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感

- 姓名:怀感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怀感,唐代净土宗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初居长安千福寺,学唯识与戒律,博通经典,而于净土念佛之义未能生信。后谒善导,述其疑义,善导乃深期勉之,师遂入道场精勤念佛。于三七日后,未见灵瑞,自恨罪障深重,欲绝食而死,为善导所阻。师复精诚念佛,三年后感得灵验,既见金色玉毫,复证念佛三昧,乃撰释净土群疑论一书,然书未竟而示寂,由同门怀恽完成其志。后世之净土行者每奉师之精虔感佛为圭臬。
释怀感。不知何许人也。秉持强悍精苦从师。义不入神未以为得。四方同好就雾市焉。唯不信念佛少时径生安养。疑冰未冸遂谒善导用决犹豫。导曰。子传教度人。为信后讲为渺茫无诣。感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若如所见令念佛往生。岂是魔说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当有证验。乃入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感自恨罪障深。欲绝食毕命。导不许。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后忽感灵瑞。见金色玉毫便证念佛三昧。悲恨宿垢业重妄构众愆忏悔发露。乃述决疑论七卷即群疑论是也。临终果有化佛来迎。合掌面西而往矣。[《宋高僧传》卷第六]
怀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癔症研究
《癔症研究》 (德语:Studien über Hysterie ),也译作《癔病研究》或《歇斯底里研究》,由约瑟夫·布洛伊尔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著,是一部理论著作和临床病例集,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发现的开山之作。
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著,上海中山书局,1929年,《古文辞类篹》 清姚鼐选编。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六百多篇,以《战国策》、《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为多。全书按文章体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类前有小序,介绍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义、例,书中有评点,反映了桐城派坚持儒家传统、强调文章规范的文学主张。通行本有清康绍镛刊本、清吴启昌刊本、清李氏“求要堂”刊本,以及《四部备要》校刊本。这个小册子关于读这部古文选集的“分类读”、“分代分人读”、“分学读”的三种读法,特别值得参考。
悟性穷原
一卷,此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均署名为涵谷子,显然,这是一个道号,或者是一个化名。真实姓名不详。《悟性穷原》是一部产生于清代的内丹修炼书籍,言辞简要,说理透彻,为丹书中之上品。至于其内容,在原叙云:其中言性命双修,铅汞交媾,抱元守一,取坎填离,本天地升降之理,实氺火既济之功。所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者此也。至若先天后天关窍,条分缕晰悟性尽性原委,反复详明,扫除三干六百旁门,指归玄关金丹大道,此诚为仙佛之宝筏,俢真之径路矣。上述皆中肯之言,并无虚妄。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中和堂刻本。
辨证玉函
本书共4卷,卷1阴症阳症辨,包括伤风、中风、吐症等31门。卷2为虚症实症辨,包括咳嗽、喘症、双蛾等20门。卷3为上症下症辨,包括怔忡、痿症、气病等8门。卷4为真症假症辨,包括火症、厥症、吐血衄血等15门。全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纲,寒热辨症富于阴阳之中,各种病症为目,先辨症分析,后列处方用药。所列处方,多富新意,辨症分析扣住提纲,甚合题意。
神童诗
蒙学读本。一卷。北宋汪洙撰。成书时间已不可考。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属浙江)人。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汪洙九岁能诗,自称神童。世人收其五言诗为《汪神童诗》,以教蒙童。在流传过程中,遂直称《神童诗》,又称《幼学诗》。今传本《神童诗》共收五言诗34首。采用按诗的内容分类编写的方式,首选“劝学”诗14首,继选“状元”、“言忠”、“帝都”、“四喜”、“早春”、“春游”、“暮春”、“寒食”、“清明”、“纳凉”、“秋夜”、“中秋”、“秋凉”、“七夕”、“登山”、“对菊”、“冬初”、“季冬”、“除夕”等十九类二十首(其中“帝都”2首)。包括了劝学、得第、为官以及四季景物、节日礼仪的描写。篇幅短小,诗味浓郁、格律严谨,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易于背诵。《神童诗》的内容有些反映了当时士子的苦读情形,如《秋夜》:“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秋凉》:“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但也有相当多的诗以高官厚禄引诱蒙童就学,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之类,不仅为现代人而且也为古人所非议。应该指出,今本《神童诗》并非汪洙一人之作,也非尽为儿时作品,其中至少有两首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还有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的诗。《神童诗》坊间刻本甚多,流传很广。后有人杂采历代诗作,增补至数千首,仿作中以《千家诗》影响最大,甚至超过《神童诗》。
圣庄严陀罗尼经
二卷,赵宋施护译。罗睺童子卧时为恶罗刹所挠,佛为说咒而护之。佛在迦毗罗城,罗睺童子卧时,被恶罗剎所娆。佛为说咒护之,又说结界陀罗尼,慈氏、梵王,亦各说咒,佛更敕一切天龙鬼神,各说自明。