别集的最早刊本。刻于明嘉靖间。集中以文为主。凡文二十八卷,收文四百三十四篇;诗歌二卷,计五十三首。附录一卷,为其门生等唱和之诗二十四首。世评维祯诗奇特,好异想,格调似李贺。文章多文从字顺,平达可观。以记、序为多,三百三十余篇,多为应学者名流之请而作,其中又多诗文别集序言。所述文学见解、论诗文之高下颇有见地。在文学创作上,极力提倡自然,反对无病呻吟。其论文《正统辨》原不在集中,清编《四库全书》时遵圣喻从陶宗仪《辍耕录》中补入。有明嘉靖间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绣谱
一卷。清丁佩撰。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陈丁佩,字步珊,云间(今上海松江)人。自幼喜好刺绣,兼擅琴棋书画。《绣谱》是一部有关刺绣工艺的专著。以绘画、书法、诗词、建筑等艺术与刺绣互为对比借鉴,解说了刺绣工艺的特点和规律。共分为六个部分:①择地。即从刺绣工艺的要求出发,说明作业的环境必须闲、静、明、洁。②选择。即选择刺绣的底稿,提出了必须要有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传神的眼光要求,避免能巧庸俗及过繁过简,这是整个绣工过程的基础条件,因此必得十分谨慎选定。③取材。从刺绣的具体要求出发,讲述了其所用材料诸如丝线、绫缎、纱罗、绣针、剪刀、棚架的重要作用。④辨色。对红、绿、黄、白、蓝、黑、紫、藕色、赭、牙色、灰色、绛色、月白、天青、金、银等等丝线的用途及其搭配方法作了细微精辟的讲述。⑤程工。讲叙刺绣工艺中齐、光、直、匀、薄、顺、密等具体技法和工艺标准。⑥论品。以文品之高下,书理之深浅来品评刺绣的能、巧、妙、神、逸五个不同的层次,并说明有精工、富丽、清秀、高超四种格调。这六个部分的阐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绣工技能与不同凡俗的审美趣味。本书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具鉴赏品位理论的技术性著述,是我国刺绣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献。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开篇言飞仙经源出上天「三昧无量神咒大经」,其说略本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二十,故此经盖系唐宋间道士所造。经中列举五十种善行,如一心奉道、助人作斋、供养道士、敬重老少、借贷贫穷、修桥种树等等。谓行此诸善皆得「飞仙」。天尊劝导众生作善因缘,作善福田,功德成就,登无上道果,从仙至真,从真至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元李道纯注。劝人以照心灭妄心。
无量寿经义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大经义、大经义疏、无量寿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依据三论宗来解释无量寿经。初为序文赞叹西方净土,次说无量寿经之宗致,复论述如来之说法,最后分科节以释正文。谓经之说相,先示妙果,后劝往生,系为使五浊之众生舍离秽土而取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