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希言

- 姓名:钱希言
- 别名:字象先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562
- 逝世日期:1638
- 民族族群:
钱希言(1562-1638),字象先,后避祖诲改为简栖,江苏常熟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是明代后期吴中地区著名的山人。少遇家难,迁居吴门。性孤高耿介,好诋呵人事而不屑屑干谒贵人之门。游浙东、荆南、江西,与王百穀、屠隆、汤显祖交。钱希言一生笔耕不辍,著有《狯园》、《桐薪》、《戏瑕》、《听滥志》、《桃叶编》、《二萧篇》、《讨桂编》、《织里草》、《辽邸记闻》等,晚年将之编为《松枢十九山》。在诸多作品中,又以小说成就引人注目,其种类多样,风格各异,在明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志怪小说《狯园》,篇幅较长,文采斐然,内容取材广泛,分为神仙道化、释异报应、氵㸒祀妖怪、奇闻异物四大类;艺术特色上体现为较强的游戏色彩、教化特色,以及师法传奇的创作追求,这是整部小说的亮点。笔记小说《桐薪》,内容包罗万象,艺术特色上具有较强的“格物”性质,兼备浓郁的感伤色彩。志怪小说《听滥志》,其风格最为独特,体现了作者从“鼠思泣血”到“抒其愤懑”的心灵历程,同时小说着力刻画出一个跟现实生活相交织的神灵世界。
钱希言在明代万历文坛声名远播,以创作之丰富与交游之广泛获得了同时代人的认同,又因其特殊的生存状态所体现的晚明士人群体分化的新动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展现的山人心史而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学意义。在行迹上,“游”是钱希言生活的常态,从幼年逃避家难到成年后谋食于公卿间而成为山人,他的一生以“游”而终;在心态上,他刚作山人时自称“秦川贵公子”,壮年后却将“天地间一废人”重新定位自己的现实角色,“废人”既是发愤之语,也是冷眼自观。钱希言的山人行径与山人心态给他的文学创作以深刻影响,他游走于权贵之门的谋生方式决定了诗歌内容以投赠与唱和酬酢为主,而奔走四方、交游甚夥又使他掌握了大量故事素材和小说史料,奠定了他在晚明文言小说史中的位置。基于以上各层面的深入考察,钱希言在晚明文坛的特殊意义也得以形成清晰的指向,他既是我们把握明代山人行迹及其心态的重要个案,又是我们了解晚明文言小说发展史真相的关键环节。
钱希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
本书是克拉考尔晚年关于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比如“自己的未来是有关过去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历史本身(或者说历史现实)与历史学(历史叙事/阐释)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分析了由古至今的历史理论,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讨历史相比于自然科学的地位,第三章是对历史“当前趣味理论”进行批判。第四章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并讨论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克服其主观方法。第五章讨论一般历史与特殊历史之间的疑难。第六章探讨时序时间与赋形(shaped)时间的疑难。第七章处理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章讨论历史与哲学的关联,强调历史学的居间特性,哲学关心终极事物,历史学家忙碌于终极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将历史视为“现实领域”,关注历史学家作品的艺术与科学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的不同见解。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 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 与福尔摩斯或是波罗这样堪称完美的超级侦探形象不同,马洛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他孤独,有同情心,却不被人理解,但并不因此悔恨交加,而是默默独自承担这一切。
琉球国志略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统、封贡、舆地、风尚、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等十七门。含建置、疆域、城池、炮台、气候、习尚、仪节、服饰、风信、针路等三十一小目。荟集明以来诸史杂录,相互考证,订其伪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有关琉球事记载,并质以亲自见闻。是一部较全面辑录考证琉球的地理书。共载崎山、石虎山等山岭三十余,以及潮候、风信和针路等。另载社坛、神庙、天妃宫等五十余;物产分谷、货、蔬、果等十一类,二百五十余种,为该地颇重要的历史地理资料。有《聚珍版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学的国文教授
1920年胡适撰。所定中学国文的选本,有《老子》、《论语》、《檀弓》、《左传》等。文中并开列有中学生自修应读之书目。简目如下:(1)史书有《资治通鉴》或二十四史(或《通鉴纪事本末》);(2)子书有《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论衡》等;(3)文学书有《诗经》等,此外学生可随其性之所近,选习两三部专集,如陶渊明、杜甫、王安石等。1922年,胡适又撰《再论中学的国文教授》一文。于上举中学生自修应读之书,除删去二十四史外,余皆仍旧。此外,并拟有《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简目如下:《诗经》、《左传》、《战国策》、《老子》、《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楚辞》、《史记》、《淮南子》、《汉书》、《论衡》、陶潜、杜甫、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朱熹、陆游、杨万里、辛弃疾、马致远、关汉卿、《元曲选》、《明曲选》。
北洋水师章程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该书介绍了其章程。《北洋海军章程》于1888年12月17日,清朝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同日颁布施行。该章程由任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撰写,阐述了北洋水师船制、官制、升擢、事故处理、招考学生、俸饷、恤赏、工需杂费、仪制礼节、钤制、军规、简阅、武备、国旗、将旗、通语旗、水师后路各局等事项。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又名《记法住经》、《法住经》、《无量寿供养仪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腾14。唐玄奘译。一卷。首尾俱全,存一百十三行。谓佛临涅槃之际,应阿难之请,叙述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然后当渐隐没,并叙述了这一千年中,每一百年正法的情况。经谓,佛最后说,正法灭后,另有一批“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于此时,护持如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说明其编纂于大乘产生之后。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首尾完整,保留了该译本较古老形态,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