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传靖

丁传靖
  • 姓名:丁传靖
  • 别名:字秀甫,号闇公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镇江人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30
  • 民族族群:

丁传靖(1870-1930),清末民初文学家、历史学家。字秀甫,号闇公。镇江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生于书香世家,加之天资颖慧,勤奋好学,对中国古典文化多有独到见解,少年时所作诗文即常被人传抄,曾受到学术界缪荃荪、丁立钧等人的赞赏,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第。1909年,参加全国举贡联考,在预试中名列江苏第一,到北京参加礼部考试,出人意外地又一次落榜,引起京师知识界的议论。考官吴昌绥自认评卷中有疏忽,引咎前往道歉,并愿奉丁为师,这一考场奇闻使其名气大增,后由陈宝琛(宣统的老师)出面聘他为礼学馆纂修,才了却这一闇公案。1914年被冯国璋聘为江苏省督军府秘书,1917年改聘为总统府秘书兼国史馆纂修,任职十余年,暇则著书立说。喜收藏书籍成为著名藏书家。晚年寄居京津,1930年病逝于天津,终年60岁。他一生恪守“处世要平易近人,为文要标新立异”的格言,著有《闇公诗存》、《闇公文存》、《沧桑艳传奇》、《霜天碧传奇》、《七昙果传奇》、《张玉书年谱》、《宋人轶事汇编》、《清军机大臣年表》、《清大学士年表》、《清六部尚书年表》、《清督抚年表》等数十种,已印行的14种即达200多万字。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传奇曲本,曲学大师吴梅认为可与明清传奇名家汤显祖等相提并论。他所收藏的书籍、碑帖、字画等达两万册(件)在死后亦捐赠给镇江省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死后归葬南郊戴闇公山。

丁传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论

人论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书的副标题是“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4年出版。这是作者写的最后一部书,也是阐述作者庞大思想体系的一本指南书,还是作者一百二十余种著述中译成外文文种最多、影响较大的一本书。《人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研究,必须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着手,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也就必然地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而人类特有的文化无非是种种人为的“符号”,因此,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作为活动的主体他就是“符号活动”、“符号功能”,作为这种活动的实现就是“文化”、“文化世界”;同样,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所以,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则是符号。文化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成为人的所有物,而人本身作为他自身符号活动的“结果”则成为文化的主人。在《人论》的这种理论框架中,艺术就是形式的创造,是种特殊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运用符号来表现人类各种不同的经验。这种表现不是一种印象的再现,而是一种形式的创造,因为艺术中的形式不仅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形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去组织和构成人类的经验。艺术的符号形式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那种构成力量。艺术中的真正主题是我们在形式中所感觉到的那种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形式。卡西尔的《人论》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美学理论,完整的符号论美学理论体系是苏姗·朗格在他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驿路

驿路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开始了这次与他的人生相重合的搜查。然后,简直像画里面的人物一样的贞一也渐渐出现了破绽。在这次搜查中,一个叫福村庆子的女人慢慢浮出水面。呼野刑警追查庆子到了广岛,但是庆子却去了小冢家与百合子面谈。从呼野那里听说了这个庆子就是丈夫的情人之后,百合子发狂了。深知庆子的温顺老实的表妹和情夫山崎非常担心如此冲动的庆子。呼野也有一个和庆子差不多大的女儿。呼野经常会把因为遭受到不幸而患病的女儿和庆子不知不觉的重叠在一起,不可排解的思念使得呼野追赶着庆子。但是,这儿有怎样的令人惊讶的真相呢。

南宫奏稿

南宫奏稿

明夏言著。五卷。书前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汪文盛序。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纪昀等校后发抄,集于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史部内。夏言是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侍读学士充纂修官、经筵日讲兼吏科给事中。嘉靖十年(1531),九月任礼部尚书。十一年(1532)加太子太保。十五年(1536)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二月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加少师,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居首辅。与严嵩相争,被弃市。本书辑著者任礼部尚书时所上疏议,因礼部别称南宫,故名。内有斟酌临雍旧典乞赐宸断疏、改便科举以顺人情疏、请复岁贡旧法以通利人才疏、函育人才以恢弘治道疏、正文体重程式简考官以收真才疏、惩抗违以彰国法疏、明职掌以杜侵越疏、参酌古今慎处庙制乞赐明断疏、乞怜查照旧规以苏民困以安地方疏、公务疏、科举疏、奏灾异疏、正体统以尊朝廷疏、遵旧制以便出入疏等目。

乾淳岁时记

乾淳岁时记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二卷,福善记录,福徵述疏,大藏经补编,第14册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梵名Abhidharma -nya^ya^nusa^ra 。凡八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略称顺正理论、正理论。共计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分为八品:(一)辩本事品,明示蕴、处、界之三种,摄一切法。(二)辩差别品,明示二十二根之差别,论破无因、一因、不平等因等之计执。 (三)辩缘起品,明示三界、五趣、七识住、九有情居、四生等,及中有、十二因缘、有情非情之世间相等。(四)辩业品,辩说诸业。(五)辩随缘品,说明烦恼。(六)辩贤圣品,叙述贤圣之行果。(七)辩智品,说明断道。(八)辩定品,辩说诸定。本论以有部之立场,论破世亲之俱舍论,为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亦为研究俱舍论所不可或缺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