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际恒

姚际恒
  • 姓名:姚际恒
  • 别名:字立方,又字善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仁和(今杭州市)
  • 出生日期:1647年
  • 逝世日期:约1715年
  • 民族族群:

姚际恒(1647年-约1715年)清学者。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市)。县诸生。平生勤于学业,酷爱藏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编有家藏书目《好古堂书目》四卷。博极群书,专精经学。鉴于“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又以辨伪为“读书第一义”(《古今伪书考原序》)。乃承唐、宋、明学者辨伪思想,著《古今伪书考》二卷,除子部中的佛、老二氏书与集部书不及外,分经、史、子三类,收书九十一种,因持论较严,注重实用,流传甚广。限于历史条件,当时所及文献资料有限,不免尚有错讹。近人黄云眉已撰著《补正》,纠其纰缪,则不失为辨伪学中之一重要书籍。其《九经通论》百六十三卷,以辨伪、探究经书本义为宗旨,为其殚力之作,时有奇论特识,多为清代学者所征引。顾颉刚谓“《通论》之作,至为博洽,抉择必甚精”(《古今伪书考跋》,载《古史辨》一)。为研究儒学的参考书。惜其遗稿多有散佚,今唯《诗经通论》、《诗经论旨》有刻本。其他著作尚有杂论经、史、理学诸子的《庸言录》,以及艺术论稿《好古堂书画记》等。


嗜好读书,闭户不问外事,故鲜为时人所知。专事经学,尤长于辨伪。 阎若璩闻其著书攻伪《古文尚书》,因毛奇龄引介,与 之往来讨论,所持之论多不谋而合。治经富于怀疑批 判精神,主张以辨伪为读书第一义。他说:“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兹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 莫辨,而尚可谓之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 第一义也。”所著《古今伪书考》分经史子三类,详 加考证,所列伪书,达数10种之多,且多为儒家经 典,诸如《易传》、《古文尚书》、《尚书汉孔氏传》、 《诗序》、《周礼》、《大戴礼》、《孝经》等。所断虽非 完全确当,然其善疑精神,实有启迪解惑之功。对 《孝经》的考证便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他说:“案诸 经,古不系以 ‘经’ 字,惟曰 《易》、曰 《诗》、目 《书》,其‘经’ 字乃俗所加也。此名《孝经》,自可 知非古。”并从来历、文义、情势等方面,考证《孝 经》之伪,其立言构思,颇为精核。主要著作尚有:《九经通论》、《庸言录》等。

猜你喜欢的书

须溪集

须溪集

宋代诗文别集。刘辰翁撰。刘辰翁字会孟,庐陵(江西吉安)人,须溪是他居住的地名。《须溪集》原本200卷,但传本颇稀,明代已很少见。清代初期,仅能见到《须溪记钞》8卷及《须溪四景诗集》4卷,前一种是文集,但所收篇什寥寥。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有《须溪集略》4卷,也是很简略的辑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采辑出刘辰翁诗文,重新编次为《须溪集》10卷。卷1—5为记,卷6为序、题跋、说、赋,卷7为墓志铭,杂篇、古近体诗,其中有五古2首,七古5首,五律5首,七律9首,五绝1首,六绝2首,七绝7首。本集的卷8—10为词。据《四库全书总目》,上述10卷本已将《须溪记钞》中的篇什包括在内。刘辰翁的作品,以词最有特色,其词作承继辛派遗风,与张炎、周密等宋代遗民的词作风格有明显区别。其词另有《须溪词》辑本行世。本书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豫章丛书》本等较常见的版本。但《豫章丛书》本《须溪集》仅为7卷,不包括3卷词,但附有民国魏元旷撰《校勘记》、胡思敬撰《续记》各1卷。《四库全书》编者对刘辰翁提出了批评,认为:“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但无论怎么说,在宋代遗民中刘辰翁都是相当有影响的文学家。

岱史

岱史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故以《素问》、《难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历代医家之说,结合临床体会,于正德十五年(1515)撰成此书。共三十九万字。是书首列“医学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次分述各科常见病,以证分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诸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语。伤寒宗仲景,内伤宗东垣,儿科多本钱仲阳,其余诸病悉宗丹溪。并附有家传方、个人验方、验案及心得体会。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等均持批判态度,于理论研究及临床参考均有一定价值。有嘉靖刻本(题为《新编医学正传》,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初雪

初雪

短篇小说。作者路翎。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这是一篇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生活的作品。志愿军司机刘强和助理司机王德贵,奉命将一批朝鲜妇女儿童从前沿护送到后方。一路上,他俩机智地避开敌机的扫射轰炸,战胜了初冬雪夜的严寒、疲劳和伤痛,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小说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通过细腻的艺术刻画,表现了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感情世界和现实境况中,声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情谊。

钦定执中成宪 [四库本]

钦定执中成宪 [四库本]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善政,后四卷为唐虞至明诸臣之论说,皆关于治国之道者。如有奥旨未显或疑义未明者,皆折衷之,以阐发其理蕴或评判其是非。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九万二千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众获益。次说往古高须弥山王佛灭后,净威仪比丘守护正法。有威仪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狱苦。于是文殊请问灭业障法,及问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请说陀罗尼。佛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乃至答诸天子。云我是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请问入音声慧法门?佛亦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不信深法,堕大地狱。喜根今于东方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